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轉型成為房地產行業2015年的關鍵詞之一,房企與金融之間的關系愈發緊密了起來。盡管這種拓展處于較早階段,風險有待評估,但房企仍樂此不彼。
12月8日最新一則消息是,綠地控股披露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定增股票數量不超過20.78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01.5億元。其中計劃將101.5億元用于金融投資項目,包括設立投資基金、設立互聯網創新金融公司、增資綠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及收購杭州工商信托股權并增資。
隨后,綠地控股旗下綠地金控與摩根士丹利簽署協議,擬受讓其所持有的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1.49億股股份,占比11.05%,協議對價為8億元,此后再由綠地金控對杭州工商信托增資約1.5億元。增資完成后,綠地金控將合計持有杭州工商信托近20%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這也是綠地上市后首次進行定增。按照該公司的說法,募集百億用于金融投資項目,凸顯了“加速推進金融板塊成長的決心”。
以綠地轉型金融為代表的背后,是房地產逐漸面臨著增長率天花板、利潤攤薄等難題,不少房企正在努力尋找更大的增量市場,以及新的盈利增長點。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綠地控股房地產主業利潤同比基本持平,公司ROE同比下滑0.41個百分點至10.39%,主要受周轉率放慢所拖累。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金融產業利潤總額卻大幅增長219%。
定增百億投資金融
按照綠地控股披露的預案,此次定增價格不低于14.51元/股,發行對象為不超過十名特定投資者。募集的301.50億元經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分別用于房地產投資項目,金融投資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其中,房地產投資項目包括武漢綠地國際金融城建設項目、合肥綠地新都會項目、合肥紫峰綠地中央廣場項目一期,投資總額182.75億元,募集資金投入金額110億元。
金融投資項目包括設立投資基金、設立互聯網創新金融公司、增資綠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及收購杭州工商信托股權并增資,共計投入101.50億元。
據綠地控股介紹,將65億元用于設立投資基金,一是將與中金公司合作成立投資基金,投資項目類型包括pre-IPO,中概股回歸國內A股市場、分拆上市及并購重組等;二是與長城資管合作成立投資基金,投資項目類型包括不良資產的投資、并購重組及產業投資等領域。
設立互聯網創新金融公司方面,擬使用募集資金15億元,投資構建鏈接綠地控股旗下所有產業服務能力的綠地云平臺。該互聯網平臺將以網站和APP為入口,打造基金銷售、網絡借貸、消費金融、眾籌融資四大核心業態,并率先服務于房地產、汽車、旅游休閑等產業。
12億元增資綠地融資租賃公司方面,項目未來重點在教育行業、高端裝備制造領域、醫療制藥領域、環保能源領域等方面進行融資租賃業務的開發。
“這一系列舉措,旨在加速金融投資產業布局,提升資本運作水平,既通過資本并購優化公司財務結構,又通過收購稀缺資源、優質資產和產業載體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支撐。”綠地控股如是稱。
12月8日,綠地控股再度宣布增持并增資杭州工商信托,累計斥資9.5億元,正式持有行會走工商信托20%股份。隨著該項目完成,綠地將正式進入金融信托業務領域。
資料顯示,杭州工商信托成立于1986年,總資產22.49億元,主要經營范圍為信托,企業資產的重組、購并及項目融資等。截至2014年12月底,其在管信托資產約300億元,以地產信托為主。
800億金融版圖
事實上,早在2011年,綠地便開始涉足金融行業,組建了全資子公司綠地金融控股集團。2014年,綠地董事長張玉良公開表示,“新格局”將是公司贏得競爭優勢的主要依靠之一。
觀點地產新媒體翻查資料得知,張玉良口中的“新格局”,指的主要是地鐵產業、金融產業、消費產業,分別對應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發展方向。其中,“大金融”初步確定類金融、金融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及管理、資本運作等四大板塊業務。
其中,在確定轉型戰略后,綠地迅速進行金融牌照的收購工作、設立產業基金、并購基金、探索資產證券化、基金管理等形式多樣的大宗資產定制和變現方式、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與中國平安、阿里巴巴、騰訊公司等合作設立理財產品等。
2014年6月份,綠地與中國信達資管簽署協議,計劃三年內合作規模達500億元;8月,綠地與交通銀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綠地金控出資5000萬成立的貴州地金交所揭牌。2015年7月,綠地與中金啟動戰略合作共設并購及創新投資基金;同月,綠地金控出資5000萬在哈爾濱成立綠地股權金交所,打造私募股權眾籌融資平臺。
截至2015年7月,綠地金控注冊資金由10億元增加至90億元,持有上海農商行4%股權、錦州銀行3.98%股權、東方證券2.46%股權,同時設立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和典當公司等。
除了綠地金控,綠地于今年5月還成立了綠地金服,將其打造成互聯網房地產金融業務的主體公司。其后四個月,綠地金服實現“綠地地產寶”“綠地REITs”“綠地融通寶”等產品系列落地,總規模逾10億元。
按照張玉良此前透露的戰略規劃,綠地下一步不僅自己的資產要金融化,還準備做中國房地產中小企業經營性資產的金融化。
“就是把他們的資產通過我們的專業,通過互聯網,通過馬云,通過金融化,把這些資產變成眾籌,變成社會資本,讓中小投資者能夠投資到這些項目當中去,變成金融產品。”
數據顯示,2014年,綠地的金融產業規模為200億元,利潤約8億元;2015年上半年,金融產業規模增加至500億元左右,利潤約19億元。
綠地的中期戰略規劃顯示,金融產業計劃涵蓋保險、信托、證券、銀行等金融領域,打造“資金+資管”的金融產業鏈。至2020年,金融產業業務規模將達到800億元,利潤達到100億元。
轉型與地產困境
從當前國內上市公司的轉型戰略來看,金融行業已然成為房企轉型的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包括萬科、萬達、綠地、復星、泛海等房企均參與其中。
以綠地為例,其轉型金融為代表的背后,是房地產逐漸面臨著增長率天花板、利潤攤薄等一系列難題。2015年前三季度,綠地控股營業收入1362.73億元,同比下降16.1%;毛利潤136.14億元,同比下降0.6%。
至三季度末,公司ROE同比下滑0.41個百分點至10.39%,主要受周轉率放慢拖累;凈負債率295%,仍維持高位。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此前分析認為,從房企布局“大金融”還是利益驅動。“房地產行業利潤率逐步下滑已經成為共識,房企的傳統住宅開發業務已經變化薄利甚至無利可圖,而銀行保險等領域仍然為盈利水平較高。”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綠地控股凈利潤錄得49.43億元,同比增加12.01%。其中金融產業、建筑產業利潤保持較大幅度增長,而房地產主業利潤則與去年同期持平。
一旦實行大金融布局,房企可以實現融資的便利,降低房地產業務的融資成本,并促進項目的銷售。從目前來看,綠地似乎也在探索這種模式。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早在2014年4月,綠地便聯手阿里巴巴發布“綠地地產寶”,首期上線產品便是公司位于南昌的棚戶區改造項目,約定年化收益率6.4%。
中信建投在研報中也對綠地REITs做了相應介紹,即將在建項目整體銷售至地產基金,從而實現項目出表,在不增加負債的情況下實現資金快速回籠。其中,首單項目綠地香港南翔項目私募REITs目前已基本落地,涉及資金3.6億元。
最新消息顯示,12月4日,綠地控股將旗下6個商辦項目以總價55.43億元轉讓予關聯資管公司。對此該公司表示,本次交易將有利于促進商業地產輕資產運作,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
除此以外,據綠地披露,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綠地目前正推進“社區寶”的開發,計劃未來三年實現平臺交易量突破1000億元,打通500個社區。
有券商分析師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目前房企也將目光聚焦于以社區金融為主的消費金融服務,借此獲得增值服務的收益。不過,能否形成自身增值服務的特色,是這種物業服務金融化的關鍵。
談及房企轉型金融的未來,上述人士認為,房地產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如果不借助金融工具,將無法完成開發運營的工作。而隨著房地產增量逐漸減少,房企光靠開發已難以獲得持續利潤,后期將轉為以運營管理為主。“預計金融將逐漸成為房企的主業之一。”
本文來源于觀點地產網,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