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新的行業定位、新的技術、新的零售業態紛紛涌現,全渠道運營成為行業共識,線下實體店也開始以全新的姿態精耕線上。
零售行業處于積極轉型和變革之中。面對新技術、新渠道的挑戰,我省實體零售店該如何緊隨時代變化,應對新變局?
線上線下聯動,實體零售開打體驗牌
2017年12月31日晚,“鬧享2018”主題活動在北人集團旗下的多個商超同時拉開序幕。線上“掌尚北國”的直播也在實時更新,其旗下的莊主master、鬧鬧放映室等微信公眾號在與網友不斷互動。
“看,鬧鬧!”跨年party上、線上直播里,顧客欣喜地發現,一只名為“鬧鬧”的“小猴子”正分身有術到處奔忙。
作為北人集團的吉祥物,北人集團旗下的北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淼告訴記者,“鬧鬧”寓意著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深意——“鬧”字拆為門市,意為基于門市的發展;無論是將店內商品放到網上商城云貨架,還是從網上購買搶鮮卡到店內消費,英文“Now”亦指門市在銷售、配送等方面借線上技術引流量、求速度。
顧客還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開通會員卡,甚至通過APP、微信平臺等流量入口提前找車位、繳費,在線下商城同樣也能掃碼到線上參加活動……“如今,顧客逛商場超市更關注體驗感。我們或以微信平臺吸納粉絲,或以實體店銷售和網絡銷售相結合,使實體零售多了些現代感,線上銷售也增添了場景感,增加了消費者的體驗樂趣。”周淼說。
實體零售的優勢在于真實的場景、流量和基礎設施。線上正是看中了實體零售這些無法替代的優勢,轉而開始布局線下,催生出多樣的零售新模式。目前,不只北國電子商務公司,我省多家零售企業也在與騰訊、百度外賣等電商巨頭不斷接觸,尋找合作點。
石家莊電子商務協會會長高文海認為,在零售新變局背景下,這些結合了多渠道、多服務,以需求和體驗為中心、以技術為驅動的新型業態,將會持續對零售行業產生影響,并有望成為零售行業轉型的重要嘗試。
“小數據”轉向“大數據”,線下實體賣得更明白
2017年9月,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新零售”要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作為驅動。
近日,365集團大數據公司總經理高森奔波于石家莊與北京之間,為籌建北京大數據公司談合作、引人才。
作為省內便利店零售龍頭企業的365集團,發展大數據是大勢所趨,更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恰逢零售業的新變革,他們將目光轉向了大數據。
“我們有20年積累的龐大數據,這是發展大數據的重要基礎。”高森說。
怎樣讓“躺著”的數據真正“活”起來?
以往,門店關注的是某個人是否來了;大數據時代,要關注這個人是誰、喜歡什么。通過大數據隨時對顧客的品類消費能力、品類品牌的傾向進行詳細標定和修正,進而根據每個顧客的偏好做個性化營銷,甚至推送軟文、促銷信息,實現精準營銷。
通過大數據,可以實時查看門店每日銷售額、庫存等信息,甚至還能查看店鋪的商品銷售排行,哪種商品更暢銷。“大數據本身并沒有直接的業務模式,利用線上數據服務線下實體,與應用場景結合才能實現商業價值。”高森認為,大數據讓線下實體變得更靈活、賣得更明白。
數據一直是線下實體發展的重要依賴。但以往做品類管理、門店選址,參考的主要是商品銷售情況和顧客往來的小范圍數據。未來,要將整個供應鏈的上下游,包括供應商、配送等數據納入進來,甚至與同一個商圈內的其他外圍數據進行共享,做到商圈商業協同的精準有效。
曾有同行向高森暢想過這樣的場景:根據區域內天氣數據的變化,如晴天或下雨,門店內雨傘的電子標簽可以自主調整價格,在下雨區域價格上浮,在晴天區域保持價格不變或下浮。
但現實卻限制了這些想象的實現。高森說,這些腦洞大開的想象,在技術方面已不成問題。問題在于如何獲取天氣數據,這需要與氣象等部門進行數據共享。
鑒于目前我省大數據發展現狀,高文海希望,加強基礎數據資源規劃,建立統一的公共數據中心。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整合公共數據資源,推進大數據在商業領域的應用。
未來,365集團將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成立中國零售大數據實驗室,加快大數據商用領域的開發。還將通過探索建立零售大數據模型,為其他同行提供比較成熟的服務體系和軟件設備,不僅為自己創造效益,更為整個行業賦能。
引進智能科技,提升實體門店運營效率
一部手機,一個APP,掃碼即顯示商品的價格等信息;點擊頁面上的支付,便能帶走商品——在邯鄲美食林美好之家生活超市,傳統收銀臺旁一塊大大的“自由購”牌子很是醒目。
“想買的商品,隨拿隨掃碼隨走人,再也不會在收銀臺前排長隊了。”這樣的購物環境,讓邯鄲市民馬歡在傳統超市也體驗了一把“自由購”。
“自由購”功能是2017年12月河北美食林集團牽手北京多點Dmall后引進的智能科技。
多點Dmall是一家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渠道新零售平臺,在為傳統零售商提供完整電商能力的同時,還為用戶提供秒付、會員打通、線上訂單2小時配送等服務。
美食林電商部經理柴麗介紹,多點“自由購”功能為消費者提供了快速完成消費流程的可能。在手機端掃描商品條形碼、提交訂單、在線支付后,經過核驗即可將商品帶走,不僅節省了用戶付款時間,改善了消費體驗,也極大提升了門店運營效率。
目前,美食林已有26家門店有了“自由購”功能。截至目前,在美食林美好之家生活超市,多點“自由購”單量單日占比突破10%,業績遠超預期。
線下實體正不斷嘗試與智能科技親密接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無獨有偶。目前,紅星美凱龍已與科大訊飛合作,在紅星美凱龍的全國門店為顧客提供智能機器人導購服務,幫助顧客尋找合適的家居產品,并解答顧客的各種問題,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服務水平。
在業內人士看來,線下實體發展的痛點依然是效率和成本。實體店可以利用智能科技提高服務能力、提升經營效率。智能科技帶來的服務,更讓顧客直接體驗到了零售新變化帶來的便利,成為零售發展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