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全面放開二胎,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行動被提上日程。這一政策的背后,是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的現實。全國老齡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15到2035年,我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占比29%。
養老地產 尚處起步階段
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伴隨而來的是老年人養老問題。雖然我國目前老年人多以居家養老這一傳統模式為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養老模式將不能滿足現有養老需求,養老產業也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大多數的養老地產項目還只是借著養老地產的名號,實際仍是在做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養老地產仍處于起步階段,普及推廣仍需要時間探索。
盡管如此,因人口老齡化而催生的養老地產,成為房地產市場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分支。是繼商業地產、旅游地產之后,又一個房地產行業細分市場下的投資“藍海”,不僅受到開發商的追捧,也成為投資界的新貴。
醫養結合 養老地產方向
據悉,就在各大房企紛紛試點養老地產的同時,不惜跨界大肆進軍養老地產領域的另一大陣營是保險公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保險公司在養老地產上的投資已經超過了500億元。泰康人壽、平安集團、太平集團、新華保險、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都在大步進軍養老地產。此外,中石化等能源巨頭也已廣泛涉足該領域。
有些奇怪的是,盡管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涌向養老地產行業,但該行業目前為止并沒有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至少目前為止,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因為國情的不同,我們不可能要求自己照搬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養老地產模式。但從國外的先進經驗中,以及我國養老地產行業的不斷嘗試,業內人士指出:“醫養結合是養老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就在今年8月,河南省房地產業商會同其他部門聯合舉辦了中國鄭州醫養地產高峰論壇,圍繞醫養地產的下一步發展進行了討論。業內人士認為,醫養結合是解決老年人醫學治療和護養的有效方式,是養老服務業和老年產業的重要發展方面,但這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的共同努力。“既要尋找到養老模式的創新,也要成為房地產業和醫療保健業的商業模式創新。”
政策支持 有待探索
就在企業謀求創新的同時,政府也在為養老提供著政策支持,由政府層面提出的大規劃進而對養老產業發展的持續發力。近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養老健康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基地)規劃建設推進計劃》,其中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省建成50~60個養老健康產業發展示范園區,要通過建設不同特點和各具特色的養老產業示范園區,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
需要重視的是,養老地產尚處于起步階段,其更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和商業弊端仍然沒有解決。據民政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擁有床位493.7萬張,床位空置率近38%。一半以上(51%)的民辦養老機構收入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于虧損困境。
另外,盡管投資開發建設養老產業園的企業,大多打出嘗試多元轉型打造全產業鏈養老的旗號,但受制于制度缺失及配套難題而倍感迷茫,不少項目也最終走向“圈地賣房”的傳統房地產開發模式,養老儼然成了拿地、賣房、營銷的幌子。
“房地產商做養老地產還沒有找到成熟的模式。”業內人士指出,養老地產的推廣普及仍需時日。“做好養老地產,需要探索到底如何經營養老社區,需要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本文來源于東方今報,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