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協信地產上海地產總經理徐蓉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住宅業起家的協信正轉向商業地產,其已經在全國布局了數個大型購物中心項目,到今年年底,其上海第一個購物中心即將開業,到2020年,協信擬擴張至20家購物中心。
協信集團于1994年6月創立于重慶,是以房地產開發為主導的大型企業集團,主打住宅地產。日前,協信專門成立了商業地產集團,此舉標志著協信將加碼商業地產投資。
“雖然目前中國很多地方人均商業面積已達4平方米,遠超國外普遍的人均2.5平方米的商業面積。但把握未來的消費趨勢,不斷的升級換代并且多元化發展是購物中心生存下來的關鍵。星光系購物中心是協信集團商業體系中的高端產品。目前協信在全國已經有數個購物中心項目,主要分布在重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2月,我們預計在上海的協信星光廣場購物中心即將開業,上海協信星光廣場定位于精致時尚的購物中心,填補北上海空白區域,服務于區域內的白領和中高端住宅區消費人群。”徐蓉告訴記者。
據悉,上海協信星光廣場購物中心3公里輻射范圍內目前已有小區203個,居民人口60.3萬,具備巨大的消費潛力,總建面為30萬㎡。“目前已經開始招商,我們預計到開業時可以招到85%的品牌。而且我們會在各個業態都招攬最為頂級的牌子,比如電影院我們會與百麗宮合作。”徐蓉透露。
世邦魏理仕發布《購物中心建設:全球最活躍城市》中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4年至2016年間,上海和成都在建購物中心面積分別達330萬平方米和320萬平方米,分別位列全球城市第一和第二。
本報記者注意到,正是由于商業地產項目太多,且電商沖擊巨大,目前購物中心的招商和業態轉型都面臨挑戰。
對此,徐蓉坦言,目前很多奢侈品牌都收縮戰線,的確在整體市場上都招商不易,而快時尚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
“互聯網改變了零售業的消費模式,在零售業規模飛速增長的同時,電商的崛起打破了地域界限,讓消費者隨時隨地能夠買到標準化的產品,導致消費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但是實體商業完全可以學習借鑒電商的優勢,突破原有的商業模式,通過運營管理、品牌活動提高消費者的黏度,增加消費者來購物中的頻率。我們把業態和主力店做調整,更多突出我們體驗、娛樂等業態。增加客戶粘性和在商場內的停留時間。以往包括服飾等在內的零售業態會在整個購物中心占比70%~80%以上,但上海協信星光廣場的零售占比只有46%,我們把餐飲的占比提升到30%,有6500平方米的垂直兒童業態,且對以往被忽略的生活服務業態做了布局,占比達到10%。另外KTV和精品超市各占4%,電影院占比6%。通過業態重新布局和招商,希望做到與同業者差異化競爭。”徐蓉透露。
本文來源于第一財經日報,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