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曾在《愛彌兒》中說:在人類所有的職業中,工藝是一門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藝。工藝在人的成長中功用最大,在物品的制造中通過手將觸覺、視覺和腦力相協調,身心合一,使人得到健康成長。
手作,在國內流行,是作為一個日文詞匯被引入的。它除了有“親手所做”的意思外,也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大到家具,小到首飾,手作幾乎無所不包,玩手作也成了時下流行的事。
近幾年,云南購物中心里的畫畫、木作、陶瓷等手作類型的品牌越來越多,它們的新型體驗牢牢地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并改變了顧客日常的逛街模式,滿足了在精神上的消費需求,溫暖了很多“都市孤獨癥”。
手作的前世和今生
在如今工業制品充斥著你我生活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懷念并癡迷這種感覺。一雙布鞋、一把木椅、一條銀鏈、一張古琴、一個裝飾……念“舊情”的現代人,始終都覺得純手工制作出來的東西更有味道,只是機器批量的生產對手作產生了不可逆的沖擊,“有味道”的純手工制品越來越難見到。
在如今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的時代,傳統手作簡直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銀飾工藝傳承人、漆藝傳承者、云南斑銅傳人、宣紙傳人……他們或許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后一批手藝人,機器批量的生產對傳統手作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傳統手作工藝復雜、式樣傳統、成本較高,手工業已淪為“頻臨滅絕”的產業。毫不夸張地說,越來越多的傳統手藝正面臨失傳,如果不加以拯救,那些傳承了數百年甚至千年的手藝,就得落個“絕跡”的下場。
傣族織錦
慶幸的是,當下中國有一批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的手作工藝得到國家的重視,拿我們云南來說,傣族織錦、鶴慶銀器、劍川木雕、彝族刺繡、白族扎染、納西族東巴書畫等全都榜上有名,除了將這些經典手工藝品和技術進行傳承外,還講究與時俱進的創新和融合,經典手作瞬間煥發出別樣的風采。
劍川木雕
昆明購物中心里手作的N種形式
隨著購物中心加強“體驗化”,手作工作室放棄原來環境封閉的辦公樓或公寓,擁抱流量更大的購物中心。從無到有、從有到密,2013年開始,各地手工坊進入爆發式增長,DIY市場的供給正大幅度增加。
在烘焙、陶泥與畫室這三大傳統門類的基礎上,又延伸出園藝、飾品、木藝、布藝等多種子業態,其中,園藝類門店近兩年增速超100%,儼然有打破DIY市場三足鼎立局面的勢頭。
較傳統的是,以預約制為主的純DIY店鋪,烘焙坊、陶藝吧、畫室等都能采用這樣的經營形式,只有單一手工體驗與簡易教程,缺乏其他類別補充,尤其是近年來,消費者對體驗的要求更高、更多元化,單一品類的體驗不足以支撐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面臨轉型。
陶咖
昆明樂焙蛋糕店蛋糕哥DIY烘焙工作室
小情緒零基礎油畫藝術坊
隨后,市場出現了手作體驗+周邊零售的復合業態。以南亞風情第壹城Newmall三樓的1911文創主題空間為例,在1911文創主題空間的門店內,可以看到首飾設計制作的工作臺,在工作臺周圍的柜臺與貨架上,陳列著知名設計師手工制作的首飾,以及各種聯合開發的設計包等零售產品。復合業態的出現,給僅依靠手作體驗營利的品牌,帶來了額外增長點,還能為更多小眾設計作品提供展示銷售平臺。
1911文創主題空間
與購物中心里備受寵愛的買手集合店、美妝集合店一樣,手作集合店的出現,打破手作分散經營的空間壁壘,融合了木藝、油畫、淘藝、布藝、金工等多維體驗的手作集合店,成了顧客新寵,在一線、新一線城市中備受歡迎。
1911文創主題空間
還有專注做皮具體驗及手工皮具產品設計的禾沐慕手工皮具館,不僅能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皮具,在店里,還有休閑區,以及出售一系列由店內設計的手工皮具品。
禾沐慕手工皮具館
像同德廣場的陶咖、星辰記畫,大都摩天的imoses定制,傲城大廈的樂焙蛋糕店蛋糕哥DIY烘焙工作室等,被劃分成不同區域,每個區域賦予不同的體驗功能,吸引專業手工藝人的加入,在其店中固定展售藝品,并定期舉辦DIY課程活動,推廣其手藝特色。
星辰記畫
創意街區與市集是DIY手作店鋪的另一種存在形式,聚集帶來的最明顯的效果便是客流的增加。
2017年8月19日,順城創意市集全面開市,為期10天的創意市集共網羅16家順城獨有特色品牌入駐,1位昆明籍文創藝術家鼎力支持,1家全球5星級連鎖酒店大廚展開現場烘焙,1個讓全球車迷趨之若鶩的機車品牌攜經典機車轟鳴助陣,1場別有意趣的瑜伽表演……此次創意市集,順城內品牌HAPPY MISS、生活方式、拾翠、海馬體等一眾品牌紛紛參與其中,覆蓋都市生活的多面維度,用創意包裹品質,用體驗彰顯優質,用服務落實細致,構建品牌全新價值。“你值得擁有最棒的生活”,即是此次順城舉辦創意市集的目的之一。
順城創意市集
手作在改變和融合中帶來了“慢時光”生活體驗
近些年,云南主體空間形式更新了,消費者的習慣也改變了。當物質收入豐富后,回歸是一種必然,相較機械化生產、流水線作業,“手作”的魅力在于帶給人們的品味與細節。
從選材、設計、打板、初加工、精加工到打磨出最后的成品,手作工坊會有專業指導老師教授,在產品制作的過程中,既能培養顧客的動手能力與審美情趣,獲得成就感,又學習產品相關知識,獲取知識的快樂與滿足感,將遠超過直接從商店或網絡購買成品的感覺。
針對不同客群,按照難易程度,手作工坊還會制定不同的課程。對于將手作當成職業發展的年輕人,手作工坊還能提供創業系統學習,給予他們成長的平臺,使得原本C端客戶通過課程進階,也能成為小B設計師,這些小B創業者再服務C端,這就是現在很多人講到的S2B2C模式。
手作的意義還在于承載著用戶的社交需求與情感宣泄。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使得顧客在日常必需品消費的基礎上,還需要享受“慢下來”的生活體驗。手作一個物件,沉浸其中,可以放松心情,鍛煉專注力,細致力和耐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專注的做一件只屬于自己的作品是一種享受。
沉浸其中、深度體驗,手作需要消費的時間比其他業態更長,短則2小時,長則4-5小時,不僅顧客停留的時間拉長了,還拉“寬”了,怎么說?以陶藝為例,顧客初次上門完成拉坯、造型工序,需要2-3天之后上色、烘烤,等到第三次來門店才能提取成品,由一天消費時間變成可知的三天消費,這在手作業態里十分常見,客人在空間停留的時間越長,他購物的幾率和數量就會越多。
除了娛樂屬性,手作過程滿足的是人們對親情、愛情、友情的情感社交需求,親子可以度過高質量的相處時間,手作的作品又有禮物性。
手藝人的堅持與執著
手藝人是有情懷的,經由他們的巧手傳承下來的古時技藝,禁得住時間的洗禮,并且可以歷久彌新。鹽野米松曾在《留住手藝》一書中說到,“當沒有了手工業以后,我們才發現,原來那些經過人與人之間的磨合與溝通之后制作出來的物品,使用起來是那么合適彼此之間的身體,它們是經過手工一下下做出來的,它們自身都帶有體溫,這體溫讓使用它的人倍感溫暖。”
手藝人的工作其實就是他們的人生本身,那里有很多自古以來的智慧和道理,甚至還包涵了雋永的歷史文化。他們日常中很少有機會對別人講述他們的工作內容,更不可能以文章的形式公示于眾,而他們的語言卻是活生生的,這些語言通過精制而成的手作工藝品展現出非凡的說服力。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工業社會,手工藝代表著一個正在消逝的慢生活方式。它是一種原始、純粹的技藝,沒有更多的利益,沒有煩雜的紛爭,卻又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街巷是手藝人的聚集地,那些青磚黛瓦的樓宇里,那些碎石街道的旮旯里,那些松濤陣陣的古宅里,都是手藝人施展才華的場所。那些被人追捧的世界頂級名牌,其實最初都是從這些小作坊里誕生的,只是我們一味地追求品牌,而忽略了身邊太多的美好。
白族扎染
有句話說的好:“有時候顧客買的不是產品,而是商家做事的認真態度、服務理念和情懷精神。”對于文創業態來說,除了售賣產品以外,更多的是傳達一種文藝情懷以及對自我生活的態度,這恰恰直擊當今消費者的痛點需求。文創手作,一個直擊消費者痛點,集參與性、趣味性、社交性、分享性和獨一無二的實體消費性為一體的多元素組合的創意體驗業態,正逐步引領各大商圈乃至時代的消費新風潮,一場關乎情懷、融入生活的消費新觀變革正在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