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在今年初創業社區O2O,最終卻無功而返的創業者說,就目前得情況看來,三種資源必備一項才可能活得下去。這三種資源分別是商戶資源、業主資源以及“燒不完的錢”。
現實中,不僅剛剛創業的社區O2O做不到,就是擁有豐富資源到老牌開發商也做不到這點。他們到物業管理企業,管理的小區有限,手上又沒有足夠的資源,轉型也就舉步維艱。
為了解決規模不足問題,在香港上市的物業企業——彩生活,不惜斥重金收購物業管理公司,以擴充公司管理的小區規模,但綠城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志華告訴記者,只要把物業服務平臺的黏度做好,有效提升物業管理服務質量,那么即使規模不是太大,同樣可以產生很高的商業價值。
引入更多外部服務者
吳志華認為,做園區服務,綠城已有10年,但確立園區服務體系,是在2007年。開始時,綠城服務除提供傳統的物業服務,還提供醫療、健康、餐飲、孩子托管等服務,并成立了各種類型的服務企業。經過8年,只有和物業服務有密切關聯的業務獲得了成功,和物業關聯度不大的業務,大多以失敗告終。
受彩生活上市的啟發,綠城服務也在思維上發生了大的轉變,開始引入更多外部服務者,通過這些外部服務者提供的社會化服務,更好地滿足業主的生活所需。
在互聯網平臺戰略的基礎上,綠城服務嚴格篩選一部分優質資源,并借助用戶評價等,對這些接入資源進行管控。目前,綠城服務已經引入了支付寶、菜鳥網絡、途家等外部服務供應商服務。
增強用戶黏度很關鍵
資本市場對互聯網服務企業的估值,歷來和企業的規模及用戶黏度關聯。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上,有嘉賓在對話“大數據下的產業鏈創新”時就特別提到,互聯網時代下出現了一些新的市場主體,比如神州專車這類專業化的互聯網專車服務。
以神州專車為例,今年1月28日推出以來,在兩個半月內就完成了A、B兩輪8億美元融資,估值達35.5億美元,靠的就是穩居國內專車市場前三甲,在全國60城提供專車服務,成為互聯網成長最快的“獨角獸”公司。
在商業地產板塊,蘇寧置業也借助蘇寧廣場、蘇寧易購近2億會員以及易付寶用戶,形成3億會員池,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精準營銷。
但住宅類開發商的用戶資源,顯然和這些類型企業存在一定距離。以綠城服務為例,用戶規模僅是百萬級。其他物業管理公司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多選擇收購來增加自己的用戶規模,以便公司最終能像阿里、京東那樣在資本市場上有更高估值。
吳志華認為,相比京東、阿里等互聯網公司,物業企業的用戶轉化率比較高。物業公司扮演的更多是中間分銷角色,向入駐的商戶收取中間服務費,在成本幾乎為零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實現盈利。
要成功成為商戶的分銷渠道,提升服務質量,增強用戶對平臺的黏性非常關鍵。吳志華認為,原來物業保修,業主可能會容忍物業管理公司一天后才安排人員修理,但現在可能等五分鐘就會不耐煩,在“互聯網+”運營了半年之后,綠城服務發現傳統服務速度和業主需求的矛盾越來越明顯。
綠城物業的管理層認為,如果管理體系的思維不互聯網化,那么平臺也是不成立的。為此,綠城物業對其管理體系進行了全面改造,將原來命令式、金字塔式的科層管理體系,改為共同決策式、社區制的同層管理體系,給一線賦予更多的管理權。
本文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作者楊羚強,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