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便利店品牌好鄰居農科院店升級后以“便利店+生鮮”的形象亮相,同時該店正式更換了新店招——好鄰居會員店。這是好鄰居更換東家后的首個大動作。
據了解,新亮相的120平方米的好鄰居農科院店是一家社區型便利店,除了常規的便利店商品外,還有200多個品項的水果、菜肉、半成品、冷凍海鮮肉類等好鄰居直菜的生鮮商品。從此以后,好鄰居一改傳統便利店形象,打開了另一扇大門。
如果在好鄰居更換東家前,它進行“便利店+生鮮”的嘗試,恐怕讓人費解、擔憂,然而今天,好鄰居已不再是原來的好鄰居,它注入了新的血液,它的基因也發生了變化,它的再多創新也就順理成章。
事實上,在“便利店+生鮮”的模式創新中,好鄰居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在這之前,其他便利店品牌率先開始了“便利店+生鮮”的嘗試。
今年7月份,北京7-11在北京東直門店開始賣蔬菜及水果,它提供的主要是凈菜和半成品,商品單品數量也不多。北京7-11這么做的目的是吸引顧客、滿足顧客的多種需求。11月份,全家便利店位于上海長寧區的一家門店也增設了鮮果、果盤,以及傳統的果蔬產品。在此之前,全家在臺灣已經率先踐行了“便利店+生鮮”的模式。可見,生鮮正在成為便利店業態中的關鍵類目。
好鄰居CEO陶冶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好鄰居加入生鮮產品也正是考慮到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在順勢而為。
只是,好鄰居與北京7-11與全家不同的是,好鄰居的“便利店+生鮮”模式并不只是個別店鋪的嘗試。陶冶表示,類似農科院店這樣的門店大概在100多家。2018年將在北京進行100家店以上的改造,同時明年計劃開出的100家新店中,有50家以上會是農科院店這樣的“便利店+生鮮”好鄰居會員店。
好鄰居之所以有大范圍推廣“便利店+生鮮”模式的勇氣,是因為它有這樣的底氣,這也是為何好鄰居會選擇這條路的關鍵因素之一。
眾所周知,今年10月份,鮮生活、安鮮達與綠城服務以8400萬美元全資收購好鄰居。其中鮮生活持股50%,主導好鄰居便利店的升級。鮮生活與安鮮達在生鮮供應鏈和線上銷售方面有著成熟的經驗,它們助力好鄰居拓展生鮮業務很有優勢。陶冶也坦言,好鄰居之所以會做生鮮業務,與其強大的新東家背景有著很大的關系。
據了解,好鄰居新門店線上與線下已經打通,線上業務由鮮生活全面主導,生鮮部分如果菜系列是與另一股東易果生鮮合作,安鮮達冷鏈配送體系就隸屬于易果生鮮,鮮生活和易果生鮮能夠滿足好鄰居對于生鮮經營在技術和商品上的要求。
生鮮的經營很復雜,對供應鏈的要求也更高,便利店要增加生鮮商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完善的生鮮采購、配送一體化供應鏈體系。目前的便利店很難做到這點;正因此,部分增加了生鮮業務的便利店與擁有生鮮供應鏈優勢的企業合作。比如全家在上海的生鮮業務的試點就是與易果生鮮合作。易果生鮮負責提供生鮮產品的供應,而全家負責整個門店的陳列、運營及管理。
好鄰居做生鮮,既符合行業發展趨勢,背后也有技術與商品的支撐,但這些還并不能作為好鄰居涉足生鮮的根本原因。“在便利店內加入生鮮商品還有兩點考慮,一是通過生鮮商品來引流。好鄰居很多店鋪開在社區,而生鮮食品是社區居民的基本需求。二是將生鮮商品作為新的盈利增長點來增加企業的利潤。”陶冶介紹,目前生鮮銷售線上業務比重大一些,主要是考慮到部分門店不具備售賣生鮮的條件——客單量不夠高,線下加上線上更容易一些。但是也不會單純地做線上,還要做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