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了《走進零售新時代——深度解讀新零售》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點考察了天貓等電商平臺引領的新零售浪潮,首次全面定義了新零售的內涵與特點,并就新零售如何健康發展提出了4項指導意見。
《報告》認為,推動流通領域轉型發展,激發商業創新活力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推動“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能提升效率、釋放消費潛力,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經濟增長提供支撐。而以天貓為代表的新零售倡導線上、線下、物流三者融合發展,消減庫存,充分利用互聯網驅動零售新變革。
在各產業投身新零售的進程中,變革了商品流通體系,催生出了新型商業模式,進而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報告》指出,通過新零售平臺每拉動100元的銷售額,將拉動89元的生產和批發產值,僅天貓新零售平臺帶來上游制造業稅收增長近1800億元。
商務部下定義:新零售有“五新”
自去年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在社會資本加持下,無人便利店、實體生鮮店等不斷涌現。
《報告》對新零售給出明確定義,即新零售的“新”表現在由技術變革+需求變革共同驅動下,對零售業全要素、多維度、系統化的改革,并對交易活動中的商業關系、利益關系、組織方式進行了升級。
《報告》同時認為,盡管一些零售商利用互聯網采銷商品,但并沒有改變其作為傳統零售的本質特征。而天貓新零售平臺的“新”體現在5個方面:新角色、新內容、新業態、新關系、新理念。
“新角色”是指像天貓這樣的新零售平臺,在下游洞悉消費者需求,并向上游供應商提供消費者需求大數據資源,進而成為供應商的生產研發活動和市場推廣活動的服務者。
“新內容”是指平臺由商品銷售者變為“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如天貓等平臺利用商品數字化、會員數字化為生產企業、供應商提供新型的數據服務。
“新形態”是指通過清晰洞察消費者痛點,對零售業態的各要素再次進行邊際調整,組成新型經營業態。
“新關系”是指天貓等平臺為供應商賦能,與消費者實現互動和交流,構建平臺與消費者之間深度互動的社群關系。
“新理念”則是指需要適應消費者主權時代的新理念、新模式,通過零售變革更精準地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不斷創造價值。
天貓大數據助品牌按需定制
《報告》稱,天貓等新零售平臺引領了流通革命,觸發了全產業鏈的變革,促進了消費轉型升級,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是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實體零售轉型升級等國家政策的典型示范。
目前,在天貓平臺帶動下,茅臺、五糧液、1919、一輕食品等多家企業積極改造供應鏈以擁抱新零售浪潮。在合作進程中,天貓新零售平臺的大量消費數據為品牌商、零售商提供了研發支持與市場參考。如天貓與雅詩蘭黛深度合作,其新品研發從原本的18個月縮短到9個月;天貓根據消費者大數據分析形成對洗衣機市場的預測,指導海爾跳過9升洗衣機而直接生產10升產品。
《報告》認為,以天貓為代表的新零售平臺成為供應商、零售商、消費者三者中間的潤滑劑。其借助對消費需求的深度挖掘,成為消費者的服務者和需求代言人,并反饋給廠商使其能夠及時跟進市場變化。在此基礎上,新零售讓“按需生產”成為可能,品牌商可以借助平臺的消費信息安排合理的生產計劃。
打通全渠道創造3000萬崗位
新零售不僅給上游制造業帶來了變革,還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效應。《報告》顯示,通過新零售平臺每拉動100元的銷售額,將拉動89元的生產和批發產值。據估計,天貓新零售平臺帶來的上游制造業稅收增長近1800億元。
以阿里巴巴為例,其納稅額從2012年日均1000萬元提高到2016年的日均1個億。依托天貓新零售平臺發展起來的“三只松鼠”,年納稅額增至1.5億元。同時,近百家在天貓平臺擁抱新零售的商家還在籌備IPO。
此前無人便利店等新零售樣本的出現,引發了失業爭論。但《報告》認為,新零售全渠道資源的打通,催生了大量就業崗位。目前在阿里巴巴新零售平臺內,僅內容電商從業者已經超過100萬人,還有電商主播、“淘女郎”,設計師、數據標簽工、數據清洗、數據采集、揀貨員等新型就業崗位被創造出來。2015年阿里零售平臺就產生了直接就業1100萬人,帶動相關就業1900萬人。
《報告》因此稱,“新零售讓潛在的消費者需求被不斷挖掘和分析,這就意味著市場擁有了更多的商機,讓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具備了快速發展的市場土壤,從而使新零售可以創造更多新的工作崗位。”
■ 新零售專家談
商務部陳麗芬:天貓正在重構傳統零售業態
9月11日,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研究室負責人、《報告》課題組組長陳麗芬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零售商超要積極擁抱新零售平臺,在渠道、資源、數據等多方面合作,以打造離消費者最近的“有溫度”的零售業態,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而在這輪零售業變革浪潮中,天貓平臺正是通過重構流通體系,催生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新京報:這次《報告》的實際調研樣本覆蓋了哪些范圍?
陳麗芬:此次調研我們實地走訪了阿里巴巴的整個新零售板塊,看到了零售通、天貓小店、盒馬鮮生多個實際樣本。其中天貓小店讓我們驚訝,它通過阿里零售通平臺,讓傳統“夫妻老婆”店可以直接對接到品牌商和廠家,打通了中間的供應鏈體系,幫助后者豐富了商品、建立了品牌,讓一個單店樣本的銷售額可以增長50%左右。
新京報:為什么以天貓為代表的新零售平臺會走到世界前面?
陳麗芬:國外零售業商業模式非常成熟,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對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積極性不高。但國內實體零售行業各項成本逐步攀升,此前曾出現大量關店退租現象,自身發展出現瓶頸,也一直尋求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模式。以天貓平臺推動的新零售在引導流通革命,觸發了產業鏈變革,推動了消費和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新京報:天貓與銀泰達成了無縫合作樣本,這對傳統百貨中心轉型有何啟示?
陳麗芬:從線上融合趨勢來說,國內百貨中心需要積極與新零售平臺合作,像銀泰借助天貓的消費數據進行賦能,及時了解到消費者需求什么,對整體供應鏈條改造升級。如果依舊是單打獨斗,成功率會比較低。百貨中心依舊有轉型升級的空間,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來改造消費體驗,提高服務。
新京報:如何讓消費數據和實體渠道發生化學反應?
陳麗芬:新零售的一個核心在于“通”,即線上和線下的渠道、資源、數據、服務等多方位無縫打通。從天貓的新零售樣本來看,它的消費數據也融合了多種線下數據資源,如銀泰百貨、盒馬鮮生等。把線上、線下的數據全部接入平臺,融合在一起,從而幫助上游生產企業調整生產計劃、市場營銷等,實現“按需生產”,滿足顧客的柔性消費需求。
本文轉載自新京報,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