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0日發稿,共有115家上市房地產企業披露今年三季報,其中有4成房企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出現同比下降,有16家房企出現虧損,在前三季實現盈利的房企中,有14家實現同比扭虧。
房地產業觀察人士指出,房企前三季度業績實際上比預期的要好,雖然調控政策頻頻收緊,但是房企的經營狀況目前并沒有受到很大沖擊。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樓市出現分化,“一二線啞火,三四線還不錯,如果布局得當,房企今年獲利甚至可以超過去年。”
財匯大數據終端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發稿時間,136家A股上市房企中,已有115家披露今年三季報。其中,68家房企前三季營收出現同比增長,47家營收出現同比下降,即收入出現下滑的房企占了4成。
其中,三湘印象、中交地產前三季度營收同比降幅超過76%,三湘印象表示,前三季度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本期交房結轉收入減少。另外,綿石投資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幅較大,達3836.63%,該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下屬房地產二級開發項目“綿世•溪地灣”四期部分交房結轉利潤。
從凈利潤指標看,115家上市房企中,共有16家前三季出現虧損;另外,在前三季實現盈利的房企中,有14家為“扭虧為盈”。其中,海德股份、榮安地產、粵泰股份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較大,分別達33倍、22倍、12倍。
根據榮安地產此前披露的半年報,該公司目前主要房地產開發項目位于寧波、杭州、嘉興、重慶等城市,且前期土地取得成本較為理想。該公司在半年報中透露,上半年公司的策略是:抓住市場不斷攀升的有利時機,加速推盤,加大銷售力度,快速去化,加快資金回流。為此,榮安地產上半年簽約銷售住宅1199套,實現住宅簽約收入26.91億元。
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對記者表示,今年樓市的特點是分化,“一二線啞火,三四線還不錯,如果布局得當,房企今年獲利甚至可以超過去年。”
一線城市以上海為例,根據上海市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今年前9個月,上海市房地產開發投資2709.6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7.6%;商品房銷售面積1306.25萬平方米,下降34.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044.34萬平方米,下降30.7%。
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總體而言,房企前三季度業績實際上比預期的要好,雖然調控政策頻頻收緊,但是房企的經營狀況并沒有受到很大沖擊。
嚴躍進表示,一方面,在調控政策下,銷售均價沒有出現實質性的下降,即更多的是幅度出現減少,所以對于房企銷售業績的沖擊影響不大;另一方面,很多房企此前的布局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布局比較多的房企,盈利指標和現金流指標都還是健康的,短期內很難看出沖擊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115家上市房企中,有113家披露三季度末預收賬款。其中,三季度末預收賬款同比出現下降的有55家,同比出現上升的則有58家。具體而言,萬科A、保利地產、綠地控股、華夏幸福三季度末的預收賬款均超過1360億元,而三季度末預收賬款低于1億元的上市房企,則有16家。
一般而言,預收賬款越高,意味著上市房企手中“余糧”越多。盧文曦表示,預收賬款同比出現下降的房企,說明銷售阻力越來越大,這一指標和統計局公布的銷售數據同步,即銷售增速越來越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9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1.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0.3%,增速比1-8月份回落2.4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9.19萬億元,增長14.6%,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
“以前(樓市)分化不明顯,現在越來越顯著,房企洗牌越來越近了。”在盧文曦看來,經過分化之后,房地產市場集中度提升會越來越明顯,業績不好的房企賣項目、賣土地,進而被兼并,這種現象可能會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