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發展至今,從單一的零售“脫胎換骨”,體驗為王的理念正逐漸成為主流。于是,購物中心開始不遺余力的將各類體驗元素引入,著力打造一個除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間。
萬變不離其宗,購物中心的一系列舉措都是圍繞消費者,盡量去挖掘消費者現有或潛在的需求。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10月10日發布文章稱,“賣體驗”已成中國購物中心的生存之道。
但中國購物中心市場仍然難以擺脫“千店一面”的枷鎖,為了突破這一枷鎖,以體驗為主要賣點的各類新興業態在購物中心中蔓延開來,主題空間也由此應運而生。
時間型消費時代的衍生品
在當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在商業發展進入疲軟狀態下,引導消費觀念由“產品消費”向“時間消費”轉變舉重若輕。
不難發現,大多數主題空間的構成,如天津大悅城的“騎鵝公社”、上海大悅城的“摩坊166”、南京新視界潮流迷你MALL的“新界8拾8”等等。它們不僅是為了通過新奇的體驗和業態來吸引消費者駐足,激發小眾圈層的共鳴。同時也為了讓購物中心在買買買的基本屬性上,擁有更深層次的內涵。
2017年7月,北京主題空間陣營又添新兵,位于中糧萬科半島廣場2層的“有氧公社”正式開業。“有氧公社”倡導“慢里快活”城市生活理念,在奮發向上的都市“快”節奏里,也有安逸閑適的“慢”生活哲學。
“有氧公社”相關負責人向筆者解釋了“慢里快活”的一詞的深意。“慢里”引入各類文化生活品牌,為繁忙的都市注入美好的生活理念。“快活”是健康快樂、并愉悅的生活。
當時間消費逐漸取代產品消費,顧客才能在購物中心里靜下來享受“慢生活”。“有氧公社”的出現就是希望消費者能在購物中心中有一個消磨時間,并且環境舒適,回歸自然的空間。
當綠色生態融入購物中心
當空氣質量、人類生存環境越來越受到關注的今天,作為公共生活和消費空間的購物中心也開始考慮綠色環保問題。綠色商業代表著一整套新型的運營模式和一條取代原有粗放式發展模式的精細化道路。
“有氧公社”的內部設計以綠色自然為主導,從地面到天花,從走廊到通道,隨處可見自然之美,藍天白云、小溪潺潺、鳥語花香。
“有氧公社”所處區位從2015年項目開業以來就一直閑置,直到2016年,項目方開始考慮將這個區域打開。但由于“有氧公社”區域位于主動線末端,巨大的面積成為全層的阻隔,無法實現環形通道,必須要進行合理優化才能使這個區域發揮價值。于是,經過長時間的商議和思考,項目方決定打造一個以綠色自然為主題的空間。
為了真正的回歸自然,打造購物中心里的“城市氧吧”,筆者了解到,“有氧公社”特別裝置新風系統以達到凈化空間的目的,同時將歐舒丹的精油添加進新風系統中,讓整個空間散發著雨后自然的清新之感。
“有氧公社”主題街區綠植覆蓋率高達60%以上。水系環繞+原木+綠植,流暢弧形動線,呈現自然原生態的購物感官。原木樹皮包裹的裝飾樹木,真實綠植裝飾的植物墻,潺潺流水中卷出的霧氣,所有的裝飾材料都是真實的,所有的一切都為了更好的還原自然之感。
主題空間的硬實力
在中國各地的購物中心,撇開表面的建筑特色不談,其中的結構或多或少都是一樣的。既然為了差異化競爭打造了主題空間,在品牌和業態布局上自然要擺脫傳統購物中心同質化的問題。
據了解,“有氧公社”在業態組合上,匯集了30個特色品牌商戶,涵蓋創意科技、家居生活、美食餐吧、音樂咖啡、藝術培訓、天然手作、親子娛樂等多種業態。
筆者走訪時發現,“有氧公社”內一部分品牌是傳統購物中心常見的品牌和業態,如餐飲品牌云海肴、刀小蠻;零售品牌Converse、New Balance等。當然也有一部分不常見的品牌和業態,如街舞體驗館、最美證件照等。
“有氧公社”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項目區位條件的制約,“有氧公社”的目標客群主要是周邊3至5公里范圍內的家庭消費群。為了更好的服務這類人群,“有氧公社”內的品牌篩選經過了深思熟慮。其中一部分品牌是項目以品牌孵化為目的而引入的,如最美證件照。
隨著海馬體照相館的走紅,購物中心內的照相館已經成了香餑餑。因此“有氧公社”堅持要引入時下正流行的照相館,但知名品牌的照相館往往拒絕五環外的區位。所以項目方通過走訪找到了一家房山當地的照相館,經過多次洽談,最終將一家原本的街鋪帶到了購物中心。不負眾望,該店開業兩天就成為了“有氧公社”的單店銷售冠軍。
想要讓消費者提升駐留時間,提高體驗式業態占比是第一步。持續的運營增加主題空間話題感同樣重要。“有氧公社”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為了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精神層面的享受,“有氧公社”未來會不斷策劃出與空間定位相符的主題活動,讓消費者的時間消費的更有價值和意義。
“有氧公社”開業至今三個月的時間,租金和客流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開業當日客流便突破5萬人。可見,主題空間是讓消費者融入購物中心,留在購物中心的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