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資在香港圈地買樓達到了高潮。這一年香港的“最貴宅地”、“最貴寫字樓”、“最貴豪宅”均被中資收入囊中。
香港樓市曾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波及下泡沫破裂,內地房企紛紛退出香港房地產市場,直至2011年才逐步重返。但那一年,僅有一家內地房企在香港拿下一塊宅地。
二十年后,卷土重來的中資已然成為香港房地產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年內出讓的宅地近乎被中資企業(yè)包攬、中資接盤的中環(huán)中心創(chuàng)下香港寫字樓交易的最高紀錄、亞洲最貴豪宅也落入內地買家囊中。
兩度刷新宅地價格紀錄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土地供應短缺是香港房價居高不下的主因。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上任后首份施政報告中指出,無論是要解決市民置業(yè)難、還是居住環(huán)境差的問題,都一定需要增加土地供應。因此,香港每一塊宅地的出讓都能引來極大關注,中資也將火力瞄準在住宅用地這塊餡餅上。
香港地政總署的資料顯示,2017年香港共成交20幅地塊,其中10幅住宅地塊、6幅商業(yè)地塊、4幅工業(yè)及加油站用地。在成交的10幅宅地中,由中資直接或間接參與的高達7塊。
其中,海航集團貢獻兩塊宅地。1月25日和3月15日,香港國際建投旗下兩家子公司分別以55.29億港元(約合46.44億元人民幣)和74.41億港元(約合62.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拿下香港啟德兩幅相鄰的宅地,香港國際建投正是海航集團的下屬企業(yè)。在之前的2016年11月和12月,海航集團已通過其旗下子公司購得兩幅香港啟德宅地。
與海航集團的攻城略地不同,另一家在港拿地的內地房企雅居樂則十分低調。公開資料顯示,8月16日,一家名為“嘉源發(fā)展”的公司以2.1億港元購入新界大嶼山宅地。實際上,據港媒報道,該公司正是雅居樂副主席陳卓賢的長子陳思銘擔任董事的企業(yè)。
除了上述單獨拿地的企業(yè),由中資企業(yè)參與的聯合體也斬獲頗豐,且兩度刷新香港最高總價宅地紀錄。
2月24日,首次打入香港市場的內地房企龍光地產與合景泰富聯手,以總價168.55億港元(約合142億元人民幣)價格拿下香港鴨脷洲住宅地塊,創(chuàng)下香港單幅土地的成交總價最高紀錄。5月16日,合景泰富再度出手,聯合內地房企龍湖地產以72.3億港元(約合61億元人民幣)拿下香港啟德一塊宅地。
11月15日,內地房企世茂地產參與的財團以高達172.88億港元(約合145.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摘得位于香港九龍長沙灣的一塊宅地。該價格打破龍光地產與合景泰富的紀錄,成為香港成交價最貴的住宅地塊。
此外,6月21日,深圳控股與路勁基建合資成立的深勁有限公司以31.69億港元(約合26.62億元人民幣)拿下位于新界屯門的一塊宅地。
無論中標與否,中資赴港拿地的熱情絲毫不減。在另3幅最終花落港企的宅地拍賣中,也都出現了多家中資企業(yè)的身影。
中資熱衷香港買地,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內地房地產市場頻頻出臺調控政策,驅動了內地房企南下拿地。此外,在聯系匯率制下,港元與美元“綁定”,在香港拿地相當于在境外市場投資,可與美元資產掛鉤,也是企業(yè)資產配置的方式之一。
“天價”中環(huán)中心
2017年,香港歷史上最貴的寫字樓交易誕生,買家依舊來自內地。
11月1日,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發(fā)布公告,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以402億港元(約合337.7億元人民幣)的代價出售其在香港中環(huán)中心的股權,買方為中國港澳臺僑和平發(fā)展亞洲地產有限公司(C.H.M.T. Peaceful Development Asia Property Ltd.)。
此前一年多的時間里,香港中環(huán)中心曾多次傳言即將出售。傳聞中曾出現多個來自內地的買家,但均被否認。而最終出現在公告中的買家“中國港澳臺僑和平發(fā)展亞洲地產有限公司”為一間注冊于英屬處女群島的公司。
11月18日,界面新聞曾報道,透過該公司背后真實的買家是以中資為首的財團,該中資企業(yè)是名為“國儲能源”的非國有企業(yè)。
據此前萊坊國際發(fā)布的《2017年全球城市》報告顯示,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中資在香港購得寫字樓總價值約64億美元(約合420億元人民幣)。今年中環(huán)中心“一單”,價值就已達402億港元(約合338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過去兩年中資購買香港寫字樓的數量較之前已有大幅上漲,但這宗創(chuàng)下香港寫字樓交易最高紀錄的成交價已遠超前兩年投資價值的總和。
2015年年底,恒大以125億港元買下灣仔美國萬通中心。2016年2月,光大控股斥資100億港元收購灣仔甲級辦公大樓“大新金融中心”。2016年4月份,深圳祥祺集團以45億港元購入會德豐地產發(fā)展的紅磡甲級寫字樓One Harbour Gate。
商業(yè)地產調查公司RCA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是最大的資本凈輸入接收地,且資本主要來自中國內地,同比增長87%。普華永道發(fā)布的《2018年亞太區(qū)房地產市場新興趨勢報告》指出,2017年內地對于非理性海外投資的管制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資金流入香港,有些是為了投資香港,有些是為了將其當跳板再次輸出。
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qū)概念也為珠三角地區(qū)帶來投資前景的利好,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qū)中的核心城市,或將對內地房企有著長期的吸引力。
香港的豪宅“朋友圈”
時值年末,香港又誕生一筆天價豪宅交易。昂貴的豪宅似乎已成為內地富豪們進入香港富豪圈的門票。
12月23日據港媒報道,由九龍倉集團和南豐發(fā)展共同開發(fā)的香港山頂聶歌信山道8號Mount Nicholson第三期近期售出多套豪宅。
根據香港土地注冊處資料顯示,該項目12樓C及D室以5.6億及6.05億港元由同一組買家購入,買家的注冊名為LIN ZHONGMIN,疑為深圳頤安集團董事長林忠敏。
這兩套豪宅總價11.65億港元,共約820平方米,折合13.21萬港元/平方英尺(約合142萬港元/平方米),一舉登頂為全亞洲最貴豪宅。
同在該項目內的另一套豪宅10樓C室買家姓名注冊為ZHU XINGLIANG,疑為江蘇前首富、江蘇金螳螂集團創(chuàng)始人朱興良。該套豪宅約394平方米,以4.99億港元售出,折合約126萬港元/平方米。
同樣引起廣泛注意的,還有李嘉誠年內出售的兩套山頂道豪宅。9月7日,港媒報道稱李嘉誠持有的山頂道兩幅宅地,將以20億港元(約合16.6億元人民幣)出售。兩幅宅地可重建總樓面約1765平方米,折合每平方米樓價113.3萬港元(約合94萬人民幣)。意向買家則是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中渝置地實際控制人張松橋。
實際上,作為香港傳統(tǒng)的超級豪宅區(qū),山頂區(qū)域一直受內地富豪們的青睞。早在十年前,馬云就已斥資2.82億港元買下半山區(qū)一座豪宅,進入香港富豪“朋友圈”。2010年,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順豐速運創(chuàng)始人王衛(wèi)也分別以4億、3.5億港元的“票價”入場。
在香港豪宅向好、內地買家涌入的情況下,香港豪宅市場也正在刷新紀錄。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2017年前11個月豪宅成交金額2252.96億港元(約合1892.5億元人民幣)、共8584套,較2016年同期分別上升47.7%及24.6%。金額和套數齊創(chuàng)1996年有記錄以來二十二年歷史新高。
據中原地產11月份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香港一手豪宅內地買家資金占比達五個季度以來的新高,為31.2%,反應內地資金持續(xù)流入香港豪宅市場,且集中于高價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