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綠地控股集團與上海交大產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交大投資管理集團”)宣布共同發起設立校企合作創新平臺——交大綠地科技創新有限公司(簡稱“交大綠地科技創新”)。
交大綠地科技創新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綠地與上海交大投資管理集團分別持有合資公司65%和35%股份。
據透露,綠地規劃與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聯手,在多個城市打造科技園。不過,綠地此舉意圖并不在于房產,而是打算自行孵化、投資一批高科技創業公司,并在未來收歸己用。顯然,綠地已不再滿意于房地產為絕對主業的格局,而是要進一步向“房地產+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的全產業模式轉型。
“政企聯動”樣本
就在此前的3月25日,綠地集團在“小鎮之鄉”浙江杭州已經落地特色小鎮項目綠地運河繽紛城。
綠地控股事業一部浙江區域中心總經理潘春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綠地繽紛城只是杭州運河財富小鎮的一個商業綜合體項目,也是綠地進駐浙江的第一個商業綜合體。但杭州運河財富小鎮是浙江省級特色小鎮之一,包含很多產業集群。
資料顯示,杭州運河財富小鎮定位為,打造以金融資源交易為核心的生態鏈,拉動實體經濟發展。目前小鎮累計完成投資38.25億元,已入駐企業567家。其中,小鎮的城市化發展中心和全國首個PPP項目交易平臺已投入運營,業務涵蓋浙江、江蘇、安徽、重慶等多區域,意向簽約已近1500億元。
運河財富小鎮是浙江省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總規劃面積約3.3平方公里,總投資額超205億。2017年預計實現產值35億元、稅收4億元以上、旅游人次超過100萬。
運河財富小鎮及配套的綠地運河繽紛城商業體,將作為綠地以“政企聯動”模式打造特色小鎮的樣本,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
潘春軍介紹道,綠地最早在上海城市邊緣的花橋就有打造小鎮的經驗,花橋綠地21城就囊括了住宅、商業、辦公樓、教育等多元業態與產業。
據了解,綠地小鎮計劃落地蘇州、浙江寧波,并通過綠地大金融、大消費、PPP等產業集群的導入,帶動小鎮建設。
小鎮4.0邏輯
近年來,綠地集團在轉型之路上不斷發力。2014年前后,綠地在房地產主業之外相繼發布“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三大新興戰略。
從上述與交大合資成立公司,并在上海落地科技園等動作可見,綠地最終會借科技園做產業孵化、投資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并在未來收購它們。
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戰略布局之上,是商業模式的“軟實力”比拼。“綠地向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轉型成效顯著,其中與上海交大、復旦等高校戰略合作推動產研結合是綠地提高實體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除了與知名高校合作的平臺之外,綠地還選擇有大城市購買力溢出效應、有產業導入支撐的一二線重點城市遠郊及周邊,投資啟動特色小鎮等大盤項目。并計劃圍繞智慧健康城、文化旅游城等題材,形成開發模型和產品系列。
據介紹,目前綠地已在一二線重點城市遠郊及周邊,洽談儲備10-15個特色小鎮項目,包括上海青浦、嘉定等區,探索合適的產業合作開發模式。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包括萬科、綠城、華夏幸福、融創等房企,以及部分產業機構開始打造小鎮產品。
而如何找到特色小鎮的經營邏輯才更為關鍵。
正如原住建部副部長仇寶興所言,目前特色小鎮已經發展到4.0版本。產業和空間的活力源于其個體的自適應性所形成的自組織性,整個小鎮就相當于企業孵化器和“雙創平臺”。所以建設一千個特色小鎮,至少要用一千個以上企業的力量涌動來推動特色小鎮的誕生和發展。
據潘春軍透露,綠地房地產板塊重點將“特色小鎮”模式納入發展戰略。綠地認為,房地產行業已進入以“大企業、大項目、重產業、重運營”為主要特征的新階段,而綠地的多元化及產業資源積累為其開展超大盤運作奠定了優勢。
本文來源于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唐韶葵,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