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擬將倫敦項目整體出售后僅3天,1月19日,香港上市公司萬達酒店發展就發布公告稱,公司將短暫停牌,以待發布重大收購事項等公告。這一曾經被忽略的上市平臺,最近卻迎來頻繁的資產騰挪。
萬達酒店發展是目前萬達商業集團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此前該平臺主要用于境外項目的并購。自從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決定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之后,其曝光率就快速上升。
2017年8月,萬達決定將旗下兩大輕資產公司——萬達酒店管理公司和萬達文旅集團,注入萬達酒店發展。后者則將持有的5個項目全部股權售予萬達商業,其中有4個海外項目,包括即將被整體出售的倫敦項目。12月,萬達又通過股權變更,強化了王健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這些步驟清晰地體現出這一上市平臺的輕資產化傾向,以及萬達高層的重視程度。
考慮到以萬達廣場為主的資產包正謀求在A股上市,萬達商業的資產布局正在變得清晰:以文旅和酒店管理為主的輕資產業務在香港上市,以萬達廣場為主的輕重結合業務則謀求A股上市。經歷過出售文旅和酒店項目而“斷臂”的萬達商業,正在重新實施資產布局。
注入輕資產
2013年6月,萬達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恒力房地產,實現在港上市。經過兩次更名,上市公司名稱在2014年10月正式變更為萬達酒店發展。
在萬達商業推進國際化的過程中,這一平臺成為海外收購的主體。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公司先后在倫敦、芝加哥、馬德里、澳大利亞收購了5個項目。這些項目的股權結構十分一致:萬達酒店發展持股60%,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萬達香港持股40%。
由于在項目改造方案上與當地政府意見不一致,萬達酒店發展于2016年12月啟動對馬德里項目的整體出售,并于2017年6月完成這筆交易。
轉折也在此時發生。
2017年7月,萬達商業集團將旗下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以及76個酒店項目,分別售予融創和富力。638億的交易價格(交易細節此后有小幅變動),也成為中國房地產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紀交易”。
但與此同時,萬達保留文旅項目的品牌及運營管理權,從而繼續實施其輕資產戰略。負責這些項目運營管理的,是萬達文化旅游創意集團有限公司(即“萬達文旅”)。
相比之下,酒店項目的交易沒有代管條款,但萬達商業集團旗下的萬達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即“萬達酒管”)仍然是中國本土最大的高級酒店管理公司,管理著萬達旗下數十家酒店。
2017年8月,萬達文旅和萬達酒管被注入到萬達酒店發展的上市平臺上。同時,萬達酒店發展將持有的5個項目全部股權售予萬達商業,其中就包括倫敦、芝加哥項目和澳大利亞的兩個項目。
這一動作的意圖十分明顯,將輕資產業務注入上市平臺,從而明確其戰略地位。
在“世紀交易”后不久,針對有關部門排查海外投資,關注高負債企業的傳聞,王健林曾表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我們決定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隨后,有媒體爆出萬達擬出售澳洲的悉尼和黃金海岸項目,但被萬達否認。
直到2018年1月16日,萬達酒店發展發布公告稱,擬出售倫敦項目60%股權,控股股東萬達香港也將出售項目剩余40%的股權。
這是王健林做出上述表態后,萬達首次出售海外項目。同時也說明,此前將海外項目售予萬達商業的流程尚未完全落定,這些項目產權仍在上市公司。
但作為萬達商業集團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萬達酒店發展的輕資產化趨勢已十分明確。據悉,若以上交易全部完成,萬達酒店發展平臺上將僅剩福州恒力城一個項目(原殼公司恒力旗下項目),以及萬達文旅和萬達酒管兩個輕資產公司。這將意味著該平臺基本完成重資產的剝離。
萬達對這一平臺的重視,還體現在另一個動作上。2017年12月4日,萬達酒店發展公告稱,母公司萬達海外擬將公司65.04%股權轉讓予王健林全資持有的新公司——萬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每股作價1.2港元。此次交易后,王健林的持股比例不變,但對公司的控制層級縮短到兩級,控制權被加強。
后規模時代的布局
作為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運營商,萬達曾擁有另一家上市公司。2014年12月,由大量國內商業地產項目組成的資產包“萬達商業”,在港交所實現上市,成為當年港股規模最大的IPO。但到2016年9月,公司完成私有化,并謀求在A股上市。
對此,王健林曾多次表態,認為萬達商業的估值偏低,回A是出于市值管理考慮。
彼時,香港資本市場對以重資產為特征的內房股并不看好。萬達商業上市期間的近半數時間里,股價低于發行價。如今,在港上市的大型內房股受到熱捧,但從2015年就實施輕資產戰略的萬達,已很難在規模上實現增長。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認為,就萬達的實際情況而言,未來的銷售業績恐增長乏力。撤回重資產,而將輕資產業務注入香港上市平臺,更有助于資產的估值。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雖然萬達將大量文旅項目出售,王健林仍表態以輕資產的方式運營文旅項目。若這部分業務真正做大,其在上市平臺上的表現還是值得期待的。
事實上,一系列的資產騰挪,還有利于萬達商業在A股的上市進程。
根據萬達商業于2015年9月報送的招股書,擬上市的資產包中,主要有商場(包含商場管理運營)、酒店(包含酒店管理運營)、文旅三類項目。在將大部分酒店、文旅項目售出,將酒店管理業務剝離之后,資產包中將以商場業務為主。這部分業務主要是萬達商業的第三代產品——萬達廣場。
萬達商業旗下共有200多座“萬達廣場”,盡管2016年以后的萬達廣場多以輕資產形式運作,但目前這部分資產仍是“輕重結合”狀態。
這是萬達最成功的商業地產產品。相比文旅和酒店項目,“萬達廣場”的運營更為成熟,并能輕松實現單個項目的資金平衡。分析人士認為,經過兩次出售和剝離,剩余的資產避免了受到酒店、文旅等項目的“拖累”,資產質量更優。雖然上市進程會受到IPO政策的影響,但未來的估值十分值得期待。
由此,萬達商業的資產布局思路已變得清晰:以文旅和酒店管理為主的輕資產業務在香港上市,以“萬達廣場”為主的輕重結合資產則謀求在A股上市。
一位不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以商業地產運營起家的萬達,其運營模式與傳統住宅開發商不同。自2015年啟動的輕資產戰略,使萬達很難實現規模趕超。同時,海外投資受挫和重資產運營文旅項目失敗,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萬達持有的資產規模,也限制了其投資方向。
他認為,在此情況下,萬達商業的核心競爭力,只剩下大量的萬達廣場項目,以及對商業和文旅、酒店等項目的運營能力。
該人士表示,萬達謀求將這些“核心資產”注入合適的資本市場平臺,有助于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這是其現階段最好的選擇。與此同時,出售項目所得資金,既可以夯實現有業務,也可尋找新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