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線上、線下的零售模式似乎從完全對立進階到互相融合,阿里、京東、騰訊等電商巨頭也通過投資入股等方式進入線下,這些是否都是實體商業春天到來了的信號?
近日,在蘇寧的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暨合作伙伴簽約大會上,蘇寧和地產界的半壁江山們共同結盟,其中包括八成千億房企大佬。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現場豪言:“三年我們要實現15000家店,2000多萬平方商業實體的落地,店面總數近2萬家。”
從大型商場蘇寧廣場到蘇寧無人店、蘇寧小店以及蘇寧易購直營店,蘇寧正在全面覆蓋線下業態。通過智慧零售,蘇寧欲實現萬店互聯的狀態。
“對于零售業,有人說傳統電商已死,有人說傳統實體店也在經受煎熬,但是今天這么多嘉賓在寒冬來到南京,集聚蘇寧,我相信大家一定是感受到了春江水暖的先兆,察覺到了新的風口。”
在張近東看來,“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么?
“喊來了半個地產圈”
事實上,張近東所說的“新的風口”,便是零售行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的趨勢。
今年以來,阿里、騰訊、京東通過投資入股等方式進入線下,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集團;騰訊入股永輝超市;京東計劃未來五年開設100萬家京東便利店。
在傳統電商與實體商業均遇到轉型難題時,線上線下融合成為這些商業巨頭關注的新方向。
對蘇寧而言也是如此。
為此,張近東開出了智慧零售的良方,定出了未來三年門店數量達到2萬家和2000多萬平方的商業實體目標,由此成功吸引了中國地產圈的“半壁江山”,其中包括八成千億房企大佬。
其實,自2009年轉型以來,蘇寧早已練就兩棲特長,而不只是傳統的電器連鎖店:在電商領域里,蘇寧更懂線下商業,而在線下商業中,蘇寧也更懂電商運營。
線上方面,蘇寧建立了蘇寧易購電商平臺,并且與阿里巴巴在物流、流量、服務等方面進行戰略合作。
線下方面,蘇寧通過“租建并聯購”的方式,近兩年每年新開店的數量都在千家以上,明年繼續加速,其中與地產商們牽手便是重要途徑之一。
不難看出,蘇寧與地產商關系互補,一方面,蘇寧可以通過地產商龐大的線下商業實體資源迅速鋪店;另一方面,房企也希望通過蘇寧門店提升其“鋼筋水泥混合體”的商業價值。
早在2015年,蘇寧就和萬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彼時,蘇寧云店進駐萬達廣場,萬達還為蘇寧提供物業資源的開發定制。
如今,雙方的合作將更進一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大會現場表示:
一是在更多門店合作;
二是萬達為蘇寧訂制商業中心,蘇寧還要開生鮮超市、母嬰店等,萬達把蘇寧作為核心店,配套做吃喝玩樂;
三是資本層面合作,“明年我們兩家將在資本層面合作”。
今年前不久,蘇寧向恒大集團注資了200億元,成為其股東,并與恒大集團建立了面向高端社區的深層次、全方位的智慧零售發展計劃。
“2018年蘇寧新開5000家店,恒大希望幫蘇寧開其中10%。”恒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鈞直言。
“我們在國內200多個城市有住宅項目,跟蘇寧的合作從幾方面展開:一是蘇寧訂制零售店,我們建設;二是共同建設蘇寧廣場、蘇寧生活廣場;三是恒大500多個社區,將建蘇寧生活廣場、蘇寧易購直營店、蘇寧社區小店,已落地100多個社區。”夏海鈞如是說。
此外,蘇寧還將和萬達、恒大、碧桂園、融創、綠城、招商蛇口、雅居樂、遠洋地產等約30家地產巨頭建立各種差異化的智慧零售合作關系。
張近東引用孟子的“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來詮釋蘇寧與地產商攜手打造命運共同體的目標。
“因為蘇寧與地產商都擁有龐大的線下商業實體,熟悉線下運營,所以相知;而且雙方的目標也非常一致,都是持續地繁榮線下商業,所以知心。”
可以說,從牽手萬達、入股恒大再到本次大開發戰略實施,蘇寧向外界展現了其布局智慧零售的誠意和手筆,也由此拉開了以智慧零售賦能傳統商業的序幕。
搶奪線下開店先機
門店作為線下流量入口,正重新成為各位商業大佬紛紛爭奪的對象。
按照張近東的說法,目前蘇寧早已通過“+互聯網”,把實體資源上線互聯網化,再整合線上資源“互聯網+”反哺線下,實現全場景互聯網的智慧零售。
得益于智慧零售的賦能,蘇寧的線下門店正在四面開花。
今年11月,蘇寧無人店“蘇寧易購Biu”新開3家門店,分別位于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蘇寧生活廣場、徐州蘇寧廣場以及北京八里莊蘇寧生活廣場。至此,算上南京、上海的兩家,蘇寧無人店數量已達到5家。
值得注意的是,蘇寧無人店的系統擁有成本低、商業化程度高以及可快速復制等優勢,這是純電商平臺難以企及的。
而蘇寧小店則是開啟了高速發展模式。顧客可以通過蘇寧小店APP線上操作,享受送貨上門或自提服務;而在線下,貨架旁設置二維碼,自助收銀、移動支付十分便捷。
店內還通過設置虛擬貨架,展示蘇寧易購的線上促銷,并設下單區,方便用戶在線下購買和提貨,彌補在門店面積上的不足。就是這樣的蘇寧小店,蘇寧計劃在2018年新開1500家。
此外,還有渠道下沉的蘇寧易購直營店。而作為蘇寧一直以來的布局,蘇寧的購物廣場等業態也在智慧零售下打開新時代的想象空間。
蘇寧要做的正是“萬店互聯”,在此背后則需要技術的支撐。
據悉,蘇寧在轉型的八年期間,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投入高達數百億,建立了硅谷、南京、北京、上海、杭州等五大研發基地,IT人員超過6000人,明年還要進一步拓展到1萬人。
張近東對蘇寧的智慧零售生態信心滿滿,在他看來,首先,“我們要做的,可以說是零售業態的3D打印機,根據各類不同的線下物業需求,提供各類定制化的業態模式。”
其次,蘇寧智慧零售的技術解決方案會打造成一個開源的系統,“我們的操作系統就是智慧零售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在線下就是蘇寧易購廣場,可以一站式聚合我們各類業態;我們的各種APP則是云店、母嬰、超市、體育、極物、影城、汽車超市、財富中心、小店、縣鎮店等各類專業店面。”
顯然,進入零售行業的下半場,線上線下融合是大勢所趨。無論是蘇寧還是阿里、京東等,線上線下的融合都是其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不過,相對缺乏線下積累的電商大鱷而言,蘇寧得益于長期的線下運營,可以免去填補“空白”的時間。
可以預見的是,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將隨著與數百地產商的緊密合作中,搶得打造智慧零售范本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