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一年一度的雙十二大戰又拉開了帷幕,這已經是阿里巴巴的第七個“雙十二”大促。與單日銷售2539.7億元的天量數字相比,雙十二還像一個初生的孩子,不過對阿里來說,其目的并不在于銷量,而在于占領線下消費場景,發力移動支付和消費金融。畢竟,阿里背后還有微信支付這個虎視眈眈的追兵。
口碑CEO范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B端來說,口碑并不是在幫商戶做線上引流,而是運營線下流量。“線上流量只占到O2O行業10%都不到,90%是線下流量,不去運營這塊反而買很貴的線上流量,說明商家還是沒有想清楚這件事。”
近來,口碑已經不再對標美團點評,畢竟線下消費的場景足夠多。除了傳統的餐廳超市之外,今年“雙十二”口碑還覆蓋了公交、地鐵、共享單車和打車等領域。范馳的目標是,將口碑App日活躍用戶數,由現在的20多萬做到明年的上千萬。而口碑在今年“雙十二”的目標是,通過5000萬張營銷券、為商家新增1000萬筆生意和2000萬會員。
目前,口碑每天的交易筆數已達3000萬筆、商家將近250萬、用戶突破2億。在原有的O2O市場格局下,口碑正在一點點突破,雖然其份額仍然不如美團點評,但是在數據沉淀和積累方面則具備了更多的緯度,并形成了信息+交易+營銷的閉環。
作為阿里進軍線下的另一枚重要棋子盒馬鮮生,也首次加入到了雙十二的戰局中。12月8日到12月12日期間,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貴陽的消費者,在盒馬鮮生的口碑店鋪頁上即可領取5折單品券,1元爆款券等超級優惠券。
二者之間的聯動效應顯而易見。“原來在App store的排名都在100之外,今天突然爬到第5名了。”一名口碑的內部員工在朋友圈感嘆。在阿里的新零售戰略中,盒馬鮮生是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樣本。口碑的長遠戰略,則是通過自身的數據能力,幫助線下市場逐步數據化,最終轉型升級為“新零售”模式。
不過,在標準品銷售上有著強大運營能力的阿里巴巴,能否撼動線下市場,仍值得商榷。畢竟,它還面臨來自美團點評、京東到家、騰訊等多個層面的競爭。12月8日,有媒體報道稱騰訊將重金入股永輝超市旗下生鮮超市“超級物種”,永輝超市目前已經停牌。雖然雙方目前還沒有發布公告,但是騰訊的動作也在情理之中。2017年初,永輝超市的最新業態超級物種首店在福州開業,直接與盒馬鮮生展開了競爭。
此前,京東已經出資43億元,認購永輝超市發行后股本的10%。兩年過去了,永輝超市在9個城市的80多家門店,均已入駐京東到家,門店訂單由達達送達。作為京東的重要股東,騰訊此番出手投資永輝,其目的在于線下新零售布局,并與阿里巴巴抗衡。而阿里巴巴近年來的一系列布局,也不容小覷。通過對高鑫零售、銀泰百貨、蘇寧、盒馬鮮生、百聯集團、三江購物等傳統零售的布局,阿里正在突破線上紅利的天花板。
不難發現,騰訊與阿里巴巴之間在支付、電商、云計算等領域的競爭,正全面從線上轉移到線下,并擴張到金融、泛文娛體育、醫療健康、交通出行、智能硬件、旅游房產等多個領域。
因此,阿里巴巴到了真正重視O2O的時刻。剛剛獨立兩個月的口碑,將第一次真正走向演練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口碑對支付寶的依賴并沒有完全減弱,在支付寶的首頁依然有最好的入口位置。對于進一步獨立的問題,范馳認為是阿里一定需要生活服務入口,這是集團的使命,自己咬牙也要做。“如果我們不做,可能就會永遠失去這個機會,畢竟現在已經到了互聯網流量收割末期,新的App很難再獲取用戶。”
本文轉載自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陶力,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