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正在為尋求出海的中國制造企業與品牌商,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
5月2日,亞馬遜全球開店計劃再度升級,推出“服務+”計劃,為中國賣家在跨境電商入門、起步、成長的各階段提供定制化服務方案,增強跨境電商知識儲備,提升店面運營與業務拓展能力,拉動銷量增長。
此前,京東、阿里也相繼推出品牌出海計劃,百余個中國品牌借助電商在海外市場搭建的銷售渠道、物流體系以及市場影響力拓展海外市場。
據了解,“服務+”主要包括培訓、賣家轉型咨詢與專屬客戶經理服務三個方面,全部由亞馬遜官方提供。2017年,亞馬遜第三方賣家銷量突破亞馬遜全球站點總銷量的50%,其中中小企業跨境電商銷量在亞馬遜第三方業務總銷量中的占比達25%以上。
去年“6·18”期間,京東在泰國進行投資以擴大京東在印尼以外地區的海外業務,天貓則落地“天貓出海”項目。“雙11”期間,100家中國品牌借天貓將產品賣到海外,京東則將200余家中國品牌推向海外市場。截至2017年底,京東已經為超過300家中國品牌定制了出海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支付、物流和運營上的全面支持,以及零傭金的政策。
公開數據顯示,2013-2016年,跨境電商出口B2C交易額占跨境電商出口總額的比重從8.23%上升至16.55%,預計在2020年占比達到24%,這也意味著電商巨頭的“海外戰爭”將愈演愈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王健表示,中國品牌商借助電商出海正在成為常態,電商在海外市場的倉儲物流體系、平臺影響力以及背后的大數據云計算,成為中國企業選擇電商拓展海外業務時首選的衡量標準,但企業尚需建立起靈活的供應鏈體系以適應快速的出海節奏。
本文轉載自北京商報,作者王曉然、趙述評,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