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3月28日),盒馬一口氣簽了13家地產商。
盒馬達成合作的地產商,都是國內運營商業地產的領頭企業:印力、新城 、恒大、碧桂園、融創、世茂、佳兆業、中海、復地、銀泰、合景泰富、居然之家、嘉豪商業。
除此之外,萬達、凱德、華潤、龍湖等知名地產商,也出現在了現場。
這是盒馬自上海金橋首店開業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和地產商的集中簽約。
此次簽約,除了推進盒馬本身在今年要確立的加速開店計劃外,盒馬還要與商業地產商一起探索一個新問題:盒馬如何在“超外”(超市外、賣場內)之域,賦予商業地產“場”的價值升級。
1、盒馬與地產共享會員
按照盒馬CEO侯毅的原話解釋,“新零售不是一場獨角戲,盒馬將與包括商業地產在內的全產業、全生態共同發展,共生共榮。“
這是一句信息量很大的話。都說盒馬是阿里新零售第一例,但在同步新零售發展過程中,盒馬不會唱獨角戲。“共同發展,共生共榮”這八個字,不是簡單的在說一起合作。而是很強烈的要表示,我們只有牽手一起,彼此才發展的更好。
商業地產不是新零售的陪跑者,而是整個過程不能缺位的重要參與者。為了強調這層意思,侯毅在簽約現場說道:“只有包括地產商在內的產業生態上合作伙伴一起,才能讓新零售取得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發展。”
盒馬的發展,離不開商業地產。
那么,反過來問,既然是“共同發展,共生共榮”。商業地產的發展,需不需要盒馬的參與呢?
侯毅的答案很明確,是的。給的方案也很清楚,給流量。
“線下店引進盒馬以后,我們能給大家帶來實實在在的流量。”簽約大會上,侯毅開篇就是猛料。
盒馬模式的本質其實還是電商,一種代表未來感的新電商,盒馬門店是盒馬電商模式中,起到聚攏用戶,物流再分配的中軸。這說明,盒馬的流量從一開始,就是兩條腿走路。
盒馬的流量不僅多,還很強。
侯毅用盒馬的流量,反向對商業地產全面輸出,其實等于在強調:盒馬在構建一套全新的零售地產關系(以下簡稱零商關系)。
改變以往地產商提供場地,零售商成為其總體招商組合中的一部分。流量高的大牌商戶,比如蘋果、星巴克,地產商求之不得。交易量大的商戶,地產商抽傭。其他商戶,還要等著地產給自己倒客流。其零商關系,就是租賃關系,雙方談的是房租。
新零售時代,盒馬可能是那個品牌名氣很大,交易量又很大的特殊商戶。
一方面,盒馬的很多訂單從地產商的ShoppingMall(通常稱MALL,購物中心,以下統稱為商業綜合體)出去了,但都是看不見來客的線上訂單。另一方面,到今天還有不少人,把盒馬門店當景點參觀。
這讓傳統商業地產,是有些暫時不能適應。
“有些人覺得線上流量被盒馬帶走的,跟MALL沒關系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所以在侯毅看來,線上的流量跟線下的流量,都應該是商業綜合體的流量。
“所以今天我們想跟你有關系,有可能將來是你更大的流量來源。我們就需要去把線上跟線下的流量一體化。”
侯毅給地產商導流,慷慨的很強勢,熱情的不尬聊。
2、顧客也能在盒馬買衣服?
過去的幾年,傳統百貨業和購物中心,直到今天為止也沒有一家做出過成熟的O2O模式。其問題發生來源,在侯毅看來,根本原因在于這些商業綜合體缺一個“核心流量”。
核心流量概念很新穎,對商業地產的意義,很重要。從概念來說,類似“1+N模式”。即一個流量母體單位,盤活多個細分流量入口。
反過來看,沒有核心流量,傳統商業綜合體在線上化收割,一直被動。傳統商業綜合體做了個手機APP,先不說產品體驗好壞。為了推廣裝機量,這些商業綜合體時不時搞個促銷,發個優惠券。引來的消費者也無非是有折扣用一下,沒有就卸載不用。
更多優質消費者,通常都很不愿意安裝注冊這些APP。
傳統商業綜合體提供的服務,都是相對中低頻服務,高頻黏性的服務比較少。怎么理解呢?生鮮餐飲屬于高頻黏性,影院觀影是中頻黏性,服飾、家居等則屬于低頻黏性。
盒馬提供的高頻高黏性服務。
盒馬門店三公里半徑高頻的會員,跟商業綜合體的會員,在人群上完全重疊。在會員上完全可以一體化。自然,盒馬的流量也可以成為商業綜合體的流量。
所謂盒馬希望做百貨商場、購物中心核心流量的意思,就這如此。
“盒馬一個店現在大概有效的會員在20~30萬。做了一年以后,相信未來所有吃飯的人,都會是盒馬的注冊會員,我們希望把會員體系和ShoppingMall共享”。”
把侯毅這句話,聯系年初他講的另一句話對比來看:“三年后,要做全國第二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連鎖”。你會發現,盒馬共享會員體系是不是有點太大手筆了?
一個覆蓋全國的超級連鎖商家,要把自己的會員全部共享給自己的鄰居?這是帶給其他商戶一筆挺驚人的紅利。
是的,只要你有幸和盒馬在一個商業地產里,做了鄰居,你也能做盒馬會員的生意。
那么,我們再把想象力放的更大點。是不是未來盒馬的會員,也可以在盒馬APP上買衣服?買家具?買鍋碗瓢盆?
很有可能。這些低頻百貨品類,既然做了盒馬的鄰居,為什么不在盒馬APP上和消費者見面?
反正沒有什么不是侯毅不敢想的。
一個連SOS(應急商品)頻道、云超、社區老人服務都已經在想、在做的侯毅,讓消費者來盒馬買衣服、買家具,小事一樁而已。
3、盒馬效應地產化
侯毅總的意思,是基于盒馬大數據系統和數字化能力,可以在社區精準化營銷、優化選址和招商,個性化的客戶運營等方面,幫助商業地產一起實現商業升級。
很多時候品牌商戶跟著商業地產開店,比如以前沃爾瑪總跟著萬達廣場開店。但是盒馬作為消費類商家,肯定比地產類商家的覆蓋密度,門店數量,要多得多。
盒馬幫助商業地產一起實現商業升級,搞不好以后地產商會跟著盒馬建房子呢!
其實這方面,現在的盒馬,已經開始帶動出明顯的效應。
盒馬CFO及門店開發負責人盛聰就說,消費者進入一個購物中心,不可能只盯著一家店來逛。來盒馬買生鮮也會來到購物中心其他業態,添置些新衣服,做做美容,看看書什么的。
人流是交叉互動的,反過來說,購物中心其他業態,何嘗不是也在給盒馬帶來客流?所謂“共同發展,共生共榮”,意思聊到這里,就聊出細節味道了。
盒馬首店上海金橋店物業,屬于崇邦集團旗下的金橋國際商業廣場。崇邦集團副總裁梁美芬表示:“盒馬進駐后,我們平均每個月增加3、4千名以年輕消費者為主體的新客流”。獲得實際提升的崇邦,“以后的項目會優先邀請盒馬進駐”。
北京翠微百貨:作為北京第一個向盒馬拋出“橄欖枝”的商業綜合體,翠微百貨大成路店總經理黃振旺透露,該店在去年7月盒馬開業后,近6個月的客流量數據顯示,整個商業樓盤的客流量翻了一番,讓周邊居民多了一個便利購物的好去處。
今年1月份中旬,盒馬鮮生入駐位于杭州西湖湖畔的解百新元華,一家在當地有百年歷史的老牌百貨,近年來也曾幾次嘗試轉型。
那是一個基于生活消費品的零售來說,位置非常特別的位置。西邊是景區地塊(毗鄰西湖湖面水域),東邊是商業區。盒馬入駐之后,客流如潮,愣是把一家百年老店也激活了。
靠的是什么,線上線下一體的業務回流。對于盒馬來說,位置選址不是那么必要精確,在500米范圍內的調整,都是機動靈活的。而線上客流因為盒馬,反而帶動到Mall來綜合消費。在消費者和商業中心之間,建立起更加深厚的紐帶。
除了地產之外,餐飲連鎖品牌也在享有盒馬的會員紅利。避風塘、西貝、滿記甜品、漢舍、赤坂亭等諸多大牌餐飲品牌,為盒馬量身打造了符合線上線下融合的“小店”,入駐到盒馬。盒馬也將線上最快30分鐘送達的配送能力輸出給品牌,為他們的業績帶來了諸多增量。
傳統零售業的轉型無異于一場“舊城改造”,這是大勢所趨。對于商業地產來說,“新零售”帶來的變革,已經事實上影響到商業地產本身的快速發展。商業地產資深適應消費升級的外部環境變化,無論有沒有盒馬,也是擺在眼前的行業命題。
本文轉載自零售老板內參,作者萬德乾,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