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創新發展是黨中央在我國發展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決策,契合我國發展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對于奪取建成小康社會決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
中國商業地產理論主要奠基人之一、全國商業地產專家、業界有商業地產“教父”之稱的姜新國先生,在論壇上以《商業地產進化和兒童體驗》為主題的講座中說:“互聯網商業時代的地產發生變異,隨著網絡商業的出現,約百分之20的商業遷移到線上銷售,也帶來約百分之30增量的新興業態和融合業態,導致業態擴容。根據阿爾達對現下商業地產的梳理后形成了新商業業態譜系表,共梳理業態大類15個,細分業種119個,具體品類220個。非傳統業態的出現,使得商業地產從滿足零售要求轉變為生活各種需求的轉變,于是商業地產有了新的名稱,比如:城市客廳、市民會所、公眾約會地等等。那么未來商業地產發展的態勢有三大特點:科技成分提高、服務范圍擴大以及優美的商業空間。
據權威預測,未來五至十年藝術教育市場將發展到上千億元,而少兒藝教培訓市場的規模將超出3000億元,并以每年百分之30的速度持續擴張。預計,我國每年參加各類藝術培訓的青少年兒童將超過1億人次。
隨著國內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及中產消費的形成,兒童主題型的購物的崛起是新興的業態。其中三大消費熱點聚焦兒童業態(人口增長、消費增長、教育支出增長),凸顯了兒童主題購物的多盈利性。父母越來越意識到對孩子成長的投資不僅僅是投 入,更重要的是與孩子互動的時間。通過相處,父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近期的心理狀態、觀察孩子的成長過程、及時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作用。維達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顯示:
百分之55.70的父母表示自己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長在3小時以上;年輕父母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90后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實際時間達到4.61小時。相比60后、70后的父母,80后、90后的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更長;80后、90后的父母每天與孩子相處的實際時間也大大超過父母預期的時間。外出活動成為父母與孩子相處的主要方式。隨著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的增加,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過去,父母通常在家中陪伴孩子,比如陪孩子觀看電視節目、輔導孩子學習等,由此帶動的消費相對有限。現在,外出活動已成為父母陪伴孩子渡過童年的主要方式,如親子旅行、外出就餐、外出娛樂等外出活動占父母陪伴孩子時間的比重達到近百分之70。外出活動增加直接的影響就是外出消費的增加,寶貝一人可以撬動全家消費。父母外出陪伴孩子的方式中購物、娛樂以及旅行的方式普遍。
有關人士對青島地區兒童主題購物中心的商機和投資價值進行了分析,著重指出項目定位于兒童主題購物中心,不但填補了目前青島西海岸市場缺乏兒童主題購物中心的現狀,而且還以40000㎡的規模打造了集教育、游樂、購物、美食為一體的親子體驗基地,并融入了瑯琊傳統文化精髓,寓教于樂,讓孩子在充滿教育意義的文化體驗中快樂成長。雖然是打造親子主題的互動型商場,但更多的是打造出一種全新的家庭消費的概念。當外出購物時,兒童消費往往以家庭為單位,通常有2到6位大人陪伴,以前孩子是陪著父母來購物,現在變成了全家陪著孩子來休閑,寶貝一人可以帶動全家人在消費場所增加餐飲、服裝、美容美發等附加消費。研究表明:“傳統百貨商場,人均停留時間1小時;而有兒童業態的家庭購物場所,人均停留時間則是4.3小時。”在商 場呆的時間越長,越有可能產生消費行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孩子父母大部分都是70后、80后、90后,是有購買力的主流消費人群,也是購物中 心爭搶的主流消費人群(25~40歲)。順應時勢,商業地產也開始利用兒童消費巨大的撬動效應發展兒童業態商業。某研究對全國42個城市監測數據顯示,兒童業態商業總面積已達到916.1萬平,在過去五年間增長達百分之538.8。兒童業態在購物中心占比更是由百分之5上升至百分之15,近兩年提升尤為顯著。
飆馬(中國) 商業地產機構認為,未來兒童業態可謂是又一塊“商業新大陸”,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兒童業態的健康、平穩發展必須以科技創新和優質的服務終端成為兒童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才可立于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