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食材去超市、菜市場,用餐去餐廳,這是絕大部分消費者的普遍認知。不過,在泉州的餐飲市場,兩者之間的壁壘在日益被“攻破”:超市餐飲化正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憑借“集市+餐飲”的概念,吸引了“吃貨”們的關注,也繁榮著泉州的餐飲業態。本期《尋味刺桐》聚焦這一新業態,探尋“集市”與“餐飲”兩者能碰撞出怎樣的“味道”?
餐飲“融入”集市
集合化、便捷化、多元化的綜合型購物中心正試圖強化線下體驗的最大優勢
只有買食材的時候才去超市嗎?只有吃飯的時候才去餐廳嗎?如果回答“是”,那你一定out了。今年以來,超市餐飲化走在了“流行潮頭”,無論是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還是永輝旗下的超級物種,又或新華都的“海物會”,早已走在大膽實踐的路上,“集市+餐飲”的概念吸引了大量關注。
這是個相對創新的模式:既是餐廳,選購好食材后讓大廚現場烹制;也是超市,可以選購食物帶回家;還是興趣班,你可以學習各種各式的美食知識……在泉州,有部分商業綜合體開始借鑒引入了這一新穎業態,從販賣商品到販賣生活。
在東海泰禾廣場的大有碼頭,記者發現里面有活鮮水產區、 進口產品區,還有500平方米的加工體驗區、代客烹飪區、共享廚房等多個布局,集“農貿市場”、“精品超市”、“餐飲”、“體驗”為一體。泰禾集團副總裁兼商業地產公司總經理朱進康向記者表示,“大有碼頭首創了‘代客烹飪、廚藝培訓、加工體驗、居家美學’等創意業態,消費者在這里,既可讓頂級廚師現場幫忙烹飪,也可用共享廚房開烹飪派對,在大廚指導下體驗烹飪的樂趣,歡聚分享美食。”
在南益·美歲天地,記者同樣也體驗到了新型業態帶來的體驗感和互動感。在Merryseason每時美季精品超市里,記者發現,這里和一般超市給人的感受不同,感覺更“小清新”。除了提供進口食品和生鮮等基本產品外,超市還能為購買生鮮的消費者提供現煮服務,并提供了餐飲區和更多的可休息空間,更強調超市購物的體驗感和舒適性。
在傳統零售尤其是大賣場業態受到沖擊的時候,業態創新無疑是擺在所有傳統零售人面前的必然課題。“豐富的業態是為了讓消費者在綜合體里體驗不同的樂趣。”泉州市海西云房房地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松河認為,線下消費已不僅僅是單一的購物,而是轉向了生活品質享受,集合化、便捷化、多元化的綜合型購物中心正試圖強化線下體驗的最大優勢。
“擁抱”新零售
業界認為,在新零售時代帶來的消費觀念、嗜好的改變,正促使傳統餐飲和大賣場不斷深度迭代,開啟創新之路
那么,泉州的老字號品牌對于這種新業態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在泉州市海絲金鳳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永松看來,超市餐飲化還只是一種進化,基于大賣場基礎的深度迭代,目前還處于觀察階段,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還有待證明。不過,隨著新零售模式的發展,注重線下體驗已經成為主流。
這其中的不確定性讓市場充滿無限想象空間。有些餐飲從業者覺得還需觀察,但也有部分覺得是未來的趨勢。在不二齋餐飲管理公司董事長黃文嘆看來,超市+餐飲符合未來餐飲的消費趨勢。隨著80后、90后年輕消費者成為主要消費力量,解決早中晚三餐的方式由“上一代的購買食材烹飪”逐步向“熟食化、餐飲化”方式快速迭代。黃文嘆表示,“這種業態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的選擇。”
在新一輪的零售變革中,整個行業都開始了創新之路。傳統的大賣場也不得不開始求新求變,尋找符合自身發展的餐飲化之路;傳統餐飲從業者也同樣開始求變,定位于大眾消費的輕餐飲也成為他們的轉型方向。上個月,大喜麻辣拌在南益·美歲天地Merryseason每時美季亮相,小小15㎡的空間,消費頻次高,日均營業額近萬元,預計今年年底將在泉州各縣市區完成30家店的拓展,如此有效急速的擴張,引起了記者的關注。記者了解道,“大喜麻辣拌”這一品牌由“歡喜就好”餐飲投資有限公司開創,而“歡喜就好”的幾位創始人分別來自意淇、莓超瘋、不二齋。
單個企業的調整,可能是為自身贏得了一個喘息的機會,謀求長久的發展,則必須要整合多方面的優勢。“我們希望通過集合的力量,來幫助更多的創業者快速地找到方向,給予他們幫助,正是基于這一思路,‘歡喜就好’得以成立。”意淇港式下午茶聯合創始人林偉偉告訴記者,“大喜是‘歡喜就好’聯合創食行動的第一個品牌,抱團經營讓我們在成本把控、聚客能力、服務能力等方面打造強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