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各地樓市調控政策不斷加碼之時,土地市場仍處于相對旺盛的狀態。但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一線城市共有8宗土地出現流標,為近年來少有的流標數量高峰。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嚴金明表示,相對樓市,土地市場反應往往滯后。在調控持續一年、樓市預期普遍下調的背景下,土地市場在近期開始出現流拍現象,其降溫可能在明年開始顯現,后續將會對整體投資增速產生影響。
一二線城市流標數量激增
據悉,在今年來的流標土地中,有6宗在北京,合計經營性土地流標數量同比上漲166%。從土地流標面積來看,同比上漲幅度達700%;從二線城市數據看,今年以來,合計流標經營性土地68宗,流標規劃建筑面積達796.66萬平方米,相比2017年同期的521.76萬平方米上漲了53%。
“隨著樓市調控的深入,土地市場流標現象逐漸增多。”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土地流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流標土地大多配建復雜且非熱門地塊。以北京流標的住宅土地為例,地塊處于遠郊區,而且地塊有多重屬性,導致房地產企業拿地意愿不強烈。”
其次,房企資金壓力逐漸出現,從2016年9月底開始,全國一二線城市嚴格調控。“這種情況下,房企資金壓力越來越大,疊加融資渠道受限等原因,雖然整體銷售依然處于高位,但再拿地的資金壓力逐漸增加,企業對非優質地塊的積極性降低。”張大偉說。
土地市場終于涼了?
中原地產統計顯示,截至5月9日,今年全國50個熱點城市土地出讓金達12340.6億元,同比上漲50.3%。
此外,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數據顯示,1月-4月,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微幅回落至10.3%,但仍保持相對高位增長。其中,住宅投資增速加快,1月-4月投資21331億元,增長14.2%,增速有所加快。
從上述數據也不難看出,雖然樓市調控從嚴態勢已經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土地市場的熱度仍居高不下,如今,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流標數量激增,是否意味著土地市場終于要“涼”了?
“土地市場存在輪動效應”,5月15日,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接受采訪時表示,一二線城市已經出現了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的情況,今年前4月投資增速之所以保持相對高位,主要靠三四五線城市的投資表現拉動。而隨著調控進一步深入到這些城市,當地的土地市場也會趨于理性,土地成本在房地產投資中的比例會出現適度下降,整個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在二、三季度出現增速回落的趨勢。
事實上,面對最近突如其來的調控,成都某房企相關負責人就表示: “從長遠看,成都樓市有上漲空間,現在這種萬人搖號買房的情況就是證明。盡管如此,企業仍然不敢貿然拿地,因為限價政策十分嚴厲,“項目在短期內根本掙不到錢”。
這種矛盾心態在開發商群體中普遍存在。西安某房企人士也表示,中小企業已甚少涉足土地招拍掛市場,只有資金實力雄厚、抗風險能力強的大型房企才會參與競爭。
但是中原地產認為,房企拿地的動力仍在,無論一二線城市還是部分三線城市,今年土地交易量仍將維持在高位。但隨著政策影響的逐漸顯現,土地交易會進一步平穩,土地溢價率收窄,高價地出現的幾率將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