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三季度,一線城市的業主繼續保持對“新、鮮”餐飲類品牌的青睞。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超市本季度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繼續開設門店,通過擴大實體門店布局將更多的線下消費者向線上引流。新晉網紅品牌“喜茶”、“LadyM”等通過話題營銷也為輕餐類品牌擴張提供了借鑒。二線城市的主要需求依然來自于餐飲業態。面對激烈的競爭,一些城市積極試水新興業態。比如全國首家“醫療商場”MedicalMall在杭州大廈501城市廣場開業,診所和醫生創業者可以“拎包入駐”,開創了共享醫療的先河。
在仲量聯行跟蹤觀察的全國20個大中型城市中,三季度上海共有五個新項目開業,零售物業總量攀升至1,219萬平方米;深圳和廣州則分別有一個新項目開業。二線城市中除天津外,本季度均有新增供應入市。新項目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西南地區,以中小型社區商業為主。其中,重慶迎來了包括新光天地和國金中心在內的五個重要項目入市,新增供應量達到58萬平方米,為第三季度所有城市之首。此外,項目改造和業態調整風潮在二線城市持續發酵。部分購物中心集中打造主題街區,通過提升購物場景體驗和品牌豐富度,為高樓層客流引入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如成都國金中心的主題街區YoungPlus等。
租金方面,一線城市租金本季度普遍保持平穩,環比增長率皆在1%以內。其中時尚零售類的景氣度提升和銷售轉暖對上海和廣州的租金水平有較為明顯的拉動。在租金漲幅最大的深圳,市區大部分優質項目受益于較低的空置率,處于業主市場。本季度大部分二線城市的租金表現小幅上升,其中租金環比增長較快的城市主要受到優質項目的推動,比如南京艾尚天地B座、西安凱德廣場和天津南開大悅城等。
武漢和蘇州則在巨大供應量下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租金小幅下挫。
在商業地產越來越強調“場景化”和“體驗感”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通過利用公共空間舉行互動式主題IP展,借助熱門IP強大的粉絲效應與話題度,實現了商場客流和營收的雙增長。除了文化(如北京朝陽大悅城的梵高展)、卡通(如深圳海岸城LineFriends)和運動IP(如龍湖長楹天街的籃球殿堂)等成功案例,近期全國范圍特別是一線城市內IP類型多元化趨勢明顯,科普、電視劇IP等新類型開始崛起。比如IP營銷領導者之一龍湖地產在北京長楹天街開展中國首個“古動物館科普教育展”,在上海虹橋天街開啟“NASA太陽系探索展”,充分契合了商場對家庭消費人群的定位,為差異化競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