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簡便、愉悅感,這是碎片化的消費場景帶給當下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在商業文明的進程中,任何一種“新場景”的出現,都是技術與人們越來越精細化的需求持續碰撞的結果。這些“新場景”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引領人們向更美好的生活進行探索。
當下,碎片化消費市場正大勢崛起。例如,你會發現早些年出現在游戲廳、電玩城的娃娃機,如今卻頻繁的出現在商場的各個角落,而迷你KTV、VR體驗游戲、自助式的按摩椅也成了電影院的標配……無論是“老”事物的再次興起,還是“新”事物的衍生出現,都與移動支付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與普及息息相關。可見,技術的應用為商業新物種孕育提供了土壤。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迷你KTV市場規模較2016年增長92.7%,而2018年其市值更是有望突破60億元,實現市場大爆發。除了越發成熟的應用技術加速了其市場的規模性擴張外,消費者的碎片化的需求也成了碎片化消費市場規模壯大的推手,并且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
需求激發新場景,場景創造新需求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即便沒有通過某種行為得到展現,但并不意味著沒有。其中,外界環境(經濟發展、新技術應用)的刺激,是消費需求產生的重要前提。消費者為何會產生碎片化的需求,自然是因為人們擁有大量的碎片化時間。然而,碎片化的時間一直存在于生活中,乘坐出行工具時、餐廳等位時、電影院等候入場時……只不過因為彼時缺少能夠吸引我們,并且為我們提供快捷、方便的商業物種,因此,過往的那些碎片化的需求常常被忽略。
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新技術的應用,曾被我們忽略的碎片化的需求正不斷顯現,最先關注消費者碎片化的需求的,恰恰是線上。購物、視頻app、有聲閱讀、簡書、喜馬拉雅電臺的出現,正是抓住了消費群體的大量的碎片化時間,精準化的識別了消費者碎片化的需求。此外,手機小游戲的出現也是基于消費者的碎片化需求,并成為絕大多數人消耗碎片化時間的必備良品。2017年紅極一時的《王者榮耀》不僅打破了玩家身份地位的限制,更是解決了傳統PC端對弈類游戲耗時長的問題,每局10分鐘的游戲模式,滿足了玩家在碎片化時間內對于游戲“短平快”的需求。而在火爆朋友圈的《旅行青蛙》中,盡管角色不受玩家的意愿控制,但“割草”、“備糧”、“搭帳篷”等常規動作也充分利用了玩家的碎片化時間。用在碎片化時間內的“勞動”換取收到“明信片”時的小確幸,無疑激發了玩家的熱情。與此同時,對于消費者碎片化的需求的關注也漸漸延伸到線下的實體商業。過去,娃娃機還只是游戲廳里滿足小孩子獵奇心的機器,如今已經獨立運營,瞄準了碎片化的需求,成為了“老少皆宜”的碎片化時間的消遣工具。
然而,當人的一種需求得到滿足后,又會因外界的刺激而產生新的需求。也就是說需求會升級,場景會迭代。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欲望會因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碎片化消費場景的變化而源源不斷。而從需求創建新場景,到場景激發新需求,這一過程始終可以理解為商業的自我進化與更新,是一種自我滿足式的消費閉環。
碎片化消費新場景搭建的幾種可能
未來,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碎片化的割裂將更加明顯,移動設備將成為個人身體部分的延伸,碎片化的需求也會愈發旺盛。然而,想要滿足不斷衍生的、新的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就需要搭建出與之相符的碎片化消費場景。而縱觀目前碎片化需求的應用場景,新場景除了要滿足物理空間的共性,即:人流的大量聚集、人流的長時間停留外,更需要提供消費群體一種特定的、片段式的解決方案,即:如何打發“無聊”的、“漫長”的時間,還能瞬時俘獲群體的認同,產生心靈的交互,進而促使其獲得身心的愉悅。
因而,碎片化消費的新場景或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 瞬間式觸發
相比帶有目的性的消費,碎片化的消費需求的產生是隨機性的,結果是瞬時間的滿足感。而構成歡愉或精神滿足的最小單位,不受物理空間制約,不因場景氛圍受限,它可以發生在今天,也可以發生在明天;可以是就餐的途中,也可以是通勤車上。因此,新場景應有瞬時觸發消費者心感的能力,透過簡單、便捷的操作,讓消費者的情緒在短時間內被喚醒,當這種瞬時涌入的情緒留存于記憶,便能在相應的場景中隨時激發消費者的感能。
2. 情感式交互
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想在碎片化的時間內真正打動消費者,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和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之外的交流與互動,而這就需要新場景具備較強的交互性。以迷你KTV為例,其成功之處不僅在于對消費者的瞬時觸發,更在于通過其后臺可完成歌曲錄制、線上分享、傳播功能,讓朋友聽到與點贊。當迷你KTV不再局限于一臺冰冷的機器,而是通過一定的技術讓消費者與他人產生了互動,也就更具人性,更能吸引消費者。未來,碎片化消費新場景的交互性或許可以不再局限于碎片式的娛樂互動,而是更能完成情感式的傳達,通過某類媒介實現人際圈層的互動。
3. 便捷式愉悅
碎片化需求的滿足,其本質是讓消費者在短時間內獲得一種便捷式的愉悅感,讓等待的時間從“焦灼”的狀態,變成一種“舒緩”的狀態。人的歡愉并非全部來自于玩樂,更是一瞬間的暢快與滿足,是在瑣碎事務中獲得高效便捷渠道的一種紓解。因此,除了娛樂、休閑類業態,未來,滿足人們便捷生活的服務類業態也可通過融入人工智能技術,衍生、優化出符合碎片化消費需求的新場景,創造一種基于便捷式的愉悅感。就如同滴滴打車之于乘客,餓了么之于食客,準確識別碎片化需求的背后,更是為消費者提供最大的便捷和享受。
場景,因人而生動,因人而魅力無窮。因此,碎片化消費的新場景在滿足以上原則的同時,更要真正的觸及消費者碎片化需求的痛點,打造符合消費者心智的抒發渠道,引領、激發消費者的需求。因為不論場景如何變化、更新,始終都是為人而服務的。
本文轉載自RET睿意德,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