隨著又一波消費升級及產業格局聚變,2017上海商業地產市場風起云涌。
據睿意德商業地產研究中心及中商數據聯合發布的上海商業地產市場2017回顧及2018年展望的最新數據表明,2017年,上海市商業項目存量面積1616萬㎡,新入市項目46個,其中新增購物中心體量296.3萬㎡。
在增長體量方面,過去4年呈現持續高增長趨勢,預計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06萬㎡,上海依然處于增量提速中,而產業本身的自我升級也在發生,進一步優勝劣汰、去蕪存菁,涌現了更多新的實踐和探索,推動著行業的發展。
資產優化改造范式,商業價值再挖掘
2017年上海共有127.72萬㎡商業經歷改造,項目主要位于內環及中環內。其中核心商圈所處的內環地區改造面積占比57%,改造力度及范圍空前,存量與增量在開展新的博弈,在商業項目長期的動態發展過程中,調整和變化一直伴隨左右,這波改造熱也預示著商業存量項目的密集改造高潮的到來。
全國項目分化趨勢明顯,上海市場領先全國
根據睿意德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商業地產活力40城》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市場已明顯分化為三個梯隊,而上海市場依然領先全國。
一方面上海市場經過多年沉淀在消費市場上已形成規模效應,品牌和消費者雙向買單。不僅國外品牌進入內地首選城市是上海,新業態、新品牌的孵化和市場化通常也是集中于此。
另一方面,互聯網新科技的涌入也讓商業煥發出新的生機,2017年,人工智能與共享經濟成為當紅關鍵詞,便利逢,猩便利等無人零售產業已初出端倪,無人值守貨架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辦公樓等區域,而無人便利店主要分布在高檔小區和城市繁華地帶。
從分布的城市來看,無人便利店與無人值守貨架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推廣,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相信今后也將逐漸輻射至一二線城市。
軌交商業蓬勃發展
上海2025年新一輪的規劃將依托軌道交通網絡,實施集約緊湊的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發展模式。
數據顯示:2017年新增購物中心離地鐵站點距離平均為1km,2/3 的新增購物中心離地鐵站距離800m內。軌道交通拉近了既有商圈的距離,對存量與增量市場提出了更高的差異化要求,商圈特色細分化成為必然。
基于商業發展的大趨勢,軌道交通的通達性成為了商業項目是否能吸引客流的重要客觀因素之一,睿意德聯合中商數據發布了2025年規劃中上海商業項目分布指南,在2025年軌道交通線路的基礎上,標注了每個站點附近4萬方以上的商業綜合體項目(包含落成、在建及未來擬建),據悉,相關商業項目分布數據平臺也將隨之上線,已引起行業廣泛關注。
展望2018年,商業供應依然井噴,市場競爭將持續升級,圍繞IP場景打造,品牌業態創新,大數據驅動的精益化運營管理,將成為項目重要抓手。隨著上海消費升級的進一步提升,更多新業態新品牌落戶上海,產業格局也將更加多樣化,明年的上海商業地產市場將更值得關注。
本文轉載自中商數據,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