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下載體的新零售,被譽為“正在開往春天的列車”。眨眼間,2017年只剩下兩個月,各種新業態、新角色、新內容、新關系、新理念構建而成的新零售,在這一年大放光彩。比如自帶流量的網紅“喜茶”、“超級物種”和“盒馬生鮮”,新興的消費人群和從業人群引發的“小米之家”等。
在眾多細分領域中,從資本層面看,率先跑出的無疑是無人零售。截至目前,無人零售領域(包括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貨架等)已經獲得融資超過30億元,且熱度仍然未有減退的跡象。對于這個領域,投資人如何看待其現狀和前景?新零售還有哪些細分領域有投資機會?日前,在由清科集團、投資界、新芽空間主辦的投資界沙龍上,多名業內知名人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新零售應平衡供應鏈端和需求端
回到新零售的本質,在投資人眼里,究竟新零售是什么?來自創大資本的蘆進表示,所謂的“新零售”,相比傳統零售,就是成本結構發生了大的變化。回到商業的本質,十年前,實體經濟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線下流量成本提高,從而讓線上的阿里火了,當時線上流量成本幾乎為0,當時的叫法也是“新零售”、“新電商”。到了今天,線上流量紅利消失,線下流量獲取成本反而降低了。事實上,商業本身沒有變化,在他看來,未來幾年,線下流量的租金一定會上漲。
“現在所謂的新零售、新業態,我一直覺得不是新,而是成本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造成今天又回到了線下而已,可能未來線上線下是一個融合打通的過程。”蘆進說。
旦恩創投李靖則直言,從做投資的角度來看,他們挺怕“新”這種字的。“對于投資人來說,這幾年投資真的不太好干。為什么?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太快了。一陣風,把一只豬吹上來以后,我還沒等到有人接盤的時候,這個豬都掉下來了。”李靖說,正是因為上述情況的經常發生,所以在看新零售行業時,必須回歸到零售的本質。
他認為,零售的本質,第一是如何真正提升供應鏈上的效應,第二是怎么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而新零售的“新”,就是在于消費群體的變化,導致社會消費觀念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在供應鏈端和需求端,尋求到一個新的業態和服務,去滿足這種需求的變化。“所以我們希望能投到一些穿越現在經濟周期的好的消費品類,或者新零售產品,這個資產最好不要太新,不要今天吹起來了,明天就掉下來了,而是能夠穿透未來五到十年的投資周期的。”
無人零售虧了也要投
對于近期大火的無人零售,天圖投資湯志敏坦言,天圖投資花了很大的勇氣也投了一個項目,而且是“虧了也要投”,原因就是無人零售是新興零售或者創新零售領域。對于專門投消費品的天圖投資而言,新事物來了,只要看好是大方向,不投的話就可能是虧。“一般的先是質疑,覺得這個肯定不行,拿了就走。第二是觀看,看熱鬧,看怎么死。第三個是少量的參與。第四個發現是這么回事。”湯志敏說。
但在這個領域的創業投資過程中,湯志敏認為,當中存在很多坑,包括技術、資本、網絡效應等。在他看來,現在無人零售領域的創業投資,不少是跑馬圈地的,大部分的創業者原來都是通過電商、地推、團購等領域出來的,而有的投資團隊也愿意投資他們。“核心還是要滿足消費者的場景需要,說白了消費者在辦公室里面到底消費什么,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其次,在滿足的同時,是不是最終能賺錢?能夠持續?這又牽扯到企業本身選品的問題,即在達到消費者需求、食品安全的基礎上,能夠低成本獲得毛利。”
湯志敏判斷,無人貨架的跑道肯定很大,但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當中會經歷大浪淘沙。“從投資的角度或者創業者的角度,都面臨著未知數。”
蘆進也同意無人零售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他并不擔心技術問題。在他看來,現在的技術已經有很多比較成熟的方案,不管是視覺方案或者RFID技術方案,都不是難點。“難點在于存活,有沒有很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如何做好庫存和選品。”
他提醒,對于創業者而言,無人零售未來這么多的毛細血管,最難的就是創業者選擇了周轉很高的產品。“如果周轉不高,那放在那里的固定成本肯定是有的。其次時間一旦長了,特別是生鮮,其損耗成本也很高。所以第一是選品,第二是供應鏈的管理能力。”蘆進表示,供應鏈管理能力是需求管理,即預測消費者每天需要什么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