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為購物中心帶來了發展的黃金期,使中國成為全球購物中心開發最活躍的市場,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購物中心都有機會。大潮洶涌,總是后浪推前浪,隨著那些個性化、消費體驗更好的新勢力的崛起,購物中心行業也在加速洗牌。
新勢力加速奔跑
進入3月中旬,購物中心行業中的兩個明星企業相繼發布了2017年的業績報告。
3月12日,大悅城地產公布了2017年全年的業績報告。根據大悅城的財報,2017年財政年度,集團的營業收入約為人民幣116.58億元,同比增長66.8%;核心凈利潤19億元,大幅增長220%。其中,大悅城購物中心租金收入23億元,增幅11%;會員數量290萬人,同比增長35%。根據計劃,2018年,大悅城將在一二線城市新增3-4個大悅城城市綜合體項目,并在武漢、青島等二線城市推出1-2個新品牌---大悅城春風里項目。
三天后,3月15日,新城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城控股”)發布了2017年年報,財報數據顯示,該集團旗下的商業地產項目業績搶眼。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累計開業23個吾悅廣場,全年實現租金及管理費收入 10.20 億元,平均出租率達97.91%,收入同比上升了205.4%。2017 年,全國有超過 2 億人次光顧吾悅廣場,單廣場日均客流量可達 4.32 萬人。目前,吾悅廣場已進駐了全國55個城市,開業或在建項目達68個。根據計劃,2018年,公司計劃新開業吾悅廣場 18 個,經營管理的吾悅廣場租金及商業管理費收入超過 20 億元,實現收入同比翻番。
大悅城和新城控股兩家公司2017年財報的兩個共同點是,業績亮麗,擴張加速。尤其是新城旗下的吾悅廣場,隨著越來越多門店在全國陸續開業,營業收入和利潤還將一路飆升。大悅城購物中心新開門店的數量雖然看上去并不多,但拓展速度已經大大超越以往。
大悅城和新城控股都是購物中心行業崛起的新勢力。二者進軍購物中心行業的時間前者是十年,后者是六年,在行業內資歷都不算太深,但在運營管理方面都自成體系,市場表現突出,發展勢頭和行業影響力與日俱增。吾悅廣場以“有情懷、不復制、具規模”為原則,聚合了一大批影響力廣泛的時尚品牌,結合地方本土文化,運用時尚手法,打造區域流行文化新地標,形成新城特色的購物中心開發模式。大悅城則圍繞18-35歲新興中產階級的目標客群,以年輕、時尚、潮流、品位的品牌定位,通過精細化運作,經營客群,引領行業。大悅城甚至被稱為購物中心行業的“黃埔軍校”,是很多同行挖角的焦點,為行業輸送了不少優秀的管理人才。
大悅城深耕以、二線市場,吾悅廣場聚焦二、三線甚至四線市場,面對消費升級帶來的巨大機會,兩個行業新銳正在加速擴張。
去年,大悅城和新城控股都推出新的市場拓展計劃和經營策略。新城控股按照“住宅地產+商業地產”雙輪驅動的策略,計劃到2020年要實現開業100家吾悅廣場的目標。與此同時,吾悅廣場還推出了再一次升級的4.0版新型購物中心,并與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新業態達成了戰略合作。大悅城于去年年底推出了面向新中產客群、體驗性更強的第二條產品線---“大悅春風里”,實現雙線并行擴張。大悅城的高層表示,未來十年將加快發展,加速復制。
行業洗牌加速來臨
體驗消費需求大潮洶涌,為購物中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并不是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有機會,新勢力快速崛起的同時,一部分不合時宜、創新乏力的落伍者也在加速被洗出局。
2018年新年伊始,1月8日,地處北京黃金地段北辰購物中心正式歇業。這家已經運營27年的老牌購物中心曾是北京城北最具影響力的商場,引領了一代潮流,但如今,物業老化,品牌和業態組合也跟不上消費升級的步伐,不得不黯然退場。
近年來,中國成為全球購物中心開發最活躍的市場,且持續數年熱度不減,但由于過量審批與開發,不少購物中心已面臨嚴重的招商困難、延期開業、運營乏力等問題,供應過剩已成為整個行業不得不面對的階段性難題。
國家商務部發布的《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由于存在階段性供應過剩風險,2015至2016年,超過50%的新購物中心延期開業超過半年,項目預租周期也從過去的12-18個月延長至19-24個月。
據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2016年,全國新開購物中心超過460個。到2017年,全國新開業/試營業的商業項目數量更是遠超過560家,其中商業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的大型商業項目高達323家。因項目眾多,導致品牌招商難度增大,不少商業項目延期至2018年開業,甚至包括一些知名連鎖開發企業項目,諸如光大安石的上海靜安大融城、新世界的廣州k11等。
目前,購物中心的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速。那些能夠精準把握市場脈搏、運營管理和創新能力強的購物中心依然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反之,那些運營乏力的購物中心將不斷退出市場。
新城控股副總裁歐陽捷曾在一次采訪中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市場大勢來看,盡管國內商業設施整體上出現過剩,但經營得好的新型購物中心依然偏少,未來市場會出現兩級分化,做得好的企業還是有很多機會。他認為,雖然面臨來自電商和同行業的激烈,但一直以來,消費者都在向往更好的生活場景,這也給購物中心經營者提供了“翻盤”的機會。無論是兒童、年輕人、中年人還是老人都需要新奇特的體驗,購物中心在精神消費方面有更大的市場和空間。
本文轉載自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張濤,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