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房地產大調控以來,地方政府為了限制地價,一般都會采取設置最高價的方式。開發商的報價達到限價后,往往采取搖號的方式來確定競標者。然而很快,房企就已經找到對策——多家分公司同時參與競標和搖號,提高中簽的比例。
5月22日,一場大規模土拍在浙江省嘉興市舉行,地方政府一次性放出了9幅土地( 3幅純宅地,6幅商住混合)。據統計,9幅地每塊地的報名人數都超過了100家,共引來了425家企業,以至于國土資源局不得不把競拍移到了嘉興大劇院。
425家企業中有大量的“馬甲”公司,中海和金地分別帶來了25家和20家馬甲子公司,正榮也派出了蘇南、蘇州、南京在內的至少7家子公司,綠城和陽光城也發動了旗下的4家公司,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帶來了至少兩家子公司來提高中簽率。
每塊地都有超過100家企業競拍,莫說在嘉興土拍歷史上,就是放眼全國,也是創紀錄的。這與游戲規則有關。
據通知,此次土地出讓不再是“價高者得”,而是限制了最高封頂價。當競買土地價格達到最高限價時,競拍者們轉而競爭愿意在簽合同一個月內出讓多大比例的土地出讓金。當有兩個以上競買人愿意繳納100%土地出讓金時,搖號產生獲勝者。
房企很快想出了辦法提高搖號的中簽率。
以5月9日的蘇州市吳江區土拍為例,出讓方式和嘉興一樣采用“限價+競出讓金+搖號”的方式。3塊地都有超過75家公司競標,其中最多的一塊地,有84家公司報名。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僅僅中海就派出了位于上海、蘇州、南京和無錫等地的20個子公司。不過,最終中海還是沒有抽到這塊地。
此外,很多競拍者都不是單兵作戰——幸運拿到地的景瑞、禹州、正榮等公司都是多家子公司齊參與,華發派出了蘇州鏵利置業、上海鏵福創盛等4家公司。
嘉興土拍也成了“馬甲”活躍的舞臺。盡管在前一天,嘉興市建委發布政策,規定非戶籍居民和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居民進入限售范圍——取得住房不動產權證未滿兩年的,不得上市交易和辦理轉讓公證手續。
但是開發商的熱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上午9時起,就已經有開發商趕到嘉興大劇院排隊領號。
下午兩14時,第一塊地競拍開始,在公布掛牌價后,還愿意參與游戲的開發商上臺領取號牌,經過20分鐘才把號牌發完,共有104家公司進入競拍環節。
拍賣從12750元/平方米開始,一路拍到了20100/平方米,主持人宣布該報價觸發了20075元/平方米的最高限價。
他問現場有誰愿意接受20075元的價格,頓時一只只手舉起來,現場一片嘩然,主持人進入第二輪,比拼土地出讓金的交納比例。
88家開發商當即表示愿意交納100%出讓金。
拍賣因此進入了搖號環節,之后88家開發商像排隊領號牌一樣,排隊上臺往搖號箱放入乒乓球。
最終,59號淮礦地產(杭州)有限公司幸運被抽中,拿下了這塊綜合用地,折合樓面價8700元/平方米(周邊的新房售價在11000元/平方米左右)。他們要在一個月內全額繳納12.9億元的土地出讓金。
這塊地的拍賣時間超過了一個半小時。
第二塊地的起始價為13110元/平方米,到了13800元的時候有一位競拍者直接把價格抬到了18000元/平方米,主持人說“謝謝你”——有了高懸頭上的最高限價,現場競價已經成了走過場。又經過幾輪叫價后,他宣布該地塊的限價為20075元/平方米。
最終,僅僅進入搖號環節的,就有116家房企。
前兩塊地的成交就用了三個小時,由于參與者太多,領號牌和確認身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從2016年下半年起,出臺限購限貸的城市也逐步采用土地限價政策。
除了嘉興這樣的“限地價+竟出讓金”的模式,還有天津杭州“限地價+競自持”,北京青島這樣的“限地價+競房價”模式,還有廣州的“限地價+競配建”等方式。從不同角度考驗房企對于成本、現金流等方面的承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