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顛覆到融合,互聯網電商和實體零售的關系在不斷演變,而“新零售”似乎成為互聯網電商落地、實體零售觸網最佳結合方式。
對于銀泰商業來講,作為阿里巴巴新零售版圖中的重要一員,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在新零售方面采取的一些新玩法、創造的新業態,頗受業內關注。
當前銀泰商業的新零售已由概念進入到落地階段。在新零售的趨勢下,銀泰商業在該領域嘗試了哪些新玩法?其在重構人、貨、場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效果如何?阿里巴巴成為銀泰商業控股股東后會為其探索新零售方面提供哪些支持?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銀泰商業CEO陳曉東。
構建數字化會員
“在于解構又重構了傳統零售中的人、貨、場關系。”陳曉東對于新零售的理解是——“人”重構主要是構建數字化會員,“貨”重構的重點是將實體門店的商品數字化,“場”重構在于為顧客提供更加優質、個性化的服務。
具體展開而言,通過數字化改變了銀泰和會員的交互方式,實現商場和顧客的雙向交互,顧客通過APP可以對門店、商品實時反饋、實時評價;“貨”的重構就是講百貨商場幾千萬的SKU數字化,并上翻至線上,這是重構最難的環節;對于“場”的重構,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得以窺見,比如在銀泰門店,顧客可以通過APP找車位,找專柜;可以通過APP開電子小票、開電子發票等等。
“銀泰商業有自己的APP,目前已有超過200萬的數字化會員,未來將有更多會員實現數字化。”陳曉東說,在數字化會員基礎上,推出了中國百貨業首張數字化付費會員卡——INTIME365,上線運營3個多月用戶滿意度很高。
據了解,今年8月1日推出了全國百貨業的第一個付費會員體系——INTIME365,即顧客每年交365元會費,即享受全場商品折上九折優惠、專享停車位、專享商品等,未來的優惠和服務也都會集中釋放給付費會員。“我們先想著讓顧客開心,然后掙錢的事放到下一步。賺錢是好企業的副業。”
此外,在線上線下融合方面銀泰商業也創造出許多新玩法。以最近新推出的“東東搶”為例,商品從原價起拍,每隔一段時間降低一次價格,參與者可以隨時搶拍,直至降至底價。拍賣iPhone X這樣的商品時,經常有幾萬人在線上參與、圍觀。
探索新零售
實體零售在“觸網”時通常會遭遇物流體系不完備、互聯網人才匱乏等問題,而互聯網電商在“落地”的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不懂實體零售的尷尬。而銀泰商業私有化之后,阿里巴巴成為控股股東,無疑讓其在打通線上線下壁壘,踐行新零售方面占了優勢。
今年上半年,銀泰集團私有化完成,阿里巴巴成為控股股東,在其數字化重構過程中,阿里巴巴也給予銀泰在數據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呈現在顧客面前的新項目,比如生活選集家居館、ONMINE零食館等基于大數據選址、選品,對項目前期規劃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此外,銀泰與阿里共同打造的喵街APP也為銀泰在商場運營、會員運營、全域賣貨等方面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
除了構建數字化會員體系的探索外,銀泰集團還不斷在產品供應鏈方面探索。其通過優化、提升供應鏈效率,增加廠商互動,以及引入先進科技等手段,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壁壘,讓人、貨、場之間的互動更加有效、有趣。
“很多實體企業在遇到‘雙11’時,都是各種焦慮,不敢擁抱,基礎設施不足是重要原因。”陳曉東說,“銀泰的方式是擁抱、融入和開心。這兩年我們在技術架構方面的改革、投入大概九位數以上。”
陳曉東認為,在新零售的趨勢下,百貨公司要“補課”,首先要回歸,成為零售要素;再從-1到0,推動人、貨、場的數字化,未來,如果百貨公司缺乏零售要素,就極可能出局。銀泰商業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三個階段去重構實體商業,最終目標是成為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當然,我們不僅是思考者,更要成為行動派,探索新零售,歷練真本領。”
本文轉載自中國經營報,作者李向磊,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