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么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在向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上獲得重大突破。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及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分別就此收購事件進行表態。至此,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大本營又添加一員大將,在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板塊里,除了口碑網之外,又多了一個餓了么。
為什么是餓了么
201年8月,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拿下在線訂餐市場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并開始與騰訊支持下的美團展開全面競爭。當時的交易在阿里的融資支持下,百度通過換股方式也成為餓了么的股東。而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一直希望餓了么能夠獨立發展。早前在談及合并問題時,“如果是我們來主導這家公司,我們并不是很排斥的。但如果是對方來主導,我們是比較排斥的。”張旭豪說。
但據有關人士透露,餓了么目前賬面上資金緊張,持續不斷和美團競爭中燒錢,可能是導致餓了么接受阿里收購的原因。
專業人士認為,作為已經持有餓了么三成以上股份,且是最大股東的阿里,為何要花重金全購餓了么,可以說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把餓了么全部整合到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上,來直接對抗美團。
目前電商對于零售商業市場的整體滲透率在一成五左右,也就是說,線下的零售市場要數倍于在線,如果再加上生活娛樂家政等項目,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體量是遠大于電商的,這也就是阿里需要一個能在這個方向上和美團直接對抗的平臺,那餓了么一定是唯一選擇。
專業人士指出,美團現在每天的日定單數超過一千六百萬單,餓了么的日定單也到了一千萬,已經是足夠和美團來抗衡,但這里的核心是需要做管控和整合,于是,將餓了么完全納入阿里旗下的生活服務平臺新口碑就是一個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眼下,美團正與滴滴展開交叉競爭。美團在上海和南京開展打車業務,雙方嫌棄新一輪打車補貼戰。滴滴在無錫開展外賣業務。餓了么在這場本地生活大戰中沒有任何反應。
據餓了么方面披露,截至2017年6月,餓了么在線外賣平臺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公司員工超過15000人。截至2017年4月,服務于蜂鳥配送的注冊配送員突破300萬人。
餓了么+新零售
阿里表示,此次收購完成后,阿里巴巴將以餐飲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切入點,以餓了么作為本地生活服務最高頻應用之一的外賣服務,結合口碑以數據技術賦能線下餐飲商家的到店服務,產生化學反應,形成對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全新拓展。
同時,餓了么依托外賣服務形成的龐大立體的本地即時配送網絡,將協同阿里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盒馬“半小時達”和24小時家庭救急服務,“天貓超市一小時達”,眾多一線品牌“線上下單門店發貨二小時達”等一起,成為支撐各種新零售場景的物流基礎設施。
互聯網營銷專家表示,餓了么被阿里收購,對新零售的意義并不大,餓了么的核心競爭力是在外賣領域擁有不小的市場占有率和幾萬名快遞員。對于盒馬鮮生來說,兩者有結合的互補性,對于餓了么來講,加入盒馬鮮生,其客單量會提升,服務能力也會加強,與此同時,盒馬鮮生的滲透能力,對用戶的觸達能力也會加強。除此之外,并不會對新零售市場造成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