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03年淘寶誕生為標志,走過高速發展黃金十年的中國電子商務,在2018全國兩會期間再次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點贊。
3月5日,李克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時,他提到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并指出,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
過去5年,電商作為中國經濟的活躍分子持續釋放新動能,與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電商公司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更與阿里巴巴掀起的新零售革命密切相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認為,互聯網無疑在中國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已經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回顧過去5年,“新經濟”帶來“新動能”,“新零售”引發“新機遇”。“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成為中國經濟突出亮點。
兩會熱議“新零售”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第一次在杭州云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并且預測“未來將沒有電子商務一說,只有新零售”。
阿里巴巴CEO張勇接受《中國經營報》等媒體采訪時,對新零售做了系統清晰的闡述:新零售是用大數據和互聯網重構“人、貨、場”等現代商業要素形成的一種新的商業業態。在張勇看來,走向新零售的核心是企業之間和商業生態的重構。
過去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消費貢獻率從54.9%提高到58.8%。李克強特別提及,推動傳統消費提檔升級、新興消費快速興起,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3%。
線上銷售的持續增長與新零售由此再次成為全國兩會的焦點話題。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阿里巴巴提出的新零售,蘇寧的智慧零售以及京東隨后提出的無界零售,論其實質,都是在大數據、物聯網、支付聚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消費升級的雙輪驅動下,以電商為先鋒,推動線上線下的加速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張近東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回歸到本質,是如何利用數據把核心能力進行提升。線上線下之爭已經不存在了。新的消費領域發生了變化,品質消費的時代已經來臨,如何提供更多的場景與體驗讓消費者得到認可,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應該堅持零售的本質不動搖,以消費者為核心,提升產品質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提升,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制造,并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在線上線下的融合中,蘇寧從傳統零售商轉向互聯網電商再次轉向雙線融合發力。2017年“雙11”前夕,張近東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即透露,2018年蘇寧將在線下開出5000家門店。對于蘇寧來說,2018年的增長門店數將超過過去27年的總和。
作為新零售的第一塊試驗田,銀泰走在線上線下融合的最前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國軍在2018年全國兩會提交了《關于促進跨界零售創新發展、簡化證照審批》的提案。沈國軍建議,零售業創新不斷,不僅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多業態、跨行業、聚合式、協同化發展趨勢顯現,實體零售轉型亦呈現出“發展新業態、搭建全渠道、重構供應鏈、推進渠道下沉”四大亮點。雖然國內跨界零售發展勢頭喜人,但要促進其健康發展,還亟待創新管理,推動相關政策落地。
虛實結合醞釀巨變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將會找到結合點。”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在全國兩會上對本報記者表示。
以阿里巴巴為例,虛實經濟的結合被業界認為是零售業態正在迎來的巨變。
“新零售掀起的虛實經濟融合發展的浪潮,將對我國零售業產生根本改造。”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副教授胥正川對本報記者表示,以往傳統零售業以地段為核心,線上銷售則聚焦消費者。過去十年是線上線下相互較量的十年,傳統渠道商面臨線上沖擊,客流減少,實體店進入關店潮,另一方面電商也迎來瓶頸期。新零售則給轉型中的傳統企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通過人貨場的重構,零售業將進入“消費者主權時代”。
2017年被認為是新零售元年。在魏建國看來,經過兩年的“新零售”實踐,中國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僅依靠大量網絡消費群體的紅利已逐漸消失。未來十年,所有生產要素將通過線上、線下和生產物流結合在一起,以個性消費為目標,以快捷便利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增加利潤,最終迎來全球商業消費的“新零售”時代。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零售帶來的變革已經從資本層面向實體層面擴散,將集中體現在零售業態的多級重構。
在“新零售”的布局上,傳統零售陣營的蘇寧、銀泰、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紛紛與阿里巴巴走向聯合,家樂福、永輝超市、步步高等則與騰訊走向聯合,沃爾瑪和步步高也與京東走向融合發展。
品牌與消費者互動鏈接將會重構。新的消費方式正在刷新消費者的體驗。刷臉支付、虛擬試妝、虛擬試衣、無人汽車販賣機、無人零售等新技術帶來購物新體驗。2017年12月,星巴克在上海開出了全球最大新零售“智慧門店”。在這間全店無餐牌的咖啡店里,只要拿出手機淘寶“掃一掃”,就可以喚起“隱藏”的在線菜單查詢功能,并通過AR技術直觀了解咖啡吧臺、沖煮器具等細節。消費者打卡指定工坊景點,即可獲得虛擬徽章,并解鎖工坊定制款拍照工具。周邊紀念品也可通過手機淘寶“掃一掃”,在天貓星巴克官方旗艦店下單送到家,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購買體驗。
除此之外,生產流程(產業鏈以及分工方式)、資源配置也將迎來全面重構。“2018年新零售將會進一步擴容。”在胥正川看來,線上企業會更積極與線下融合,零售企業加速轉型,真正的開始面向個體消費者,開始著力提升客戶體驗,適應移動化、精準化、社交化的信息技術新形式。最主要的是改變了經營思路,利用大數據展開精細化運營,提升客戶體驗,降低運營成本。
新模式激發新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特別強調,要繼續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在多領域推進“互聯網+”,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模式創新也給“互聯網+”的拓展打開新思路。據本報記者了解,此前盒馬鮮生CEO侯毅作為新零售行業代表,參加了國務院舉行的《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座談會。據侯毅介紹,盒馬新零售走的是“互聯網+零售”模式創新,利于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和實體零售的融合,提升實體零售的經營能力。
盒馬集餐飲、超市、APP和外送于一體的創新模式,最快30分鐘免費配送到家的物流體驗,2017年成為爆紅的新零售物種。盒馬同樣引發了全國人大代表李君的關注。李君是四川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全國兩會期間,李君專門跑到盒馬鮮生北京十里堡店做調研。他最關心的是盒馬如何能夠帶動農產品上行,讓更多的農產品能夠優質優價地進入城市百姓的餐桌。
盒馬的模式創新,前端體現在消費者體驗,背后的核心則是通過大數據管理實現供應鏈優化。盒馬推出的日日鮮系列,通過產地直采、基地直供等形態,上游農產品實現了標準化、品牌化和可溯源。此前侯毅就曾透露,將逐步把日日鮮系列推廣到更多品類。通過數據化管理,盒馬全面推廣“訂單式農業”,使農業生產質量、產量和價格的穩定都得到保障。這樣的涉農實踐顯然是李君更關心的問題。李君希望盒馬能探索和更多農戶開展合作的新模式,有效盤活農村閑置資源,給農民帶來更多致富機會。
本文轉載自中國經營報,作者李立,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