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国产女主播一区二区-中文字幕人乱码中文字幕|www.hz-victory.com

`
行業新聞

50年沃爾瑪、30年無印良品 零售業的變與不變分別是啥

來源:虎嗅網       作者:虎嗅網       時間:2017-09-29

      消費升級這枚硬幣有兩個面。

  第一面是我們熟悉的品牌升級、品類升級和渠道升級。舉例來說,就是你從在街邊的無名炒貨鋪買炒葵花子,變成從淘寶上的三只松鼠旗艦店買各種堅果。它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我們看得見、摸得著,也說得多。

  另一面是物流、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升級,偏后臺,大家比較少講到。但其實,第一面的變化必須要疊加在這一面升級的基礎上。

  講兩件和吃有關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百年前,牛奶還是奢侈品,只有住在養牛場周邊 50 公里的人才能夠喝到。直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低溫殺菌技術進步,出現了方便運輸、存儲的利樂包裝,牛奶才可以運輸到成百上千公里之外的地方。

  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國有兩家企業引進了利樂包裝,很快就從地方品牌成長為全國乳業巨頭。這兩個品牌是伊利和蒙牛。

  第二件事情是,十多年前,我們偶爾才會從商貿市場的小攤販那里買一些熟食、鹵制品來吃。隨著消費能力的提高,我們逐漸希望經常能在家里吃到鹵制品,還希望這些東西不含防腐劑,更健康、更新鮮。

  有個商家敏感地捕捉到了這種需求的變化,并想辦法改進了后臺供應鏈。他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研究了充氮氣的保鮮包裝,讓產品在不添加防腐劑、不用冷凍的情況下,7 天內可以保持比較好的口感,不會顯著丟失水分。同時,中后臺的屠宰、切割、清洗、烹制等步驟也變得工業化了。

  這個品牌就是后來遍布大街小巷的周黑鴨。

  這兩件事情的共同點在于,技術的進步優化了商品從生產、流通到銷售的過程,使得一些原來看起來不切實際的用戶需求得到了滿足。掌握技術的品牌,也順勢成為了大品牌。

  吃和喝是人類維系生命的基礎。今后,我們對吃和喝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從這個意義上說,食品行業還有非常大的升級空間。

  我們投資的信良記就正在食品供應鏈升級方面做一些嘗試。他們在山東、湖北等地建立了 20 余萬畝的自有養殖基地,聯合 5 家加工工廠,生產小龍蝦等標準化產品,再通過冷鏈供應給合作餐飲商家。

  這些產品都用了「秒凍鎖鮮」技術,餐廳拿到手之后,簡單加熱一下就可以出售了,渠道和人工成本降低了,產品穩定性提高了。

  在吃、喝之外,這兩年我還遇到很多家居領域的創業者,說自己想做線上的宜家。他們看到了中國家居行業崛起的契機。人們對家居產品的消費需求持續增加。從牙刷、毛巾到擺件,大家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如果我們關注硬幣的另一面,就會發現被大家當作樣板的宜家,最初嶄露頭角并不是因為它的體驗好,而是因為它找到了對的供應商,把家具變成運輸時能壓扁、之后可以自行拼裝的平板狀。這就極大地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配件供應效率和庫存效率,也帶來了足夠大的毛利空間。

  我們最近投資了一個由 ODM 工廠轉型做生活家居品牌的項目。這家公司之前給上百家國外企業做了十四年代工,現在,他們已經積累了強大的供應鏈和很好的設計基礎,在產品性價比方面非常有優勢。

  各個行業里的好品牌,基本都是在供應鏈中找到了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間,才能夠帶來一些所謂的用戶體驗端的優勢。如果它只顧及前臺,沒有順應著解決產業鏈問題的話,多半會被淘汰。

  Q:這里向大家請教一個問題,在你所在的行業,技術的發展給哪些品類帶來了變化?有哪些品牌因此受益?

  產業鏈基礎+新生活方式=?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誕生了立頓紅茶和蘇格蘭威士忌;20 世紀 50-70 年代,在美國,迪士尼、可口可樂、沃爾瑪、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等品牌相繼誕生或迎來快速發展;7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中期,在日本,無印良品、松下、索尼等品牌出現或開始迅速擴張。

  這些國家在不同周期孵化出知名世界級品牌的共同前提是,國家的體量足夠大,生產力水平的增加和生產規模化帶來了 GDP 的增長,從而拉動了消費。

  中國目前人均 GDP 已經超過 8000 美元。人們用來消費的資金變多,社會需要解決這些資金的去向。另一方面,國家生產力水平提升,產業更傾向于標準化、工業化,讓大眾的消費選擇范圍大幅度增加。

  如果某個消費品類能夠成為新生活方式的代表,且它的產業鏈基礎又足夠支撐它升級的話,那么這個品類很有可能出現世界級的品牌。

  這種變化已經在一些行業發生了,比如我們今天非常熟悉的智能手機行業。

  90 年代中期,我們還在用傻瓜手機,自己也沒有足夠好的無線通訊技術,要靠鼓勵外國廠商在華設立合資公司才能引進來先進的技術。

  到了 2002-2007 年這段時間,我們逐漸把生產力要素的優勢轉換成生產制造成本的優勢,變成世界手機工廠。也是在這個階段,山寨手機快速崛起占領市場。等到 2010 年智能手機開始引導新生活方式時,我們引進了整條供應鏈。

  現在,我們在這條跑道上有了華為、小米、Vivo、OPPO 等國產品牌,并且他們已經從前年開始陸續出海,到東南亞、中亞、非洲、歐洲市場發展。

  對于百分之六七十的消費品品類來說,中國都是最大的生產國,有最好的產業鏈基礎。這些領域理論上都存在升級機會。

  Q:在你看來,哪些品類有可能成為未來新生活方式的代表,同時還有升級空間?

  從「小白用戶」到「行家」

  講完了供應鏈和產業鏈,我們再來看看用戶這一端的變化。

  大概在 20 年前,我買了人生的第一輛車。那時候可選的車型很少,基本上只有奧迪、桑塔納 2000、捷達和富康這幾款。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都不太懂車,最后買了富康,理由僅僅被它的兩個電動的前窗玻璃吸引了。

  放到現在,即便是對車沒有太大興趣的女性,我相信也能夠說出幾條好車的標準。

  對各個消費品類來說,具備一定的產品優劣判斷能力的用戶的比例都在快速提高。我想這是因為用戶買的東西多了,逐漸就知道了哪些東西雖然價格有點貴,但很值得投入,哪些東西是不值得買的。

  用戶成熟了,品牌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方法來影響用戶決策的難度就變得越來越大。過去,傳統消費品牌在電視上打廣告,不斷強化「我是誰」,把自己和某個品類綁定起來,就可以建立品牌。但現在,中心化媒體的影響力慢慢在消除,廣告渠道越來越分散,包括各種電商平臺、購物 App、視頻網站等,到處都有非常豐富的營銷內容。

  這個時候,用有趣的內容,用更快速、更主動、更高頻率的方式去吸引用戶注意力的能力就變得很重要。這對新品牌來說,是一個脫穎而出的好機會。

  Q:這里有一個小好奇。過去十幾年,你成了哪些消費品類的行家?你是如何深入了解這個品類的?現在你購買這個品類的產品時,都有哪些要求?以及,現在什么樣的廣告才能帶給你觸動?

  如何吸引挑剔的用戶?

  在線下,品牌吸引用戶注意力的難度也同樣在變大。

  回想我們想下館子時,是如何決定去哪家飯館吃的。以前,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好吃」會是最大的判斷標準。但現在,我們站在隨便一條街上,周邊餐飲業態都非常豐富。

  餐館如果只有「好吃」這一個特征,恐怕很難說服我們選擇它,它還需要一些能夠滿足非基礎需求的附加功能。比如海底撈火起來,它最能夠被大家記住的東西不是味道,而是「好的服務」。

  日常買東西時也是一樣。我們買茶、買酒,除了看重它具有飲料的基本功能之外,更看重的是它能夠滿足一些精神需求。

  買酒是在買一種精神享受,不管是眩暈的,還是快樂的、放縱的。買茶也是在買一種精神享受,不管是健康的,還是提神的、安靜的。

  消費水平提高后,用戶對一款商品的需求已經超越了基礎需求本身,非基礎功能正在變得越發重要。這個時候,品牌就需要想辦法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而且這個「不一樣」不能過分小眾化,得是從更大規模的成熟用戶的需求出發。

  我們嘗試總結新消費人群的特征,大致是追求時尚、可愛、有設計感、有溫度的事物,追逐個性又渴望獲得情感共鳴,同時希望可以享受當下,過健康的生活。新零售品牌大體上要能夠滿足他們的這些需求。

  接下來的一個挑戰是,零售行業需要不斷地變化。

  麥當勞和可口可樂在從 50 年代發展至今的每一個階段里,都在盡全力地迎合年輕人的偏好。比如在兩三年前,麥當勞推出了自選口味的漢堡,用戶可以選擇自由組合面包、奶酪、醬汁,以此來應對年輕人口味的變化。

  未來,這種變化的頻率只會越來越高。這也給我們投資帶來了挑戰,因為我們看清了一個趨勢,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

  例如,我們目前在大方向上相信酒、茶品類能夠誕生世界級品牌。這兩個品類具備深厚文化基礎,同時又有產業鏈支撐,還能夠滿足新的消費需求。

  但在茶這個品類里,最后能夠誕生大品牌的到底是茶飲店還是茶的工業化產品?或者是兩者的結合或變異?是奶蓋茶品牌里更有可能走出下一個星巴克,還是茶葉品牌里更有可能走出下一個立頓?這些問題我們現在很難給出明確的答案。

  和創業者一樣,我們只能努力學習,盡量發現那些可能會很重要、但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因素,然后觀察它會不會變成更典型或更長期的因素。

  新零售創業,贏面在哪?

  商業模式不難復制,但優秀的創業者比較稀少。我們看到零售領域比較好的創業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劉強東在創辦京東前,有線下賣 3C 產品的經驗;章燎原在做三只松鼠前,有 9 年線下零售經驗;李劍把他在新辣道積攢的標準化產品管理經驗復制到了信良記;陶石泉在做江小白前做過 9 年金六福總裁助理,管過市場和銷售,這才可以利用傳統渠道來管理,利用互聯網的特征來做新的品牌營銷。

  我們近期投資了無人自助貨架果小美。固然這是一個更貼近消費者的場景,也是更靈活更個性化可運營 SKU 的方法,但更吸引我們的是創始人閻利珉這個人。他在零售端、運營端還有企業管理效率(ERP、SaaS)方面都有成功經驗,有更大的概率能夠取得突破。

  所以,新零售領域最有可能把事情做成的人,大致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在行業里深耕多年,了解產業本質,并積累了一定資源,能力被證實過;

  能夠在消費升級的轉折點上發現并認可一些新的趨勢,了解年輕用戶;

  利用過往的經驗和資源,結合互聯網方法,全心全意做新的事情,成為下一階段的引領者。

  最后,零售品牌想要做成,本質上還是要以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產品為出發點。無論我們看星巴克還是 711 的發展史,都會發現這些偉大品牌在早期階段就已經樹立了非常正確的用戶觀。在有好產品的基礎上堅持發展 10 年、20 年,相信有些品牌可以達到我們今天所難以預期的程度。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