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阿里入股后,“新零售”給高鑫零售帶來的助推效應不斷顯現。
據高鑫零售3月初公布的2017年全年業績:得益于阿里巴巴帶來的新零售改造快速深入,高鑫零售營業額升至1023.2億元人民幣,全年利潤激增14.9%。
這一亮眼的業績也符合兩者此前達成的共識,即借助互聯網的能力提升傳統效率。
而在高鑫零售2017財年業績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高鑫零售集團主席張勇表示,“阿里巴巴的互聯網基因、大數據資源加上高鑫的零售基因、門店管理基因、高效率基因能產生全新的化學反應,締造一個新零售的樣板。”
正是這一化學反應推動著高鑫零售的轉型:包括了急速達上線和大潤發門店數字化改造,O2O及B2B業務開展,布局精品超市、美妝店和無人便利店等新型業態,而短期飛牛網亦有望扭轉虧損的局面。
對于未來,高鑫零售在持續穩步拓展店鋪的基礎上,將以門店數字化改造、多業態多渠道發展、重新定義大賣場為核心策略,不斷豐富其新零售版圖的維度。
從阿里牽手高鑫零售,再到逐步深入“搞新零售”,二者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業界的神經。
關于增長的煩惱
公開資料顯示,高鑫零售由法國歐尚集團和潤泰集團共同創立,于2011年7月在港股上市。
上市前,潤泰集團和歐尚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吉鑫持有高鑫零售59.16%股權,歐尚持有吉鑫51%的股權,潤泰持有余下的49%股權。在2014年后,潤泰把持有的49%股權賣給歐尚,而高鑫零售則成為歐尚的獨資公司。
目前,高鑫零售旗下擁有“歐尚”及“大潤發”兩大知名品牌:歐尚定位高端,大潤發定位大眾,其中大潤發的市場份額多年來在中國都是第一。
截止2017年12月31日,高鑫零售在全國共擁有門店461家,其中歐尚77家,大潤發384家,總建筑面積約為1,246萬平方米。
除了擁有數量龐大的線下門店網絡,高鑫零售的供應鏈資源也十分強大。
在傳統供應鏈這塊,大潤發擁有4個配送中心,基本覆蓋了其經營的各大區域,同時還有一個華東水果配送中心;而其構建的2B供應鏈非常有特色,可以通過位于全國各個城市的實體零售門店的O2O送貨,實現飛牛網對全國的覆蓋。
不過,當這家傳統零售巨鱷撞上了新時代的玩法,其要面對的便是如何增長這個問題。
近年來,由于受到電商的沖擊,傳統實體零售并不景氣。根據口碑聯合CBNData發布的《2017線下零售新生態報告》顯示,傳統零售大賣場的銷售份額已從2012年的24.1%下滑至2016年的20.9%。
“傳統線下零售的業績主要靠同店銷售增長以及門店擴張來實現增長。” 正見品牌顧問創始合伙人林一凡表示。
從高鑫零售近年的財報中了解到,其同店銷售增長自2014年以來一直為負數,而2017年財年為-0.98%。
同店銷售增長不景氣,高鑫零售在門店擴張上也謹慎了幾分。2017年,其門店的拓展速度更是從每年30-35家的目標降至18家。
純線下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上述兩個增長點想要突破也難免黔驢技窮。因此,高鑫零售嘗試自建電商平臺以尋求破局的機會。
2014年1月,高鑫零售旗下的B2C電商平臺飛牛網于正式上線,累計獲母公司投資超10億元,并曾打出做“B2C行業前三名”的目標,但結果是飛牛網運營三年仍是虧損狀態。
自建電商行不通,與阿里聯手正是這家實體零售大鱷通往新零售之路的契機。
脫胎換骨的線下改造
談到新零售,阿里給出的關鍵詞是“重構”和激烈的“化學反應”。
2017年11月,阿里入股高鑫零售,這是雙方新零售化學反應的起點。根據戰略協議,阿里將投入約224億港幣,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這也意味著以大潤發、歐尚為代表的中國最大商超賣場集團,將從商業模式和資本結構上雙通道加入由阿里巴巴推動的新零售革命。
而阿里的目標是“以大數據和商業互聯網化為核心,通過全面數字化完成‘人、貨、場’的重構和升級。”
據高鑫零售2017年年報披露,在阿里巴巴入股后,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超市立即開展了全面的新零售改造,包括門店數字化、數據化管理采購、供應鏈升級、大數據營銷驅動等。
據了解,大潤發目前已在全國的100多家核心門店開辟“天貓金妝獎專區”,全球美妝精品進入大潤發;華東20個城市167家門店由阿里大數據根據門店周邊消費者喜好篩選商品,3成商品來自境外快消品牌。
林一凡分析稱,大潤發的問題在于經營的老化,缺乏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這也為其嫁接阿里的資源提供了必要條件。
在外界普遍看來,高鑫零售是從整體性上在改變調整門店的經營體系和業務鏈路。
而經過改造之后,大潤發將會吸引更多年輕客群的親睞。
充滿想象的新零售藍圖
對于新零售改造,高鑫零售顯然才剛起步。阿里運用互聯網數據、技術對其改造成效也是初步顯露,進一步融合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張勇致高鑫零售股東信中,披露了公司2018年“新零售”升級有三大核心策略:門店數字化改造、多業態多渠道發展、重新定義大賣場。
“我們會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數據及思考方式,更好的、精細化的管理采購、營運、營銷、客服及供應鏈。”在上述股東信中張勇如是說道。
高鑫零售的計劃是,2018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門店的新零售改造,這對于在全國擁有461家大賣場的零售集團而言是一個并不太容易的龐大工程。
林一凡分析,從大潤發單體的角度看,其與盒馬鮮生在模式上殊途同歸,“大潤發門店的改造思路,盒馬具有借鑒意義。”
在商品端,大潤發將更加年輕化、時尚化。
據透露,盒馬鮮生即將進駐大潤發,升級改造大潤發門店的生鮮餐飲板塊,天貓對接的國內外眾多品牌商,也將在“天貓下凡”計劃中,陸續進入到大潤發賣場 。
在移動端,大潤發目前已上線的“大潤發優鮮”App,以提供生鮮、食品以及快消品為主。目前,大潤發上海楊浦店已經掛上了懸掛鏈系統,用于揀貨與商品傳送,節省App在線訂單的備貨時間。
在物流端,通過“大潤發優鮮”APP,大潤發所有門店已開始為周邊3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提供1小時配送到家服務,包括了生鮮、快速消費品及日用百貨等7500種商品。
盡管“大潤發優鮮”App下載量與在線訂單規模起步階段與盒馬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但有望在年底前可受惠于“淘寶到家”手淘產生的流量。
不過,林一凡認為,大潤發“門店數字化改造”并非只是針對自身系統的改造和升級,而是“阿里新零售版圖”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是阿里布下的一盤很大的棋。”
而這個棋局的范圍甚至延伸至高鑫零售其它業態。
2017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和韓國新羅免稅店合資推出進口化妝品專營店“LLABEAU萊碧”;飛牛網的發展重點已于2017年末轉型為B2B業務,未來亦有望扭虧;此外,歐尚正在試水無人值守便利店,這些門店位于歐尚大賣場周邊三公里內,供應500條產品線,未來將加速開店拓展。
據招商證券研報分析稱,高鑫零售計劃未來將這些中小型業態與線上連接在一起,實現全渠道發展,阿里作為新零售的提出者與大數據資源的掌握者,未來雙方在這些新業態上的合作也值得期待。
而關于這些業態未來更多的改造細節,贏商網曾嘗試致電阿里新零售事業部高層了解,但對方以“不方便透露”婉拒。
就目前而言,“新零售”的模式還遠未定型,但阿里推動高鑫零售改造的路徑已非常清晰:
“借助阿里的技術及流量,加速線上及線下整合,完成實體店的數字化轉型,透過阿里的淘寶移動應用為門店帶來訂單及業績,整合會員系統、存貨及支付,從上游、采購再到營運模式等各方面將隨著與阿里的合作逐步完善。”
盡管充滿挑戰,但是高鑫零售未來新零售藍圖令人充滿想象。也許下一次半年報便可以看出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