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地產領域,市集正從曾經的小眾補充業態,搖身一變成為“標配”。從繁華都市的核心商圈,到充滿煙火氣的社區鄰里,市集無處不在。據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年,新開業的商業項目中,超過半數引入了市集元素,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這一現象背后,是消費市場的深刻變革,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傳統商業千篇一律的購物體驗,轉而追求更具個性化、互動性和文化內涵的消費場景,市集正好迎合了這一趨勢。然而,隨著市集數量的井噴式增長,同質化問題日益凸顯,如何在這片“紅海”中做出新意,成為商業地產從業者亟待解決的難題。
當下市集在商業地產中的常見形態
1、主題型市集。
主題型市集以特定主題為核心,圍繞主題篩選商戶、策劃活動和設計場景,為消費者帶來聚焦且獨特的體驗。比如美食主題市集,匯聚各地特色美食,從街頭小吃到精致甜品,讓消費者一站式嘗遍美食盛宴;文創主題市集則主打文化創意產品,從手工藝品到原創畫作,滿足文藝愛好者的收藏與欣賞需求。以北京王府井的“國潮文創市集”為例,它以國潮文化為主題,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創意結合,邀請眾多國潮品牌入駐,通過漢服走秀、非遺技藝展示等活動,營造出濃厚的國潮氛圍,吸引大量年輕消費者前來打卡,不僅提升了商業地產的人氣,還傳承與弘揚了傳統文化。
2、節日型市集。
節日型市集借助各類節日契機,打造應景的消費場景。在春節期間舉辦年貨市集,匯聚各類傳統年貨、特色禮品;情人節時推出浪漫主題市集,售賣鮮花、巧克力、情侶飾品等。這些市集與節日氛圍緊密結合,激發消費者的節日消費欲望。上海新天地在圣誕節期間舉辦的圣誕市集,裝飾充滿圣誕元素,售賣圣誕主題商品,還有圣誕唱詩班表演、圣誕老人巡游等活動,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成為節日期間熱門的消費與休閑場所,有效提升商業地產的銷售額和知名度。
3、快閃型市集。
快閃型市集具有臨時性、靈活性特點,通常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短暫出現。它能快速聚集人氣,為商業地產帶來新鮮感和話題度。快閃型市集可能在商場中庭、戶外廣場等地設置,持續幾天至幾周不等。一些品牌會借助快閃市集推出新品,展示獨特設計或概念,吸引消費者關注;也有一些快閃市集以體驗為核心,如設置互動游戲區、藝術展覽區等,讓消費者在短時間內獲得新奇體驗。深圳萬象天地的“潮流快閃市集”,匯聚多個潮流品牌,通過限時折扣、限量商品發售等方式,吸引潮流愛好者搶購,短時間內為商場帶來大量客流和銷售額增長。
4、社區型市集。
社區型市集服務周邊居民,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為主,同時兼具社交功能。它通常設置在社區內部或周邊商業場所,提供生鮮蔬果、日用百貨、手工制品等商品,還會舉辦親子活動、手工課程等,增進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成都某社區的“鄰里生活市集”,每周固定時間開市,不僅有新鮮的農產品、特色小吃,還會邀請社區居民展示手工藝品、分享生活技能,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為社區商業地產帶來穩定的消費客流。
如何將市集做出新意?
1、打破空間與時間限制,創新市集形態。
傳統市集大多局限于特定的場地和時間段,如周末或節假日在商場中庭、戶外廣場等地舉辦。想要做出新意,商業地產需突破這些常規限制,探索更多元化的空間利用與時間安排。
在空間利用上,除了常規的露天廣場、室內中庭,商業地產可以將市集延伸至屋頂花園、地下停車場等特殊空間。例如,將屋頂花園改造成“空中花園市集”,不僅能讓消費者在購物之余欣賞城市美景,享受自然氛圍,還能打造獨特的消費場景。綠植環繞的攤位、錯落有致的布局,再搭配一些休閑座椅和小型表演區域,讓消費者仿佛置身于一個城市中的世外桃源,在這里可以舉辦花藝、園藝相關的市集活動,售賣鮮花、綠植、園藝工具,同時設置植物科普講座、花藝制作工作坊等體驗環節,與空間主題完美融合。
而地下停車場可以通過創意改造,變成“工業風市集”。利用停車場原有的水泥墻面、管道等元素,進行涂鴉、燈光設計,營造出充滿工業感和潮流感的氛圍。在這里舉辦潮流文化市集,匯聚街頭服飾、滑板、紋身藝術、獨立音樂等元素,吸引追求個性與潮流的年輕消費群體。
在時間安排上,也可以嘗試打破傳統的周末、節假日限制。比如,針對上班族,可以推出“午間市集”,在工作日的中午時段,在寫字樓周邊的商業區域開設市集,提供輕食、咖啡、文創小物等商品,滿足上班族在午休時間的消費和休閑需求;或者打造“夜間市集”,除了常見的餐飲、小吃攤位,還可以增加夜間娛樂項目,如露天電影、音樂演出、夜間藝術展覽等,延長消費者的停留時間,激活城市的夜經濟。
2、深挖文化內涵,打造特色主題市集。
如今消費者對于文化體驗的需求日益增長,市集若能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打造特色主題,將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就能形成獨特的吸引力。文化元素可以來源于當地的歷史、民俗、藝術、美食等各個方面。
以歷史文化為例,若商業地產所在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可以舉辦“古城記憶市集”。攤位布置模仿古代街道的風格,商家身著古裝,售賣傳統手工藝品、復古飾品、傳統美食等。現場還可以設置傳統技藝展示區,如剪紙、刺繡、糖畫等,讓消費者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配合古裝巡游、傳統戲曲表演等活動,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使消費者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過去。
民俗文化也是打造特色主題市集的豐富源泉。不同地區有著各自獨特的民俗風情,像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可以舉辦“民俗風情市集”,展示和售賣少數民族的特色服飾、手工藝品、特色美食,如苗族的銀飾、傣族的織錦、蒙古族的奶制品等。還可以安排少數民族的歌舞表演、傳統游戲體驗等活動,讓消費者深入了解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增進文化交流與融合。
從藝術角度出發,“藝術創想市集”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邀請各類藝術家、設計師入駐市集,展示和售賣他們的原創藝術作品,如畫作、雕塑、手工藝品、設計產品等。設置藝術創作工作坊,讓消費者在專業藝術家的指導下,親自參與藝術創作,如繪畫、陶藝制作、手工首飾制作等。此外,還可以舉辦藝術講座、藝術展覽等活動,提升市集的藝術氛圍和文化品位,吸引藝術愛好者和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者。
3、強化互動體驗,提升消費者參與感。
在體驗經濟時代,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購物行為,更渴望參與到各種活動中,獲得獨特的體驗。因此,市集需要強化互動體驗環節,提升消費者的參與感,讓他們真正融入市集氛圍。
手作工坊是一種常見且有效的互動體驗形式。根據市集的主題和定位,可以設置不同類型的手作工坊。比如在美食市集,可以設置烘焙工坊、果醬制作工坊,讓消費者親手制作蛋糕、面包、果醬等美食,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在文創市集,可以設置手工皂制作工坊、香薰蠟燭制作工坊、手工編織工坊等,消費者可以將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作為紀念品帶走,留下深刻的記憶。
互動游戲也是增加消費者參與感的好方法。例如,在親子主題市集中,可以設置親子互動游戲區,如親子拼圖比賽、親子接力游戲、親子繪畫比賽等,增進親子關系,同時也為家庭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歡樂的休閑空間;在潮流主題市集中,可以設置一些潮流互動游戲,如街頭籃球挑戰賽、滑板技巧表演與體驗、潮流知識問答等,激發年輕消費者的參與熱情,營造活躍的市集氛圍。
此外,還可以設置一些具有科技感的互動體驗裝置。比如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打造虛擬購物體驗區、互動藝術展覽區等,讓消費者在虛擬與現實的交織中,感受科技帶來的新奇體驗。通過這些互動體驗環節,不僅能讓消費者在市集中獲得樂趣,還能增強他們對市集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高消費者的粘性。
4、聚焦小眾與新興品牌,構建獨特品牌矩陣。
傳統商業地產中的品牌大多為大眾熟知的連鎖品牌,雖然這些品牌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知名度,但也容易導致商業項目的同質化。市集作為一個相對靈活的商業形態,可以聚焦小眾與新興品牌,挖掘那些具有獨特風格、創新理念和潛力的品牌,構建獨特的品牌矩陣,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和驚喜。
小眾設計師品牌往往在設計上獨具匠心,注重產品的個性化和品質,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獨特性和高品質的追求。例如,一些小眾的服裝設計師品牌,以獨特的剪裁、新穎的面料和獨特的設計風格,吸引了一批追求時尚與個性的消費者;小眾的家居飾品品牌,注重原創設計和手工制作,為消費者提供了與大眾品牌截然不同的家居裝飾選擇。將這些小眾設計師品牌引入市集,可以讓消費者接觸到更多元化的時尚和設計理念,提升市集的時尚感和文化內涵。
新興品牌通常具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產品理念,代表著消費市場的新趨勢。比如一些專注于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興品牌,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采用環保材料和工藝,致力于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類品牌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環保的消費者的青睞;還有一些基于互聯網和新媒體發展起來的新興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以及與消費者的互動營銷,迅速積累了大量粉絲。市集可以為這些新興品牌提供一個展示和推廣的平臺,幫助它們打開市場,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新的消費選擇,推動消費市場的創新發展。
在引入小眾與新興品牌時,商業地產需要建立嚴格的品牌篩選機制,確保引入的品牌與市集的主題和定位相契合,具有一定的品質和市場潛力。同時,還需要為這些品牌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服務,如場地租賃優惠、營銷推廣支持、運營管理培訓等,幫助它們在市集中茁壯成長,共同打造一個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商業生態系統。
5、借助科技力量,賦能市集運營與消費體驗。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科技在商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市集想要做出新意,也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從運營管理到消費體驗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和升級。
在運營管理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市集的運營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和挖掘,了解消費者的行為習慣、消費偏好、購買頻率等信息,從而為市集的招商、品牌布局、活動策劃等提供數據支持,實現精準運營。例如,通過分析消費者在市集中的行走路線和停留時間,可以優化攤位的布局,將熱門攤位設置在消費者流量較大的區域,提高攤位的曝光率和銷售額;通過分析消費者的消費數據,可以了解消費者對不同品類商品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引入相關品牌和商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智能設備的應用也可以提高市集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比如,使用智能支付設備,支持多種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銀聯閃付等,方便消費者支付,同時也能提高收款的效率和準確性;利用智能庫存管理系統,實時監控商品的庫存情況,及時提醒商家補貨,避免缺貨現象的發生;安裝智能安防設備,如監控攝像頭、智能門禁系統等,保障市集的安全運營。
在消費體驗方面,科技同樣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除了前面提到的利用VR、AR技術打造互動體驗裝置外,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例如,通過AI客服機器人,為消費者提供咨詢服務,解答消費者的疑問;利用AI推薦系統,根據消費者的歷史消費數據和偏好,為消費者推薦符合他們需求的商品和活動,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此外,還可以利用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對市集進行線上宣傳和推廣,擴大市集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邀請網紅、博主到市集進行直播和打卡,分享市集的特色和亮點,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關注和參與。同時,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開展線上銷售活動,拓展市集的銷售渠道,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
6、加強社群運營,營造歸屬感與認同感。
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社群的力量日益強大。市集可以通過加強社群運營,聚集一群具有共同興趣愛好和消費理念的消費者,營造出強烈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形成穩定的消費群體和口碑傳播效應。
首先,要建立市集的專屬社群,可以通過線上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建立粉絲群、興趣小組等;也可以在線下市集中,通過掃碼關注、現場活動等方式,引導消費者加入社群。在社群中,定期發布市集的最新動態、活動信息、品牌推薦等內容,與消費者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互動。
其次,要組織豐富多彩的社群活動。除了市集現場的活動外,還可以在線上或線下組織一些專屬社群成員的活動,如會員專屬的手作工作坊、品牌體驗活動、主題派對等,增強社群成員的參與感和歸屬感。例如,邀請社群成員參與市集的主題策劃和品牌推薦,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市集的一份子,共同打造屬于他們的市集。
此外,鼓勵社群成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形成良好的社群氛圍。可以設置一些互動話題,引導社群成員分享自己的購物心得、生活經驗、創意靈感等;也可以組織社群成員之間的線下聚會、交流活動,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社群成員的忠誠度和活躍度,還能通過他們的口碑傳播,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加入社群,為市集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結語:市集成為商業地產“標配”的時代,做出新意是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通過創新市集形態、深挖文化內涵、強化互動體驗、聚焦小眾與新興品牌、借助科技力量以及加強社群運營等多方面的努力,商業地產中的市集能夠擺脫同質化的困境,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實現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的雙贏。
【免責聲明】本文由商業地產課堂整理編輯,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