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成都商業地產爆發式發展。世邦魏理仕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成都僅購物中心的面積就超過500萬平方米,遠超部分一線城市和其他二線城市。
在數量、體量激增的背后,是競爭的殘酷。北京華聯鹽市口店、萬象城Novo、仁和春天棕北店等百貨商場相繼停業;GAP、優衣庫、C&A、ZARA等國際快時尚品牌閉店;Treat、Great等精品超市撤離成都……它們的離開,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嚴重的同質化導致了消費疲憊,經營不善后的必然結果。
為了消除整個市場“庫存量高、同質化嚴重”的對外印象,成都各大購物中心也開始尋求差異化發展。然而,雖定位各有不同,但它們往往僅從品牌、業態方面進行調整,“個性化”效果存在不小的局限性。
太古里之后 哪個項目能靠“街區式”走出差異?
2015年成都遠洋太古里開業的成功,給了成都商業地產運營商們另一個打造購物中心的思路:“街區式”的模式或將是差異化的有效路徑之一。
其中,由中國上市公司百強、福建省大型國有投資企業集團建發集團旗下專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發房產打造的建發·鷺洲里,因其在“街區式”的基礎上,創新性的加入了綠色、生態等商業基因,備受市場關注。
這個預計將于今年底亮相的的高端商業體,以“漫步式深度體驗商業”為內核,整體定位為“CITYWALK·城市漫步街”,展現“漫步、漫游、緩慢、時光消費、奇趣發現、25小時生活制”等核心內涵。據了解,建發·鷺洲里以生態園林式建筑特色打造,商業體量8萬方,包括主題街區商業、城市別墅兩大部分。其中街區商業地下1層,地上4層,涵蓋有餐飲、娛樂、零售、配套、兒童五大核心業態。
(建發·鷺洲里住宅集群)
(建發·鷺洲里商業集群)
在商業扎堆的城南這個項目能彌補“盒子”的缺陷!
縱觀成都的購物中心,大部分仍以傳統的“盒子”商業做法為主,但隨著近年來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缺乏新意的常規商業項目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身處城南這個被指為“商業重災區”的區域,自己的項目怎么打破困局,在建發房產看來,街區商業或是一個值得嘗試的路徑。
很多人認為,打“體驗”牌的成都遠洋太古里憑借開放式、低密度的街區形態,改變了成都人以往在“封閉式”空間購物的習慣,但其實,這種購物習慣是在成都街區商業的發展中潛移默化改變的。從第一代的文殊坊、到第二代的錦里、到第三代的寬窄巷子、再到第四代的成都遠洋太古里,可以說,成都在街區商業的打造方面,頗具話語權,這些標桿商業項目對全國而言都具有較強的參考性。
由建發房產打造的建發·鷺洲里,在這些“前輩”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打破傳統固有商業做法。通過層層遞進的細節打造和滲透街區的全程體驗,打造出成都第一個長在公園里的街區。
事實上,建發·鷺洲里選擇以街區式購物中心實現錯位競爭是有跡可循的。街區式的形態,不僅能引導目的性消費趨向,輻射更精準的客群,還有別于其他購物中心垂直發展的特點,有效避免了高樓招商難、人氣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相比于“盒子”購物中心,街區式購物中心更有利于品牌在進行創新、跨界時,突破項目建筑形態、面積等方面的一些局限性,給予店鋪更大的展示空間。
主題化商業層出不窮沒有生態、綠色怎么脫穎而出!
城市的建設在以環境質量的下降為代價,最近一兩年,以成都、北京為代表的城市更被嚴重的霧霾問題所困擾。隨著國內政府、企業、個人對綠色環保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建筑“綠化”的概念逐漸進入大眾視線,但事實上,目前大部分購物中心在這方面的嘗試仍頗為少見。
在商業打造上駕輕就熟的建發房產,看到了成都市場上這個板塊的空白點,在打造建發·鷺洲里之初,就深究城市消費導向,在成都首次將生態、綠色真正全面融入商業建筑中。
雖然建發·鷺洲里尚未最終呈現,但一些細節已經為我們揭秘了一部分這個項目在生態和綠色方面的投入。
主廣場的打造
建發·鷺洲里不僅在這里打造了成都首個立體綠色墻面景觀體系,首次將植物作為墻面藝術浮雕,配合高科技的互動LED大屏,帶來空前的視覺沖擊力,還以浮空玻璃橋連接主廣場和內街入口,沿下沉式廣場兩側搭配ROSE玫瑰藝術疊水景觀。此外,在街區兩側還各設有近25米寬的戶外體驗區,配合不同主題的生態情境體驗區,打造出集生態、情景小品、兒童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愜意城市情景漫道。
建筑設計和裝修風格的創新
街區頂層打造的成都最具格調的空中花園、不定期不斷變化自然主題的4部觀光梯、立體全系景觀交通動線、配合以海洋環境打造的全透明空中水景池、延續整體自然叢林主題的內部街區、首次出現在成都商業體的旋轉滑筒、充滿鮮活森林風的綠原泊車場、個性化裝飾風格的洗手間等等,無一不展現出建發·鷺洲里的用心和不拘一格。
夜貓子有福了! 這里有個全時態生活地標等你們“耍”
一個商業項目,硬件條件過關是加分項,但更考手藝的還是項目的定位、招商、運營等方面的軟實力。建發·鷺洲里除了建筑本身不斷突破外,在業態規劃、品牌招商等方面,也進行了獨到的創新,以期為成都城南消費者打造一個夜生活的生活地標。
成都獨特而鮮明的城市個性,以及成都人較前衛的消費觀念和強大的包容性,讓這個城市的消費者形成了一種休閑、娛樂的對外形象,他們喜歡吃、喜歡喝、喜歡玩、喜歡樂。但在成都,受限于“盒子”購物中心的營業時間,“狂歡”往往會在夜晚戛然而止。
而建發·鷺洲里作為街區式購物中心,在時間這方面無疑有著更為靈活、機動的優勢。另一方面,城南數量龐大的高端寫字樓聚集,意味著大批消費主力的存在,但城南雖有大型商業扎堆,生活氛圍卻并不足,而這正是由于餐飲、休閑業態不足而造成的。針對片區消費者特點,建發·鷺洲里在服務全客層消費者基礎上,又抓住“夜貓子”們的痛點,計劃引入酒吧等適合夜間消費的業態。
高端和體驗怎么兼容?讓建發·鷺洲里來告訴你
為了更貼近城南新貴們的日常消費需求,建發·鷺洲里在業態規劃中將餐飲業態的比例調到最高,達到了33%。此外,超市業態占比21%,零售業態占比16%,休閑娛樂業態占比9%,兒童服務配套業態占比21%。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引入的商家均是每一個業態最具代表性的,為成都商業注入最新鮮的時代活力和體驗。
據了解,建發·鷺洲里1.8萬方的主力店麥德龍已于2016年9月率先開業,提前為項目激活了人氣。約1.5萬人到訪、126萬元的銷售收入、4754單成交記錄,并創造了麥德龍中國區開業當日的營業記錄,麥德龍開業當天的成績,不僅是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喜愛,也側面反映了消費者對該建發鷺洲里的期待。
麥德龍又有“新歡”了這些商家都青睞它
作為中高端消費中的優質品牌,除了交通、商圈、消費力等因素外,麥德龍何為選擇在建發·鷺洲里打造其在成都區域的第二家門店?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JFC品尚中心、建發·灣悅城、建發·美一城廣場、建發·悅城中心、建發·悅享中心、建發·裕豐大廈、建發·國際大廈……截止至2016年底,由建發房產商業自持、建發商管運營的商業面積已達45萬平米;2016年,建發房產旗下商業項目總客流量達6000萬人次……這樣有實力、成績不俗的企業無疑能給予商家信賴感,加上建發·鷺洲里是建發房產在成都的商業首秀,本身就很有話題性,與麥德龍可謂相得益彰。
事實上,在主力店之外,建發·鷺洲里的特色品牌也是頗具看點。除了M+運動俱樂部、張玉珊修身堂、淺草肆日式料理、生如夏花泰式火鍋、老碼頭火鍋、I²國際私塾、愛樂樂享、玩聚漫舍電競館、北京同仁堂等各大業態的眾多商家已經簽約,諸如言幾又·今日閱讀、巧虎兒童早教、新東方英語培訓等一線商家也有強烈入駐建發鷺洲里的意向。
這個并不單純以打造一個購物場所為目的,而更多的是提供一個生活、社交平臺的項目,正在用其特色創新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它的出現,或許能為今天面臨瓶頸的部分商業項目帶來一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