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時代來臨,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環境下,傳統商超似乎未能把握“大協同”紅利。人人樂日前發布業績快報,2017年,公司收入88.55億元,下降12.81%;凈利潤為-5.36億元,降幅達986.18%。新華都也處于調整期,據業績快報,2017年,新華都收入 69.76億元,增長3.97%,凈利潤為-0.52億元,下降196.47%。另一方面,零售巨頭廣百股份去年全年凈利1.74億,雖然同比增長10.26%,但百貨行業發展繼續呈現放緩趨勢。
雖說疾風勁草,但面對商業零售板塊互聯網化的沖擊,部分傳統公司沒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不得不經歷較大的收縮和調整。去年才保殼成功的老牌商超人人樂,在“新零售”的壓制下,今年又被“打回原形”。
人人樂近日公布業績快報,2017年,公司收入88.55億元,下降12.81%;凈利潤為-5.36億元,降幅達986.18%。這也令人人樂繼去年摘帽后,再度陷入虧損的境地。
人人樂方面對此解釋道,報告期內收入及利潤的下降,主要因為關閉了11家虧損門店,原有業態在經歷調整,新業態正在培育,對整體營業收入的增長貢獻有限。此外,盡管實體零售行業在新零售帶動下下降趨勢有所放緩,但實質性影響仍然存在。
據了解,2017年,人人樂在原有賣場的空間布局、商品結構和線上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改造升級。同時,推出了Lesuper、Lelife、Lefresh等新零售業態。但公司表示,新業態門店開業需要一定階段的培育期,培育期長短還會受到門店所處區域、商圈、客群、競爭等方面因素影響。
事實上,實體零售遭遇沖擊,門店關閉已成近年新常態。去年秋季,位處南油的深圳首家人人樂關閉;同年,新一佳徹底破產清算,與深圳告別。
反觀新零售,蘇寧易購、永輝超市在新零售業態的加持下一帆風順,并體現在了公司業績上。2月底,蘇寧易購發布業績快報,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879億元,同比增長26.47%;凈利潤42.1億元,同比增長497.66%。永輝超市則傍上騰訊、京東,2017年實現收入583.9億元,增長同比18.61%;凈利潤18億元,增長同比45.06%。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在電商行業的劇烈沖擊下,傳統的實體商超連鎖店沒有能夠及時跟上發展的步伐,導致電商對傳統實體商超連鎖店的替代性逐漸提高,后者的境遇每況愈下。”
與人人樂一樣正處在艱難時刻的還有新華都。據業績快報,2017年,新華都收入69.76億元,增長3.97%,凈利潤為-0.52億元,下降196.47%。業績下滑原因為公司旗下門店關閉及裝修,子公司涉法律糾紛訴訟損失等。
受電商沖擊還有零售巨頭廣百股份,數據顯示,廣百股份去年全年凈利1.74億,雖然同比增長10.26%,但百貨行業發展繼續呈現放緩趨勢。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百貨行業發展報告》顯示,自2016年以來,過半企業銷售額同比減少。
華南區某咨詢服務部資深人士表示,傳統百貨業態單一,在電商連番沖擊下,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傳統百貨均呈現出市場萎縮的現象。“除了電商的沖擊,新型體驗式購物中心也吸走了百貨很多的人氣。”
如何把顧客拉回來,這是傳統商超和百貨企業應共同思考的問題。
新零售時代下,超市巨頭們意圖跳出“傳統”,謀求轉型,逐漸調整和布局社區超市、生活超市和精品超市。人人樂董事長何金明曾表示,新型網購生活超市業態將會成為人人樂未來的主力經營業態,而生鮮經營或會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也有觀點認為,強強聯合將是超市的出路之一,期間有資本雄厚的互聯網巨頭的身影。“傳統超市與電商巨頭的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是尋求轉型升級。”某商業運營人士認為,電商的“新零售”本質是突破線上向線下延伸,實體店面和運營經驗不可或缺。
本文轉載自和訊網,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