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和歐美國家,諸如共享單車、Airbnb、Uber等共享經濟服務對人們來說并不陌生。而在日本,則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在線租賃包具、衣物、飾品等時尚用品及奢侈用品的“共享時尚”平臺。用戶根據各平臺的規則,每月繳納一定的租金,即可租用自己挑選的服飾用品。
專家表示,低迷經濟形勢下,部分日本人有限的購買力和對奢侈品的旺盛需求讓此類平臺有了容身之處。然而,日本各行業現有的經營模式早已成熟,在租房、打車等公共服務行業中,法律法規的健全使得各大共享經濟平臺在拓展市場時受到了不小的阻礙。
“共享時尚”興起
就讀于東京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黃夢溪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畢業典禮的時候,天氣很冷,我當時想要一件皮草小披肩,但是我平時不會穿這樣的外套,所以并不想為此特地買一件,就找這樣的平臺租。”
黃夢溪口中的租賃平臺是MyCloset,其服務的目標客戶群體是20至50歲的女性,平臺上衣服的租賃金額按其價格高低被分為四個等級,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除此之外,用戶還可以選擇配飾進行搭配。
事實上,除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派上用場外,“共享時尚”服務也成為了一些用戶的日常需要。“有些人會定期租借當季最新的款式。”黃夢溪稱。
Laxus是一家成立于2015 年的在線租包公司,發展至今,它已成為日本最大的在線租包平臺。其租賃條款顯示,用戶在APP上注冊后,每月繳納6800日元(約397元人民幣)的租金,便可在52個品牌、將近2萬款包袋中不限次數和時長地任意租賃,租賃期間產生的運送費用也不用承擔。Laxus上的包具多數來自愛馬仕、普拉達、香奈兒、古馳等奢侈品牌,平均價格為30萬日元(約1.76萬元人民幣)。
Laxus首席財務官Shogo Tanaka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郵件采訪時透露,Laxus提供的包具大多來自于二手市場,“我們內部有31位經過嚴格訓練的鑒別師,來評估這些包具的質量是否可靠。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經驗和知識鑒別假貨。”
Tanaka稱,除了自行采購包具外,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Laxus還上線了C2B2C模式的租賃服務Laxus X。擁有閑置的奢侈品包具的用戶可以成為借方,將包具交由Laxus X進行運輸和清理服務,并最終送至租方手中。成功將包具借出的用戶可以得到每月2000日元(約117元人民幣)的收入。
疲軟經濟、旺盛需求催生租賃平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程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日本奢侈品共享租賃平臺的出現,跟其經濟的整體變化有關。 程華指出,日本人對奢侈品的需求非常旺盛。據法新社今年4月報道,日本每年頂級奢侈品品牌的營業額可達227億美元(約1506億元人民幣),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奢侈品市場。“上世紀70、80年代日本人收入水平迅速增長,購買奢侈品成為一種時尚,日本國內積累了一大批奢侈品粉絲以及Vintage(經典款式)的藏品。但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以后,日本至今沒有走出經濟低迷的陰影,國民收入水平停滯不前,整體消費低迷。因此租賃就成為一種滿足人們對奢侈品的需求的不錯方式。”
“現在日本年輕人經濟壓力都挺大的,如果想要背好看的包,還想每天換不一樣的款式的話,租包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黃夢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Laxus稱,其80%的用戶年收入都在600萬日元(約35萬人民幣)以下。Tanaka在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郵件中表示,對于這些用戶來說,購買奢侈品品牌的包具會帶來更大的經濟負擔,租賃則使其能夠不斷地使用不同品牌的產品。“Laxus希望通過建立這樣一個共享經濟的平臺來滿足大眾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程華指出:“日本市場幾乎沒有假貨。不像中國奢侈品市場的部分需求可以通過質量還不錯、價格可以接受的贗品得到滿足。” 而這也是此類平臺在日本能夠有機會“站得住腳”的原因。
共享經濟在日本迎來春天?
不過,日本研究機構Rakuten AIP在今年4月發布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日本人對于各種共享經濟服務的接受程度都遠不如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從共享汽車到共享租房,都只有不到5%的受訪者表示曾經使用過此類服務,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受訪者對此表示自己“從未聽說過”。
程華分析稱,共享經濟在日本表現欠佳,原因是日本一些領域的監管很嚴格,創新性業務的發展空間有限。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也指出,“不論在哪個領域,(日本共享經濟)稍微邁一步,馬上就會受到法律的限制,再往前走一步都很困難。”
另一方面,程華指出: “日本民眾整體來說性格比較謹慎,厭惡風險,而且老齡化嚴重,消費者平均年齡較大,這也從市場需求方面限制了(共享經濟)的發展。”
因此,對于Laxus等共享租賃平臺來說,如何獲得更多的客源是其最重視的問題之一。在已基本完成線上布局的同時,為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此類共享租賃平臺也將逐漸拓展到線下。
日本的手表租賃平臺KARITOKE STORE的實體店于今年9 月 1 日在大阪正式開幕;而Laxus的投資者之一、日本大型百貨集團OIOI丸井也正式宣布與Laxus達成合作,Laxus將從11月起在東京開設快閃店。客戶可以走進店內,試用各款手表或包包,再決定是否需要租用。Tanaka對記者坦言,如果只局限于線上平臺,Laxus將可能失去許多不熟悉此類服務的潛在用戶。
對于日本共享經濟的前景,張季風表示,共享租賃平臺在日本的出現,對日本的各大行業來說是一種經營模式的改革,“日本這方面的改革比較慢,要是能做好的話,對整個日本經濟是有戰略性影響的,對于日本年輕人的消費模式來說,也是一個福音。”
總部位于東京的矢野經濟研究所(Yano Research Institute)預測,包括“共享時尚”在內的日本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將從2015財年的285億日元(約17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0財年的600億日元(約35億元人民幣)。
而程華的態度則更為樂觀,她坦言:“日本國民整體而言很守規矩,共享經濟業務在發展階段會較少受到國內諸如共享單車屢遭破壞、亂停車等問題的困擾。如果能在日本市場找到有需求、不違背現有監管規則的業務,日本的共享經濟仍是非常有前途的,奢侈品的共享租賃平臺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本文轉載自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翟少輝,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