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場因電商沖擊接連關店的伊藤洋華堂,在南方市場已經開始主動尋求突圍姿態。
1月1日,成都伊藤洋華堂表示,伊藤電商微信商城上線公測,同時伊藤電商的網頁版和App端也已進入內測階段,但并未對外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兩年中,伊藤洋華堂在北京布局的商場接連關閉,截至目前僅剩下亞運村店1家,而成都伊藤洋華堂的電商升級舉措能否為該品牌在京的發展提供借鑒尚未可知。
遲來的線上業務
深耕中國市場20余年的伊藤洋華堂正加速升級線上渠道。日前,成都伊藤洋華堂旗下的伊藤電商發布官方微信稱,從1月1日起,伊藤電商微信商城正式上線公測。根據伊藤電商微信端的界面顯示,商品被分為特色館、食品館、生鮮館等七大板塊,品類涵蓋生鮮果蔬、乳品酒飲、糧油調味、清潔用品、家居日用等。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盡管伊藤電商背靠成都伊藤洋華堂,但在試水期的微信商城能為消費者提供的商品有限,尚難以與線下比較。以牛奶品類為例,微信商城僅包含德運、圣牧兩個品牌共6種商品,而蒙牛、伊利等消費者認可度較高的牛奶品牌并不在銷售范圍內。在生鮮館中,伊藤電商微信商城共包含32種商品。伊藤電商客服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稱,目前微信商城共包含300多個商品品類。值得注意的是,在伊藤電商App中,伊藤電商設立了伊藤電商“獨有”的自有品牌頻道,但目前頻道內尚未上線商品。
據悉,成都作為1997年伊藤洋華堂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時最先落地的城市,本次伊藤洋華堂觸網的配送范圍也僅限于成都市場。根據伊藤電商官網的配送信息顯示,配送區域包含5個成都主城區以及15個成都非主城區,其他城市難以覆蓋。伊藤電商客服對此表示,配送的商品由成都的倉庫發貨,主城區由當地物流“立即送”配送,較遠地區由EMS配送。
實際上,這并不是成都伊藤洋華堂首次觸網。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9年成都伊藤洋華堂就已開通線上業務,并在2016年10月主攻電商業務;2017年8月,成都伊藤洋華堂電子商務公司首次亮相。伊藤電商前身為伊藤網絡超市,但在2017年11月14日伊藤網絡超市停止運行并對外宣布升級。
在華經營南熱北冷
比起伊藤洋華堂在成都市場的“開疆拓土”,該品牌在北京的發展卻顯得很是冷清。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伊藤洋華堂于1997年進入中國,在成都和北京地區分別以合資方式成立公司開設門店。但是北京的華堂門店由于經營不善、租約到期等原因已經幾乎全軍覆沒。截至目前,僅留下亞運村店1家獨苗。相較而言,伊藤洋華堂在成都市擁有6家門店,于去年1月將門店擴展至成都以外的四川省眉山市。
租金高漲、競爭激烈被視為華堂敗走北京市場的原因。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稱,雖然伊藤洋華堂進入成都和北京市場的前后時間差距不遠,但是兩地的商業發展情況卻不是一個水平。伊藤洋華堂在成都明顯占據市場先機,門店的選址具備地理位置優勢;在北京市場,華堂屬于是在競爭對手的縫隙中選址。“北京的商業競爭對手相對強大很多”,郭增利稱,在運營團隊方面,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帶領的成都運營團隊比北京市場管理團隊更專業,資源調配方面也更好,這奠定了伊藤洋華堂在成都多年來的區域龍頭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伊藤洋華堂的電商業務也只在成都上線,北京店鋪并未接入電商平臺。在郭增利看來,伊藤洋華堂在成都市積累的流量資源已經足夠支撐它在電商方面做新的延展,通過增加線上渠道來為龐大的會員提供更多服務和選擇,而北京這一家店的流量入口太小,會員人數也不多,并不具有發展電商的基礎動力。
B2C模式成敗難論
升級后的伊藤電商業務采用了傳統超市慣用的B2C模式。從目前伊藤電商微信商城提供的服務情況來看,伊藤電商為C端消費者提供類似“當日達”與“隔日達”的服務,這與眾多新入局商超市場的新零售生鮮超市提供3公里30分鐘配送服務相比,配送服務稍顯滯后。
在伊藤洋華堂之前,已有眾多傳統商超借助B2C模式拓展線上市場,但從結果來看,均以折戟告終。如2017年11月,大潤發飛牛網上線“大潤發e路發”計劃,將業務重心從面向C端消費者向服務中小型零售商為主的B端模式轉移;步步高旗下B2C模式的進口跨境電商平臺云猴全球購也于2017年12月31日關停,所有商品已經下架。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國內傳統零售商對電子商務的反應太過緩慢,以至于已經錯過了電商的培育期,現在的網絡零售市場已經被幾家綜合類電商平臺壟斷,自建電商的流量獲取成本高,能夠拓展的市場空間已然有限。
郭增利認為,對于傳統商超來說,電商是服務功能的延伸,目的是增加銷售渠道而不是替代傳統商超盈利的新通路,線上和線下渠道是傳統商超提供服務的兩個維度。傳統商超只聚焦于有限城市的電商業務短板十分明顯,未來線上的發力方向應以自有商品形成品類的差異性優勢為主,并集中在延伸門店服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