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地處中國西南川滇交界處,作為四川最南端的一座城市,擁有著“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借助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突出的陽光資源優勢,攀枝花市正逐步發展陽光康養產業,著重將陽光康養與運動休閑、健康養生、旅游度假、醫療養老等相結合,主要開發出了“康養+農業”“康養+工業”“康養+旅游”“康養+醫療”“康養+運動”五種陽光康養模式,成功實現了由鋼鐵之城向釩鈦之都轉變,由工礦基地邁向陽光花城,由資源型城市向旅游城市發展的轉型道路。
“康養+農業”模式
攀枝花因其氣候條件優勢且擁有豐厚的陽光資源,一年四季鮮果、蔬菜不斷,暢銷國內外,為攀枝花發展“康養+農業”模式提供了資源、帶來了需求。在發展該模式的過程中,攀枝花市政府主要制定了以下目標:首先,大力發展觀光農業,改變農業發展模式,助力建設農業景區、產業基地景區,推動“產區變景區”;其次,大力發展體驗農業,創新發展包括度假旅游,采摘、民俗體驗,農耕文化在內的新型業態,推動“田園變公園”;最后,大力發展精致農業,大力開發特色農產品、農村特色紀念品等,并助其暢銷國內外,推動“產品變商品”。如仁和區26度果園,“一果多吃”,不僅賣芒果,還推出芒果博物館、芒果樹認養、采摘體驗等活動。攀枝花市依托特色農業產業,以康養為媒介,開辟出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新型融合道路,形成了農業為康養提供產品供給,康養為農業提供產品需求的發展模式,借助對農產品日益擴大的需求以及對其限定的更高標準,來促進農業生產水平提升,農業和康養兩大產業深度融合,實現共贏;打造集康養、旅游、休閑、生態觀光于一體的康養旅游農村,帶動農村發展,讓農民增收致富。
“康養+工業”模式
攀枝花市最早因鋼鐵而興,是傳統的工業城市,在綠色發展和資源枯竭的問題面前,作出了城市轉型的決策,實現了攀枝花由鋼鐵之城向釩鈦之都轉變,由工礦基地向陽光花城邁進。近年來,攀枝花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導向,通過對“三廢”資源進行二次回收利用,變“三廢”為寶,落實相關激勵政策,將灰色的“三廢”投入具體的綜合利用中,如道路建設、回填筑壩、水泥生產等,推進工業的綠色發展,持續提升康養“潔凈度”;積極引導鋼鐵、釩鈦、機械加工制造業向康養制造延伸,利用礦產資源優勢及完善的工業基礎設施,推動醫療、康復輔助器具與工業合理融合,使康養器具產業化,利用釩鈦資源制造高檔體育器材、高檔醫療器械等產品,推進工業轉型發展,提升康養“精品度”;以資源優勢為基礎,以實際發展需求為指導,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發展釩鈦特色康養工業,培育壯大康養智能制造新型康養產業,推進工業智能發展,提升康養“溫馨度”;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將未經深度加工的農產品,開發為具有多種用途、迎合康養市場需求的深加工產品,如將水果深加工成為果干、果汁、果酒等,蔬菜可作為半熟、全熟食進行國內外銷售、生物提取物加工為保健品及藥品等;促進康養工業快速發展,開發更多優質的特色康養產品。如西區一些企業制造的鈦鍋、鈦杯子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品質優良、瓜甜汁多的芒果、葡萄等為原材料制作的一大批健康加工食品成為來攀游客的熱門選擇。
“康養+旅游”模式
攀枝花具有適宜人類休養生息的溫度、濕度、高度、優產度、潔凈度、和諧度,“六度”稟賦是其旅游特色所在,在發展“康養+旅游”模式的過程中,將旅游資源與“六度”有機結合,讓來攀游客在體會到旅游景觀帶來愉悅心情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其他地區的旅游活動所無法提供的“六度”稟賦,以此堅持“特色化”發展,在原有的旅游基礎之上,走出攀枝花的創新旅游發展道路;依托現有的旅游景觀資源,結合康養的內涵與特點,融入新元素、新觀念、新模式,開發出適合各個年齡段游客的旅游項目,打破康養等于養老的單一想法,堅持差異化發展,創新康養旅游模式;以建設“陽光花城”為導向,突出陽光品牌,整合各地的特色資源,與陽光康養結合,開發出旅游路線品牌旅游商品品牌等,堅持品牌化開發,強化康養旅游營銷。如米易縣推出了一系列鄉村旅游路線,并在沿線打造農家樂。
“康養+醫療”模式
攀枝花平均日照達8小時,年日照數達2700小時左右,無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溫度20.3℃左右。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長久居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治療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非常有利于人體健康。將康養與醫療結合是攀枝花政府的又一舉措。以政府扶持投資為榜樣,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對康養醫療的投入,重點構建特色、高端專科醫療機構、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詢服務機構,為不同人群提供項目齊全、檔次不同的特色服務,為人民提供良好的醫療保障,擴大康養的輻射范圍;發揮中醫藥特色康復優勢,將中醫藥服務與健康管理相結合,開展“六位一體”社區中醫藥健康管理,推動基層醫療機構與社區養護機構、服務業全面融合,精準結合醫療與康養,延伸康養的產業鏈;加強與轄區大醫院合作,促進醫聯體的縱深發展。進一步細化服務流程、服務項目,在專家多點執業、綠色轉診通道、檢測檢驗、遠程醫療、雙向轉診等服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建立互聯互通的市、區一體化康養模式,擴大康養合作范圍,構建康養的大聯盟。如東區鼓勵轄區醫院到康養機構免費巡診。
“康養+運動”模式
攀枝花目前已經具備大力發展健康體育產業的政策、自然條件和品牌效應。高標準建設的訓練基地、休閑健身設施、運動場館等已經有一定的數量和規模,為體育事業發展打下了基礎,提升了康養供給能力;通過舉辦高水平的體育賽事,帶動“康養+運動”產業快速發展,借助體育賽事的聚集效應和帶動效應,繁榮賽會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彰顯康養勝地魅力;吸引外來運動員來攀訓練、參加比賽的同時,高起點地培養本市運動員,積極響應“康養+運動”,帶動全市人民積極參與,不僅老年人要養生,壯年更要強身,激發陽光花城的活力,樹立積極健康的城市形象。如鹽邊縣打造紅格訓練基地,成為“冬訓天堂”,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代表隊來攀參賽、訓練,也能體驗一番攀枝花舒適的氣候環境、香甜的瓜果美食、優質的保障服務以及和諧的人文環境,借勢宣傳攀枝花作為康養勝地、陽光花城的品牌形象,同時拉動旅游消費的增長。
文章來源:城市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