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調控政策的不斷發力,房地產市場也開始慢慢降溫。據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03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5%,增速比1至10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68670億元,增長9.7%,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投資略有下滑,但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依然較高,或創歷史紀錄。
此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還顯示,今年前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15481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前10月提高0.1個百分點。就11月單月來看,銷售額和銷售面積都出現同比、環比回升。這一結果被認為是房企沖擊年度銷售業績,并采取了以價換量的措施所致(與10月進行比較)。銷售升溫,還帶動了房地產企業到位資金增速的擴大。
對于這種結果,北京某上市房企相關負責人表示,房地產市場出現“翹尾”,是在年末的特殊時點上,市場出現的一個“結構性調整”。由于調控政策的基本基調并未改變,這種調整不會持續太久。
該房企人士認為,12月的市場數據仍有可能維持高水平。但在現有的政策壓力下,市場整體降溫的大趨勢不會改變,投資、銷售、資金來源等數據的增速在短暫回調后,會很快出現下滑。房企拿地的熱情仍在,但隨著資金面的趨緊,“搶地”情況已大大減少。
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表示,從前十一月數據來看,2017年商品房銷售數據刷新2016年全年的歷史記錄基本已成定局。“目前商品房銷售面積較2016年全年額度僅差10781萬平方米,銷售額更是僅2000億元左右,雖然調控緊縮有所下滑,但按照2017年后半年平均月銷售情況來看,創紀錄已板上釘釘。”他還預計,2017年全年,中國房地產商品房銷售面積將超過16億平方米,銷售額也將歷史首次超過12萬億元。
事實上,縱觀今年房企的盈利狀況,雖然調控持續出臺,但房企銷售依然處于歷史的最高峰。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有31家企業發布了11月銷售業績,從目前來看,標桿房企已經全面完成年度任務,基本超過了2016年全年。31家房企合計銷售額達到了37287億,超過2016年11985億元,同比上漲幅度高達47%。
在銷售大幅增長帶動下,年內房企繼續積極拿地,截至2017年11月,拿地最積極的50家房企合計拿地金額達到了20982億元。與2016年同期拿地金額13720億元對比,漲幅達到了53%。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雖然市場普遍擔心去杠桿和對房地產的調控可能會對經濟造成一些影響,但從當前房地產市場主要數據來看,一方面熱點城市或者主要城市的房價上漲局面得到了控制,另一方面,成交、投資總體比較平穩,說明房地產市場當前運行總體是比較平穩的,調控取得了成效,風險也得到了初步控制。
毛盛勇表示,下一步還要加快房地產市場制度的改革,加快推進長效機制的建設,特別是要從稅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綜合施策,更快更好地實現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樣一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