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在電商的全面滲透下,線下大型賣場超市的市場被嚴重擠壓,網上商超反而發展越來越好。根據日前貝恩公司與凱度消費者指數合作發布的《中國購物者報告》顯示,過去兩年的線上網購的市場份額實現翻番。在城市快速消費品市場中一路高歌猛進,銷售額增速達到52.6%以上,線上渠道占快速消費品總額的7%。
相比較線上電商的迅猛發展,線下超市的發展就略顯冷清??梢哉f,這個時代沒有互聯網,任何行業都沒辦法生存下去。自從中國的消費從實體轉到網購,僅半年就有121家大型百貨超市倒閉,其中不乏華潤萬家、萬達百貨、沃爾瑪等大型超市,還有很多小的零售業態的百貨、超市、購物中心都計劃關閉。其面臨倒閉危機的最主要原因是盈利能力的退化和持續的負增長。甚至有網友猜測,電商超市是否會全面取代綜合超市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線下超市為了生存也不會“坐著等死”。當下,線下超市為了迎合互聯網大趨勢,將業務不斷與互聯網融合,峰回路轉的事也在發生。實體經濟的機會并沒有完全被剝奪,線下超市仍有翻盤的機會。突破口就在于與電商巨頭“聯姻”能否成功。
超市“聯姻”互聯網
目前,實體超市的經營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說,線下店面有限而快消品行業很大一部分成本是損耗,所以為了降低損耗和儲存方便,進貨一般只會選擇“緊俏”貨,而“緊俏貨”意味著平民化,單一化、進貨數量少,這三個問題極大程度的制約了線下“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的體驗。為了讓受眾擁有“小而全”的購物體驗,超市結合互聯網才是正道。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超市規模的不同,使得他們登上互聯網之路的方式也不一樣。大型超市選擇自建網站、網上商城APP等,中小型超市選擇和電商巨頭合作,入駐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走“小而美”型的社區小業態轉型之路。
除了選對轉型之路,結合線下實際也很重要。記得京東高級副總裁徐雷說過,“電商與實體經濟應當能力互補”。相信未來線上線下結合的趨勢將會增強。對于線下實體零售商來說,進軍線上業務是必然選擇。由第三方力量提供平臺和物流解決方案,實體超市提供倉儲和體驗店,兩者聯手打通線上線下,共同做好零售O2O,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布局三四線,京東占先機
適合的出路才是最好的,京東超市利用自身自建物流的優勢,率先布局三四線市場,避開一線城市競爭的白熱化。這種做法使得它在三四線城市發展速度更快,用戶數已經追上了一線發達地區。由此可見,一旦京東在三四線市場形成更大的優勢,那么京東超市就可以搶占先機,確定最終的勝勢。
京東超市的高速發展和領先優勢,表明了這兩年京東在技術等多方面的積累已經形成了很強的競爭實力,在同時起跑的業務中基本穩操勝券,同時,深入三四線城市的布局也給京東規劃了一個更有前景的未來,相信隨著這一布局的完成,京東會創造更為矚目的電商成就,讓更多人享受到更優質高效的電商服務。實現企業和品牌互利共贏,實現雙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