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上海思南公館誕生了一家特色快閃店——思南書局·概念店,該店30平米的空間藏有超3000冊圖書,被譽為“最文藝快閃店”,從11月5日一直開放至12月31日。除了堪比網紅店的設計外,每天一位駐店作家,60天60位作家分享人生讀書智慧,更是為這家快閃書店帶來了超高人氣。
(圖片來源:網絡)
在上海,幾乎每個月都有快閃店面向市場。從香奈兒、Burberry、YSL等奢侈品大牌,到喪茶、同道大叔等網紅品牌,及線上網絡品牌、明星品牌,快閃模式早已成為潮流。今年雙11期間,天貓聯合各大品牌在全國12個城市開出60家新零售快閃店,PAGOO攜手6個互聯網品牌在蘇州中心同時開出6家“社群零售店”,更是將快閃店變為熱門話題。
快閃店為何如此火熱?能夠為商場帶來哪些實際價值?是否會為商場帶來負面影響?是否所有業態都適合這一模式?
消費需求刺激快閃店增多
公開資料顯示,全球第一家快閃店于2003年在紐約誕生,用于銷售限量版Dr.Martens,直至2012年才在中國開出第一家店。此后,快閃店業態數量逐漸增多。
北京九宜城商業管理公司提供的一份快閃店發展報告指出,2015年,快閃店開始爆發式增長,平均每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預計至2020年,中國的快閃店將超過3000家。
與國外設置在街頭不同,國內的快閃店多開在購物中心內,比例高達65%以上。
九宜城認為,除了品牌推廣、“低試錯成本”、為商場引流、提升媒體曝光度等直觀目的外,快閃店對中國商業還將有更深層次的影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開店模式,將成為中國商業從業者的一個實戰陣地。
以興業太古匯為例,從今年5月4日開業來,便開設了星球大戰、Beats X LINE FRIENDS、BabyNes®12+貝睿思TM、凱歌香檳快閃店、GODIVA等多個快閃店。在項目方看來,除了直接收益,品牌的持續更新及增加垂直消費受眾,對購物中心而言更為重要,品牌也可以根據快閃店的營銷狀況來觀察哪些產品更受消費者歡迎。
睿意德發布的《中國快閃店研究報告》則顯示,1個優質快閃店的聚客效果相當于1個IP展覽、2個影院或6個連鎖餐飲。JBC董事長Joe Purifico董事長表示,快閃店平均為購物中心帶來10%—15%的營業額增長。
但所有業態都適合開快閃店嗎?對此,興業太古匯運營方認為,不論是時尚潮牌、特色餐飲店或者其他業態,一家設計獨具匠心的快閃店都能為商家迅速積累話題,獲得關注,重要的是尋找符合商場定位的品牌,并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新穎消費體驗。
T3傳播機構旗下PAGOO商業平臺高級客戶經理龔思雯則認為,從業態劃分是否適合做快閃店是比較局限的,只要有消費需求,均可以嘗試做快閃店,甚至按照人群喜好、人設劃分也可以挑戰快閃店。
“因為志同道合的人,在某一特定環境下,更愿意去消費,在消費者主權時代,掌握需求才能營造出現象級案例。”龔思雯說。
購物中心如何兼具快閃并保持顧客粘度?
集結了250個零售品牌的興業太古匯十分重視快閃店。商場提供超過10多個活動場地,為各類品牌做快閃店,或是根據商場的季節性活動作為主題店鋪,以期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有效打破商場品牌越來越同質化的局面。
但就整個市場而言,“快閃”之后,也不可避免面臨一些問題。最為常見的是,不少商場中的店表面為快閃店,實際上做的卻是“大賣場促銷活動”。
其次,如何將短期的投入熱度持續,始終使客戶對快閃忠誠,避免集中過度引起審美疲勞,需要打開新思路、新玩法,成為一道不可忽視的“門檻”。
(圖片來源:網絡)
對于引入快閃店的商場而言,頻繁更換快閃品牌,固然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感,但在上海市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看來,快閃店開業時間較短,如果消費者在快閃店中購買商品后,遇到質量問題后找不到快閃店,就需要商場聯系快閃品牌或者先行賠付,保障消費者權益。
“這種主要是銷售型快閃店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對于體驗型的快閃店,一般不存在這種問題”,齊曉齋補充道。
基于此,購物中心在引入快閃店時,應該有所篩選,除了新鮮感,還應該考慮品牌的信譽度,保證消費者與快閃品牌、商場之間的粘度。
為避免審美疲勞,品牌推廣型快閃店將更多精力投入在場景設計中,也愿意在裝置藝術上投入更多成本,但商場階段性更換這些品牌時,難免對內部環境造成影響。對此,越來越多的商場引進盒子式的快閃店,這些快閃店有固定的道具、可移動、易拆卸、易組裝,基本上不會對商場產生影響,雙11期間的多個天貓快閃店也大多采用這種方式。
快閃店將走向社群經濟?
相較于知名度高的品牌以快閃形式進行市場推廣,小眾品牌或者網紅品牌,更多是以快閃作為開店試水的途徑,以實體店的經營方式嘗試運營。但是這些實體經驗較少的品牌,缺乏良好的運營管理能力,突如其來的快閃模式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亟需更好的平臺、機構幫忙提供服務、相關建議和運營經驗。
(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雙11”,總投資約180億元的蘇州中心迎來開業,除了30%品牌首進蘇州市場,6個風格迥異的“社群零售店”也成為“互聯網”業態的一大亮點。
贏商網了解到,PAGOO集選了虎撲、好東西、印物所、藝團兒、音樂畫布、阿貍為合作方,通過“社群零售店”的模式,在總計1500平方米的店鋪面積里,用20天時間打造了6家不一樣的“快閃店”。
與一般的品牌快閃店不同,PAGOO打造的是“社群+造物+場景”的“網生品牌游擊戰”,打造線下實體、線上社群合流的效果。
在龔思雯看來,在未來三至五年內,真正將社群經濟帶入線下實體,才能受到需求更挑剔、更垂直的消費者關注。
本文轉載自贏商網上海站,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