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銀泰中心、棕櫚泉國際中心、中海國際中心、成都銀泰中心、復地復城國際……隨著這些高端寫字樓持續面市,近年來成都寫字樓陸續呈現“井噴式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已有和規劃在建的高端寫字樓多達30多座。
“一座可以‘養活’許多摩天大樓的城市,必定是一座擁有極強總部經濟實力的城市。”《中國摩天城市報告》主筆吳程濤認為,一座座投資動輒幾十億乃至上百億人民幣的摩天大樓,不僅僅是一座城市高度的象征,更是一座城市經濟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側面寫照。但無論如何,面對成都寫字樓200萬平方米左右的年供應量,寫字樓市場的變革似乎也愈加急迫。未來寫字樓應該是長啥樣的?好的寫字樓產品到底在哪兒?當寫字樓市場迅速走向發展時期,類似于打造“成都版We work”能否給商業地產提供可供參考路徑,未來值得期待。
客群訴求好的寫字樓產品到底在哪兒
好的寫字樓產品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有業內人士坦言,優質寫字樓需要硬件優良,這是寫字樓作為公司的生產資料的最根本屬性,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倡行低碳環保理念,寫字樓產品更應該逐步向高智能化、個性化、人性化演進。寫字樓已不單單是辦公場所,應該是打造集辦公、休閑、社交等于一體的商務綜合體。
從縱向角度來看成都寫字樓市場,可以發現寫字樓市場一直在經歷著產品的競爭與替代的爭奪發展線條。業內人士認為,第一代老寫字樓通常稱為辦公樓,只能滿足于基本辦公功能;第二代寫字樓的內部空間開始針對客戶靈活分割,智能化水準有所提升;第三代寫字樓已完全滿足國際化商務辦公的需要,在這種前提下,第四代寫字樓的出現就順理成章了。第四代寫字樓的實質是與國際化接軌,與前三代寫字樓相比,第四代寫字樓的目標客戶明確、景觀要求更高、更多商務空間、提倡綠色環保和高智能化。未來好的寫字樓不再是比房子,比地段,而服務可能更加重要。
產品細分如何擺脫概念造就高端寫字樓
當市場上寫字樓千篇一律地在向“星級”、“智能”、“高雅”靠近時,任何一個有玻璃幕墻、帶電梯、“長”得高一些的寫字樓都自稱為甲級寫字樓。“從2010年以后,當5A、甲級寫字樓不斷進入人們的視野中時,越來越多商業體亮相,寫字樓市場進入了5A時代,而5A寫字樓的標準則是類似于酒店星級評定的方法。”某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只以標準評定忽略服務模式的類似高端寫字樓愈發不再有市場,未來寫字樓行業的競爭,更多地轉向了硬件品質和“軟件”的競爭。
楊紅旭給記者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未來的辦公環境忙完手頭的工作,約上三五同事到樓下羽毛球館打一場比賽。酣暢淋漓后,在辦公室的公共浴室里沖一個爽爽的熱水澡,一身清爽地回到辦公桌前,開始新的工作,或者直接拎包回家……這極可能是不久的將來工作場景之一。”他認為,寫字樓產品逐步向高智能化、個性化、人性化演進。寫字樓已不單單是辦公場所,在其中注入更多的元素,打造集辦公、休閑、社交等于一體的商務綜合體。
根據記者觀察,目前成都寫字樓市場國際標準商務幫貢模式,類似的有包括成都銀泰中心、仁恒置地廣場、希頓國際廣場,其完善的運營模式和整體品質是很多國際性企業選擇入駐的重要原因。
We work辦公模式
2010年,We Work誕生于美國紐約。商業模式很簡單:租下各類辦公空間,再以工位為單位分租給小型企業和創業者,并提供運營服務。與傳統的服務式辦公室不同,We Work鼓勵租客在開放空間下進行盡可能多的交流,因而整個空間的裝修都顯得年輕、有活力,有大量公共空間;同時,無線網絡、打印復印、咖啡等服務也免費提供。
本文來源于華西都市報,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