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行業現狀如何呢?據小編了解到,一直寂寂無名的便利店似乎在一夜之間爆發了,受到各路蜂擁而來的資本、互聯網大鱷的高度關注和競相爭奪,成為O2O、“互聯網+”風口最搶眼的渠道終端。具體現狀,下文是小編整理的2015年便利店行業現狀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據悉,按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統計數據,從2012年開始便利店的銷售額就以雙位數的高速增長連續三年超過百貨、超市、大型超市等所有大型零售業態,成為中國實體零售業低迷景氣下的“一枝獨秀”。
2015年5月12至14日,超過600位的中外便利店企業代表從全國各地趕赴山西太原,參加中國便利店業態的第一次單獨的行業大會——2015中國便利店大會。
不少便利店企業人士感慨,這是便利店行業發展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場“成人禮”。
現狀:行業仍處“亞健康”狀態
20載青澀褪去、行業漸成,但中國便利店的整體體格卻仍是“亞健康”。
主辦2015中國便利店大會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在大會上介紹,2014年便利店已成為實體零售市場表現亮眼的“一枝獨秀”。2014年便利店年銷售同比增長達到25.12%,門店同比增長達到22%。
對比中國連鎖百強企業去年5.1%的年增長率,重點百貨和重點超市分別為2.7%和6.5%的年增長率,去年便利店展現出非常明顯的優勢。而這已經是便利店行業連續第三年在銷售額增長上超過百貨超市等大型零售業態。
Today便利店CEO宋迎春則援引紅杉資本的調查數據指出,2015年每一天都將有3家新的便利店開業,行業的高增長態勢將會前所未有地爆發。
但是,高速成長的便利店行業卻仍然是“亞健康”的體格。
裴亮指出,雖然便利店行業的業績和門店均是雙位數增長,但從行業的健康角度而言,便利店行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亞健康”狀況。
首先,盡管2014年便利店銷售增速達到25%,但增長來源絕大多數系門店投資帶動的“外延式增長”(2014年便利店門店增長達到22%)。
其次,便利店企業發展的效率和質量存在很大的差異。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統計口徑以上的便利店企業單店日銷售額最高達1.5萬元,最低只有755元,相差20倍。
而在毛利率上,2014年中國便利店毛利率達24.27%,高于超市和大賣場的毛利水平,最高的企業能達到36%的毛利率,但最低的則只有16.5%,“最高和最低的中間也有很大的差距。”
反映便利店核心競爭力的商品經營上,在核心的自有品牌商品方面,有60%的便利店企業已經在開發自有品牌產品,但銷售占比都偏低。
北京宏業超世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鮑居武更表示,超市企業在增速放緩之前是賺過錢的,但便利店企業從來沒賺過“大錢”。直白的話語,點出了便利店行業的如履薄冰。
O2O是風口還是泡沫
但是“互聯網+”來了,O2O正處風口,各路資本熱錢和互聯網大鱷的蜂擁而至,能否讓便利店行業完成逆襲并健康、健壯起來?
唐久超市曾是最早開始和電商企業合作O2O的便利店企業,被視為便利店企業探索O2O全渠道的標桿。
但是,行進一年后,唐久超市電商采購總監張麗芳在大會上坦言,現在對全渠道的理解復歸模糊,“越來越看不明白(便利店的O2O全渠道)”。
張麗芳說,現在的消費者在發生變化,因此唐久就拼命地在包括PC、移動端、微信等各種能接觸到消費者的渠道做嘗試。但消費者需求一直在不斷變化,要真正、及時把握消費需求在如今看來仍是難以跨越的難題。
而自稱嘗試做電商已有四五年的美宜佳便利店總經理張國衡透露美宜佳的全渠道已僅處于營銷階段,目前粉絲已超過250萬,但其線上商城仍以整件銷售便利店商品為主,拓展商品的速度需要慢慢做。而怎樣才能找到全渠道方式的營銷,如何給消費者提供渠道一致、更好的用戶體驗還是美宜佳全渠道推進的難題。
不過,也有少數企業表示收獲到了便利店全渠道試水的價值。河北國大連鎖商業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四劍雯介紹,國大便利店通過微信端等營銷活動在每一期活動后粉絲增長量都能達2000至3000人,活躍率在10%以上,轉化率在80%以上。每次活動有近1/3的顧客會購買促銷外的商品,而一年半嘗試下來,其直營和加盟門店銷售額增長在5%至7%之間。
業內人士表示,便利店當下紛紛拓展O2O全渠道是由于顧客變了,便利店需要圍繞顧客的變化建立全新的和顧客之間的聯系,目前行業手段集中在全方位的、多媒體的溝通和銷售的管道搭建上。互聯網的顧客本質是圍繞咨詢和信息在走,線下零售本質上經營的是客流,便利店的全渠道核心肯定不是單純地賣貨。而便利店企業需要謹慎的是,互聯網的變化非???,各大巨頭的玩法不一樣,要達到的目標不同,有太多企業是“哪兒熱干哪兒”,最后錢花了卻什么都沒干出來。
雖然便利店正處風口,但實質上便利店行業是一個很難賺錢的行業,長久持續發展還是需要步步為營經營“本業”——即增強商品力,便利店要做潮流、時令、季節通知者,保證食品安全;提升營業力,確保加盟店與直營店一致的服務、嚴密即時的管理系統與多元稽查管道,打造核心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