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在綠城房地產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綠城管理集團)的掛牌儀式上,出現了一個許久未在公開場合露面的身影——綠城董事會聯席主席宋衛平。和他一起出席的還有綠城房產董事長孫國強、綠城執行董事、行政總裁曹舟南等一眾高管。對于綠城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
再次公開露面,宋衛平依舊躊躇滿志。他說綠城管理集團重新起航,是對綠城自2008年醞釀、2010年開始付諸執行的代建戰略的整合,這對綠城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他稱綠城已經計劃3年后,將代建業務推向香港資本市場。
宋衛平的大膽展望并非沒有依據。2008年,宋衛平就提出了要依托綠城“品牌和團隊”實現業務創新,至2009年,這一設想形成“品牌輸出、管理輸出”理念的代建模型,并于2010年由曹舟南擔綱組建綠城代建平臺,并在短短幾年內,取得不俗業績。
據綠城方面提供的數據,2010年9月,綠城代建平臺成立1年,簽約項目100個,獲得80億元管理費。即便在綠城股權動蕩的時期,曹舟南、應國永獨立成立的鼎益、時代代建平臺依然在延續綠城代建業務,這兩個平臺在兩位綠城老人帶領下發展迅速。至2015年,綠城代建體系簽約項目已經超過150個,代建管理費收入預計達到15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綠城新的代建平臺綠城管理集團依然由曹舟南擔綱。據綠城方面稱,目前,曹舟南已經被任命為綠城管理集團董事長。
實際上,對接綠城代建業務,也是中交入主綠城的重要考量。中交派駐綠城的高管孫國強在當日稱,在尚未正式入主綠城前,中交集團就已在思考綠城帶給中交的價值。中交方面認為,中交有豐富的土地儲備,綠城有優秀的品牌和開發能力,借助代建模式將中交土地儲備與綠城品牌能力結合,可以實現雙贏。
綠城管理集團的成立,也意味著中交主導下的綠城戰略變革路線逐漸清晰,房產、服務、代建“三位一體”戰略正式落定。同時,對接中交資源,正給綠城未來發展帶來無盡想象。
作為國資委確定十六家央企房產平臺之一,中交擁有巨量靠近交通樞紐的土地資源,及大量的一級開發項目。據公開數據,目前,中交集團旗下的中交地產和中房地產的土地儲備合計達到1.7億平方米,如果綠城可以全力對接這部分土地儲備,旗下代建平臺發展前景充滿想象。
2015年3月,中交正式入主綠城后,開始主導重塑綠城,在財務、產品、業務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梳理。這其中,重新整合綠城代建業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按照綠城最新的發展戰略,在優化發展結構里,利潤結構中將增加代建業務利潤配比,并寄望用3年時間,將代建業務收入貢獻提升至300億元,宋衛平則透露,3年的發展規劃里,還包括將這塊業務推向香港資本市場。
不過,此次綠城新代建平臺成立,對綠城旗下代建業務的整合尚有藍城歸屬尚未落定。早在中交入主綠城之初,藍城納入綠城上市平臺的談判就在進行,中交希望納入藍城部分代建業務非常有決心,并也在極力推動,但是,從目前的信息看,這部分資產的納入并未談攏。曹舟南曾在近期公開稱,綠城新代建平臺和藍城并列運行比較好,這是否獲得中交首肯尚不可知。
9月25日上午,一位藍城內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綠城管理集團現在主要的業務是承接中交的土地儲備,這部分土地體量巨大。而藍城則是面向政府保障房代建、和其他房企合作項目代建,如果這兩個平臺合理分工,并列運行成為可能。不過,這需要獲得中交認可。
本文來源于界面,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