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還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系主戰場,到了下半年,無人貨架突然攻城拔寨,成了新的風口。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無人貨架更是成為大型寫字間的標配。領蛙、老虎快購、零食e家、小e微店、果小美、猩便利……各路無人貨架層出不窮。
與無人便利店不同,無人貨架瞄準的是“辦公室經濟”。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有超過5000萬家企業,每年以超過500萬家的速度增長。無人貨架在一、二線城市有1億左右可瞄準的用戶,企業終端貨架容量10~20萬,早期有10~30億元的市場空間。
在資本愈加猛烈的助推下,無人貨架成為了今年創投領域最熱的風口。就在猩便利、果小美等無人貨架品牌被阿里攬入麾下后,騰訊再度集結巨資領投去年底從每日優鮮分拆獨立的便利購。據報道,每日優鮮便利購此次A+B輪融資金額達到2億美元,其中騰訊領投A輪合計5300萬美金,元生資本、時代資本、KTB跟投;鼎暉領投B輪合計1.44億美金,北極光創投、啟明創投、君聯資本、微光創投、Mindwork Ventures、光源資本跟投,光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行業總融資金額或已超過40億元。
如此一來,原本一場無人貨架企業的圈地之戰也上升到了資本結盟的團戰。
2017年12月19日,阿里聯合美的集團推出“小賣柜”,正式進軍無人貨架領域;看似和無人貨架八竿子打不著的獵豹移動,也在這一天確認布局無人貨架,旗下“豹便利”從11月初開始運營,已鋪設5000個點位;京東到家無人智能柜已經升級到了第二代;順豐的無人貨架項目“豐e足食”也在11月底宣布正式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也對無人零售表示了支持。去年9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無人值守商店是商貿流通領域從需求側的角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嘗試,能更好滿足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而為了鼓勵相關業態,商務部還將適時發布《零售業技術創新框架》和技術應用典型案例,引導廣大零售企業加大先進技術的應用。
不可否認的是,無人值守貨架成為新零售下的一匹黑馬,成為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后的新風口。
無人貨架,技術上很簡單,貼一個支付二維碼,一個貨架(和冰箱),放一些日常飲料、點心、小吃等,不上鎖(為主),沒有店面,占地面積小(1平方米以內),無人值守,用戶自行取貨+掃碼付款,全憑自覺。
在中商產業研究院前不久發布的《2017年中國無人貨架市場前景研究報告》中提到,2017年是無人零售的“元年”,就市場潛力來看,無人零售是塊千億級蛋糕。到2022年,無人零售的用戶規模將達到2.4億人,而這個數據在2017年僅為0.05億,這5年間要翻48倍。在無人零售規模方面,報告預測2022年將達到9500億元,是2017年100億元的95倍。
資本正是敏銳地嗅到了這一變化,才會對“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這一概念進行瘋狂注資,金額從幾百萬元人民幣到幾千萬美金,其中的代表有猩便利、果小美及七只考拉等,京東也在2017年9月宣布會通過其京東到家在企業開設“無人值守自助迷你超市”。
截至目前,無人貨架已披露的網點數加起來大約在萬級左右,而據公開資料顯示,僅北上廣深的企業就有200萬家左右。
在線上流量紅利見頂、成本高的當下,線下流量開始重回人們視野。但店租不斷上漲、覆蓋范圍恒定,始終是橫在實體店面前的一道坎。所以,改變線下原來的產品、服務結構,降低交付成本,就成了讓線下重獲新生的一條路。
在新零售成為關鍵詞的2017年,無人貨架由于投入小,人力成本低、距離用戶最近、主打最后100米的天然優勢,不管是對于新的創業機會,還是意圖探索線下新流量的巨頭來說,都具備著某種不可抵擋的魔力。
無人貨架的外衣是零售,內核則是共享經濟的新物種,這也是大資本爭相進入這一賽道的隱秘原因之一。據粗略估算,全國一二線城市整個辦公室場景下的商業價值空間會有萬億之多。
不過,與大量共享經濟項目一樣,無人貨架也將面對消費者素質與信任的嚴峻考驗。據了解,目前除了靠用戶自覺,無人貨架基本無法解決偷盜、漏付款等問題,損耗率遠超有人實體店是個不爭的事實。從這個角度而言,無人貨架的消費場景很難在其他場所復制。從產品結構和產品品牌上來說,也很難去迎合年輕人對新奇特商品的需求。
有業內人士認為,無人貨架是對傳統商店的一種補充,不失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徑。看似門檻低、誰都可以進入,但真正的難點在于規模化后的精細化運營。包括其背后一系列的銷售系統、供應鏈系統、支付系統、運營系統等。
業內普遍認為,就開放式的無人貨架而言,在信用機制尚待健全、付款行為缺少有效監管、商品短損率尚未降低的當下,適合白領們消費升級需求的辦公室便利消費解決方案其實并沒有真正的構建起來。這也是辦公室無人便利貨架項目在市場上完成開疆拓土后,走進“下半場”時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項目間的優勢互補進行戰略合并,可能會為下半場的競爭奠定基礎。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來,無人貨架的跑馬圈地之戰亟待資本力量做出宣判,不少企業在燒錢競爭階段之后,已經呈現疲態,而擁有大體量資本的騰訊入局無人貨架市場后,這場原本看似無序的競爭將獲得加速終結的效果,不僅多數相關企業將面臨淘汰,并且極有可能形成與共享單車一樣的寡頭爭霸局面,每日優鮮便利購就此也將最終成為行業頭部,并作為騰訊體系新零售的代表為其創造更大價值。
未來是否會像共享單車的風口一樣,大批企業涌入之后紛紛難以為繼,相信很快就會迎來市場的檢驗。
本文轉載自中國商網,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