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內電商市場堪稱“并購之年”:年初,滴滴快的閃電合并令市場嘩然;緊接著,58同城和趕集網、藝龍和攜程,美團和大眾點評、攜程和去哪兒…… 一大批垂直領域內多年的競爭對手相繼合并。而在這一樁接一樁的并購背后,不難發現各路資本的身影。在這些資本的運作下,昔日針鋒相對的死敵一一握手言和,國內電商市場的格局也因背后資本的介入,開始悄然改變。
以去哪兒和攜程為例。目前,去哪兒網已成功完成合計8億美金的融資計劃。攜程也在其創立之初就獲得了多輪融資。不過,在競爭激烈的在線旅游市場中,大把燒錢帶來的并不是真金白銀的回報。雖然攜程以31.1%的市場份額穩居市場老大地位,去哪兒網在機票預定業務中保持絕對領先優勢,但用“賠本賺吆喝”形容在線旅游公司并不 為過,2015年第三季度歸屬于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7.348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歸屬于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5.662億元人民幣。
降低消耗,專注應對美團、大眾點評合并帶來的O2O大戰的壓力,催生了攜程與去哪兒的合并。
攜程去哪兒的合并,將減少不必要的市場消耗,并使在線旅游企業激烈的價格戰告一段落。今后,線上零售商及傳統旅行社加碼線上業務,將推動在線度假市場的高速發展和持續滲透,O2O領域將成必爭之地。不過,從長遠來看,旅游O2O市場的健康發展,還要依靠融合共贏開闊包容的“天空法則”,而不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叢林法則”。
此外,在談到2014-2015年互聯網(電商)領域的投資并購大潮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騰訊領先阿里,并非阿里不夠敏銳,也不是阿里不肯出錢,更不是謝世煌愚笨。實際上是阿里更 加強勢,而騰訊相對開放不控制。東哥以為騰訊為什么開放,不干預投資公司,因為沒有習慣也沒有能力,基因使然。阿里的優點在投資并購上,反倒變成了缺點。 騰訊投電商是服務自己的用戶,阿里投公司是服務自己的生態。沒有創業公司只想變成阿里生態的一部分,也就不奇怪創業公司能選騰訊的,盡量不選阿里了吧。也就不奇怪,先拿了阿里錢的美團網最后卻選擇擁抱了騰訊。
商業戰場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電商企業并購潮究其根本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這其中既有電商自身的利益,也有背后資本的利益。
對電商企業而言,通過并購,在消除競爭對手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市場份額和用戶數量,市場地位得以鞏固,也為日后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對資本而言,企業合并后,將結束為爭奪市場而進行的“燒錢”,大大減輕了資金壓力,同時增長的市場份額可以成為企業下一步融資甚至上市的有利條件,使資本最終獲利成為可 能。
可以預見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幾年內各個垂直電商領域的合并案將繼續出現,市場格局也將從以往“百團大戰”、“千團大戰”,朝著少數巨頭公司存活的方向發展。屆時,巨頭間競爭會更加激烈——除了依然存在資本比拼外,更多的將是以業務創新為基礎的創新式競爭。這樣一來,電商公司的經營將真正轉向服務用戶,整個市場將有望日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