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屈臣氏官方
面對市場增長的疲軟,屈臣氏除了升級店鋪、調整品類布局外,還在嘗試開一些新類型、新模式的店鋪,并在其中大量運用數據化手段提升服務。
近日,屈臣氏在香港長江中心開設購物概念店CKC18。據了解,CKC18乃屈臣氏集團最新的購物概念項目,區別于以往門店,CKC18內設有美食區、美妝及健康區、電玩潮流區及美酒區。據了解,CKC18支持無人收銀,消費者可通過手機掃碼的方式直接付款,也可把購物籃放置付款臺,以電子支付方法一次性付款。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消費的升級,屈臣氏的門店已經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正在大量的流失原本黏性十足的用戶,為了留住消費者,并吸引年輕的顧客,屈臣氏試水概念店朝新零售方向試水是企業發展轉型的需要,如果試水成功,未來會大力復制并減弱現有門店的屬性。
屈臣氏方面表示,屈臣氏集團目前于全球有1.43萬間店鋪,平均每7小時新增1間,這是近期的紀錄,今年將新開逾1300家新店,其中在中國地區將開500家新店。屈臣氏正不斷加速數字化轉型,但暫未考慮上市。
除推出中國首家購物概念店CKC18外,據了解,早在2018年1月28日,屈臣氏在深圳開出了它在中國的首家Colorlab全新彩妝概念店。
不可否認,從彩妝概念店Colorlab到購物概念店CKC18,屈臣氏正試圖從門店體驗的變革入手,淡化屈臣氏既往“大眾個護產品渠道”的印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概念店,屈臣氏近日以來著手進行多元化布局,更是蹭了不少“熱度”。6月5日,小米手環3在屈臣氏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成都五個城市的200多家門店及屈臣氏APP平臺、屈臣氏官方商城小程序全網首發。借著小米的熱度,屈臣氏為APP平臺以及門店吸引了不少客流量。
今年5月,屈臣氏還牽手主打情懷牌的網易云音樂,聯手發布源自音樂靈感的2018流行色新銳美妝,推出美妝音樂主題店和免費打造音樂主題妝容。此外,近年來屈臣氏不斷引進零售科技,例如虛擬試妝、自助付款等。
事實上,急于多元化的屈臣氏也是迫于其業績下滑的窘境。
屈臣氏從1828年的小藥房,被李嘉誠名下的和記黃埔收購后,一路發展。1989年,正式進軍內地市場。自2005年起,屈臣氏開啟快速擴張步伐。截至2017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區店鋪數量達到3014家,注冊會員人數超過6000萬,一度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個人護理用品、美容、護膚商業業態的巨擘。
雖然仍在持續擴張,但屈臣氏的業績已經顯現出舉步為艱的苗頭。2016年,屈臣氏在中國首次出現了業績負增長。該集團所屬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的財報顯示,2016年屈臣氏中國區營收為209億港元,較2015年下滑4%,店鋪銷售額同比下滑約10%。
不過在門店調整、改造與重新布局的影響下,屈臣氏店鋪銷售額同比跌幅逐漸得已改善,由2016年的-10.1%改善至2017年的-4.3%,并于2017年第四季度恢復至正向增長,店鋪同比銷售額增長0.1%。但是,與此同時,屈臣氏中國區原CEO羅敬仁于2017年4月離職。
高管變動、業績下滑,這給屈臣氏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事實上,隨著消費升級與消費群體的轉變,屈臣氏近年來一直飽受品牌老化、導購過多、產品更新慢等質疑。
業內人士指出,在此背景下,背靠李嘉誠長和系的屈臣氏,向新零售方向試水,這也正是其換了新掌門人后的一系列嘗試,但是能否再造輝煌仍然有待觀察。
一家企業的沉浮往往能夠折射出其背后集團的影子。屈臣氏的背后,是李嘉誠建立起的龐大零售帝國。除了正在自救的屈臣氏之外,同為“集團”成員之一的豐澤電器也面臨危機。
據藍鯨產經報道,目前豐澤電器在香港和澳門有83家門店。2009年蘇寧以3500萬港元收購鐳射品牌、網絡及業務,并加大開店力度與豐澤抗衡。隨后,百老匯等品牌也涌現出來。在2016年和記實業的財報中,這家公司也承認數字消費趨勢讓豐澤電器的業務有所下滑。當然,這也與香港零售逐漸降溫的整體環境相關。
百佳超市是李嘉誠旗下知名度僅次于屈臣氏的零售業態。在2000-2010年大賣場最黃金的10年間,百佳超市一直處于換帥、調整過程中,包括撤出北京,關閉上海、成都等部分門店,最終收縮至華南發展。
有業內人士指出,屈臣氏代表的更是一個大眾化、傳統化的零售渠道的敗退。隨著消費者的轉變,零售業要拼的不僅僅是商品,還包括客流量、如何吸引消費者進店消費,都是全新的課題。屈臣氏目前已經做了一些布局,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嘗試,但這會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
2018年3月16日,長和發布公告稱,李嘉誠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其長子李澤鉅接棒。其實早在2012年,李嘉誠就已指定李澤鉅為其繼承人,接掌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橫跨從零售到電信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的龐大帝國。
而市場環境的變化和屈臣氏的一系列“變革”也恰恰是李澤鉅成為實際控制人之后“悄然”改變的,能否順應市場,把脈消費習慣的改變,是新任掌門人面臨的挑戰。長和系能否再造零售帝國,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