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濟”作為服務消費的重要形式,對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愈發重要,截至2023年8月底,省部級及以上夜間經濟專項政策已出臺46項,高度相關政策312項。整體來看,近兩年夜間經濟政策出臺數量呈放緩趨勢,但是發文主體更加多元,發文內容更加聚焦。比如,2019年夜間經濟政策關鍵詞是消費、經濟、文化等寬泛用語,2020~2023年的關鍵詞則包括夜娛夜購夜食、文化培育、品牌建設等。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快速增長,預計2023年將超48萬億元,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仰賴于小微企業的支撐。
夜間旅游市場實現歷史性跨越
夜間經濟,是20世紀70年代由英國專家學者提出的概念,指發生在下午6時至次日早上6時,以當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游客為消費主體,以第三產業如休閑、旅游、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等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城市消費經濟。
支付寶數據顯示,2023年7月,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北京成為全國范圍內夜間消費營收總額最高的城市。在夜間消費前十名城市中,北京是唯一的北方城市,南方城市占比達到九成。
從夜間消費營收增速來看,丹東、長春、西寧、天津等北方城市躋身前十,北方夜經濟正在快速發展。此外,麗江、大理白族自治州等旅游城市的夜間消費總額增幅突出,旅游經濟刺激夜間經濟繁榮。
“在相當長時間里,夜晚都沒有被納入旅游者的視角和旅游業的范圍,無論是參加有組織的旅游團,還是自助旅行,絕大多數游客都是‘白天觀景,夜間睡覺’。與此相對應,無論是面向團隊旅游者的產品和服務,還是面向自助旅行者的公共空間,幾乎沒有什么可供選擇的夜間旅游和夜間休閑場景。”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照明科技的進步,游客和居民關于晝夜的心理感知發生了巨大變化,夜間文化休閑和旅游消費的需求開始被喚醒、被滿足、被創造。在消費、投資和政策的共同推動下,旅游活動的時間得到有效延展,18~22時被稱為夜間經濟的“黃金四小時”。
2018年以來,從旅游活動的時間延展到旅游消費的空間拓展,創造了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夜間生活新空間。旅游休閑空間得到有效拓展、消費場景持續豐富,除了KTV、餐飲、購物,還有沉浸式演藝、劇本秀、光影秀、音樂節、livehouse、漢服游園等新的體驗項目。以駐留的公寓、酒店、民宿為圓心,周邊6公里的街區、商圈和文博場館也因此被稱為“白銀六公里”。
戴斌表示,隨著夜間經濟市場規模擴大帶來的商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技術和企業家進入夜間旅游和夜間休閑領域。“過去五年,我們在拉動居民休閑和旅游消費的同時,也培育了一批新型經營主體,促進了產品研發、內容創新和業態發展。”城市照明企業將燈光照明的工程優勢與景區、度假區、街區、商圈的氛圍營造相結合,成功轉型為夜間生活運營商。夜間演藝、沉浸式演出、音樂節等內容創造的企業,以及更多的創意項目,還有主題公園和度假區營造的夜間場景,都收獲了很好的市場口碑和商業效益。夜間經濟還為互聯網平臺、高科技公司以及更多的文化、藝術、科技、教育機構的創意研發和商業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過去五年,從城市、街區、商圈,到農村、景區、度假區,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夜間經濟集聚空間形成。如北京的前門大街、亮馬河風情水岸、太原市鐘樓步行街,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為廣大游客和市民感受城市氛圍、共享夜間美好生活提供了生動的場景依托,也成為城市漫游(CityWalk)的熱門打卡地。更多的中心城鎮和重點旅游村在拓展市民和游客消費空間的同時,也有利于縮小城鎮差距,讓更多的小鎮青年在家門口感受和體驗。
根據DT商業觀察聯合網商銀行小微觀察站發布的《2023小微夜經濟觀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小微商家夜間消費市場,營收總額增速最快的TOP20場景涉及七大行業,分別是文旅、休閑玩樂、車主服務、零售、餐飲、交通出行、便民生活。以樂園、景區為代表的文旅行業,以電影演出、社交直播為代表的休閑娛樂行業,成為增速最快的兩大夜經濟形態。夜經濟中的小微力量,覆蓋了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夜宵、夜購、夜生活成為夜經濟關鍵詞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消夏避暑夜游報告2023》顯示,2023年我國居民夜間旅游出行意愿強烈,95%的受訪者表示今年有夜游出行計劃。
作為夜生活的組成部分,夜食經濟支撐起了夜經濟的重要一環。據統計,現在越來越多的餐飲店開始做夜宵。餓了么數據顯示,2023年7月,87%的外賣商家營業至夜宵檔。面對更加豐富的夜宵選擇,消費者也樂意買單。根據支付寶數據,49%的餐飲小微商家夜間營收同比去年有所增長。
夜宵生意的火熱,很大程度上依靠旅游經濟的支持,餓了么數據顯示,夜宵檔營業時長增長最快的多為旅游城市,而不論在哪個城市,炸雞、燒烤、果汁奶茶、漢堡薯條都是夜宵外賣的前四名。深夜大排檔、小酒館、便利店、甜品鋪、鮮果坊……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商戶延長夜間營業時間,餓了么等本地生活互聯網平臺也推出夜市等主題活動,以創新場景推動商家營收增長。
同樣,發達的夜經濟離不開夜間購物的持續活躍。據統計,相比白天,夜間購物最熱鬧的地方不是北京、上海,而在廣闊的下沉市場。支付寶數據顯示,夜間購物總額占全天比例最高的城市中,65%都是二三線城市,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占1/5。夜晚是線上購物的高發時段。線上購物火熱,2023年以來,淘寶小賣家夜間成交額同比增長90%。在這個物流發達的時代,外賣買一切正在成為新的消費習慣。餓了么數據顯示,水果、茶飲、零食是各類城市夜間外賣的熱門品類,消費者習慣于線上選購、即時送達、解放雙手。
作為夜間經濟的重要一環,夜間休閑娛樂同樣有效帶動各鏈條商家參與到夜經濟中。當代人的夜生活豐富多彩,除了飲食購物等物質消費,人們較以往更加注重精神層次的滋養,夜間休閑娛樂、文化旅游釋放出強大市場潛力。
夜游帶動旅游商圈夜間交易額增長。2023年7月,支付寶夜間休閑生活行業營收總額同比增長25%。艾媒咨詢的調研顯示,電影、健身、聚會、KTV、逛書店等活動成為最受歡迎的線下文娛活動。其中,電影院的受歡迎程度高達51.9%,運動健身達到了45.5%。電影院、健身房、體育館、KTV等休閑娛樂場所在夜晚深受歡迎。
在營收總額最高的夜間娛樂活動中,線上活動占比四成,分別是游戲、社交直播、在線音視頻和在線閱讀。線下活動占六成,分別是麗人、運動健身、電影演出、到家生活、寵物服務和回收服務。
夜間消費業態更加豐富
“夜間經濟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報告》提出,夜經濟豐富了夜生活場景,促進消費力的釋放,使人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夜間消費延長了一天中經濟活動的時間,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也為無數小微企業創造了機會。在未來,隨著夜經濟持續提振,夜間消費業態更加豐富,消費者將獲得更多樣化的消費體驗,小微企業也將迎來廣闊的發展良機。
對于未來夜間經濟如何發展?戴斌提出三方面建議。
一是未來的夜間旅游要滿足廣大游客和城鄉居民的新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現有的夜間經濟主要依托存量空間和商業資源,滿足市民和游客的物質需求和初級文化休閑需求。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費需求既需要高品質的物質滿足,也需要高層次的精神享受。要著力培育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產業生態體系,特別是通過科技、藝術、體育等要素的創造性投資,著力打造一批輻射帶動性強的地標性項目和現象級產品。要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和經濟社會契合度,走出一條與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
二是未來的夜間旅游要繼續依托城市“三區一圈”,推動文化和旅游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融合發展,也應更加關注縣城、中心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的夜間生活。夜間文化和休閑要向農村去,及時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和旅游休閑設施建設,打造鄉村旅游夜間消費新場景。支持鄉村旅游重點區域因地制宜開發夜游、夜集、夜娛、夜秀等夜間產品和服務,鼓勵傳統戲曲、曲藝等推陳出新,促進傳統文化與潮流文化交融,不斷打造夜間文娛品牌。支持發展田園音樂會、篝火晚會、美食節、采摘季、露營節等活動。引導旅游、休閑、科技、工程企業和文化藝術團體到農村去,為廣大農村居民和鄉村旅游者培育夜間生活新空間、新內容、新項目和新業態。
三是未來的夜間旅游消費,要充分借鑒全球夜間經濟發展經驗,穩步提升個性化需求的寬容度和多樣性消費的包容度。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改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