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互聯網+”的浪潮席卷而來,傳統百貨陷入危機,如今的以購物中心為主要模式的商業綜合體逐漸在三、四線城市崛起,但實體零售百貨業態的經營卻仍陷入困境。購物中心如何挑起商業地產大梁?靠什么吸引人氣?又該如何延長消費者在項目里的駐足時間?以何方式有效激發消費額……于是,體驗業態應時而生,成為購物中心引領商業地產向前挺進的主力軍。
在餐飲業態大行其道的今天,西寧市新崛起的購物中心,如海湖新區新華聯購物中心;轉型較為成功的百貨賣場,如城中區北京華聯長江路店,以及人氣不斷提升的王府井百貨B館??v觀這些人氣都非常好的賣場,大多是餐飲比例占比較高,都有影院或游樂場、KTV等娛樂業態,也有游樂場等兒童體驗型業態。記者采訪中發現,這些購物中心的餐飲占比已增加至35%,有甚者,其餐飲比例已接近50%。
此外,悠閑娛樂、兒童體驗式業態的增加,也為這些購物中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人流量。不少消費者,主要消費目的大多集中在體驗型業態中,而他們在購物中心的駐足時間往往決定了消費額,不可否認,正是體驗型業態帶動了受電商沖擊的零售百貨業態的營業額。
眼下,不是短短數年,傳統百貨早已從之前的雄霸一方墮落到在夾縫中求生的境地。傳統百貨中,90%以上的業態,均為零售百貨業態,而如今的購物中心,餐飲、休閑娛樂、兒童商業等體驗型業態,備受寵愛,在目前的比例平均達到30%以上,有些商場或者購物中心甚至接近50%。
記者近日采訪了西寧市從事購物中心運營近十年的業內人士張淑蘭經理,對于體驗型業態,她認為這是購物中心的吸客利器,也是助購物中心騰飛的首要秘訣。
張經理介紹,她在西寧市運營的某購物中心,其體驗型業態占比達到50%,這些業態包括兒童早教、游樂場、兒童攀巖館等兒童商業業態,包括餐飲業態,還包括電玩城、電影院、美容美體美發等休閑娛樂業態。在整體業態中,超市、百貨等零售業態占比50%,而餐飲、娛樂占已高達半數。張經理認為,未來在購物中心中,兒童教育類、藝術教育類及科技類的體驗業態會更具潛力,因為現在的人更注重的就是文化科技及對孩子的教育。
餐飲業態
曾幾何時,女同胞們與愛人逛商場,總是令愛人怨聲載道,因為在傳統百貨店里購物,實在太辛苦了。除了買服裝、生活百貨等零售物品,大包小包提著,人山人海相互推擠,感覺不到一點樂趣,累了沒地方休息,餓了沒餐廳吃飯……而如今,購物中心飛躍發展,美食城、主題餐飲、異國料理、休閑餐飲等系列餐飲的比重逐步增大,張經理介紹,她在西寧市運營的購物中心內,餐飲業態平均每天吸客能達到近3萬人/次,營業額占比高達40%。
餐飲在業界一度被譽為是購物中心的吸客磁石。朋友聚會、家人團聚總是第一時間想起某座購物中心里的餐飲店?;叵胍郧暗纳虉觯蚴侵饾u轉型中的傳統百貨賣場,餐飲僅僅是作為配套而存在,用來填補逛街人的吃飯剛需,菜品單一,選擇面極窄。
如今,傳統零售百貨受電商沖擊,唯有人流之王—餐飲業態更能勝任吸客重任。近幾年,大大小小新老商場都開始將餐飲作為重要的組成板塊。張經理介紹,如今新建的購物中心,餐飲比重從過去的占值10%,到如今平均占值40%以上。餐飲吸客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電影院
幾年前,西寧最大的影院就是僅有幾百平米的青海劇場,冷冰冰的觀影大廳,破破爛爛的近百個座位,買了票要提前入場,還只能選擇看一部片子……而在近幾年,北京華聯創新購物中心首開第一家進駐百貨的電影院,那就是嘉禾影院,隨后是王府井B館開業的橫店影院,緊接著海湖新區新華聯購物中心也正式開啟了耀萊成龍國際影城。
隨著影片上線速度的加快,電影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影院占地面積越開越大,幾乎都是動輒幾千平米,但大多隔成了數間影廳,方便消費者選擇自己喜愛的影片,影片觀影環境溫暖舒適,在影院旁邊大多是各種快捷小餐,用過餐看電影成為更多年輕消費者的訴求。
從電影院進駐購物中心開始到現在,已然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之選,電影院的聚客能力不容小覷。電影院不僅能在購物中心提高留客時間、聚集高人氣,同時能非常有效的拉動關聯消費。此外,電影院在購物中心有很強的人流導向性,完美的體現了“噴淋式客流設計”的理念。
消費者通常會選擇電影開始前幾個小時提前到場,或逛逛商店,或吃點東西;而結束之后,也可選擇就餐,或者其他休閑類活動。尤其是節假日,此類消費動作更是非常明顯,對購物中心有很強的人氣推動作用。
據張經理介紹,在西寧市某購物中心,占地5000平方米的電影院,平均每天吸客高達近萬人/次,營業額占比達到15 %。
電玩城
智能手機的普及,令年輕人的潮流生活更加的時尚,而電玩也是年輕娛樂放松的選擇之一,尤其受到青少年消費群體的青睞。隨著電玩城品牌與門店的增加,競爭力度加大,迫使其間的游藝設備及場內的服務日趨完善,否則將會流失客源。
記者曾在上海采訪過“卡通尼樂園”的總經理,知道最出名的“湯姆熊”與“卡通尼樂園”雄霸了上海的電玩類市場,同為電玩城,針對的消費群體卻不同。“湯姆熊”更吸引青少年,“卡通尼樂園”更適合少兒消費群體。兩者定位不同,甚至可以在同一購物中心內錯位經營。
據張經理介紹,電玩城的需求面積也很大,上千平米是正常的,一般2000平米左右,對層高要求在3.5米以上,且柱距之間不小于8米。通常會在購物中心的高層區,與電影院一樣,聚客能力非常強,且能帶動家庭消費群體。
兒童業態
兒童業態已被業界成為“人流發動機”,兒童成為帶動家庭消費的核心,兒童業態也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之一。資料顯示,2007年,全國一、二線城市14歲及以下的兒童支出占家庭總支出比例的23%左右;而到了2013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至33%。
兒童業態比重繼續上調,兒童主題擴張明顯,家庭型購物中心成區域商圈主流。從2013年到2015年,室內兒童樂園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將保持40%的平均增速。
因兒童業態的高人氣,不少購物中心紛紛擺出“大躍進”的姿態,集中對兒童業態進行開發。據張經理介紹,眼下她所在的購物中心中,兒童業態平均每天吸客能達到10000人/次,營業額占比達10%左右。與餐飲業態相似,兒童業態同樣作為購物中心里的希望型吸客體驗業態,備受業內關注。
美容美體
據介紹,美容美體是近年來中國繼房地產、汽車、旅游、電子通訊之后的第五大消費熱點。
目前購物中心內美甲、美發、美容、美體等各種美麗服務類業態非常集中,其地位也越來越重,占比最高能達到15%,主要消費群體——女性。
更多體驗業態受青睞
除了以上這些業態,還有購物中心將KTV、健身會所也攬入其中,因為這兩種業態吸引著中青年消費群體,這類群體年輕有活力,消費能力強,追趕潮流,喜歡夜生活,注重體驗感,以此能夠增加客流量,帶動項目的整體人氣,以提高項目的關注度,同時提升零售百貨業態的銷售額。
此外,類似家居裝飾的體驗業態也出現在了購物中心內。例如,尚品宅配,無印良品內家居產品的比例也開始加大。隨著購物中心數量的增加,同質化的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打好“體驗”這張牌進行良性互補競爭,值得商家深思。
本文來源于海東時報,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