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出爐的“2017江蘇最美書店”榜單中,全省共有10家書店入選。其中,我市有江蘇大眾書局常州吾悅廣場店、常州書式生活吾悅國際店和溧陽金谷文教書店3家書店上榜。
據悉,“江蘇最美書店”每年評選一次,旨在展示江蘇省實體書店的靚麗風景和豐富的閱讀活動,引導人們關注和支持實體書店發展,推動實體書店轉型升級。
在“體驗為王”的今天,書已遠遠不止是商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體驗。實體書店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后,以其無可替代的體驗感強勢回歸,并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升級轉型——形成品牌連鎖規模,并逐漸從簡單的圖書售賣場所發展為多重體驗的區域標志性文化空間。
實體書店主推場景式體驗消費
閱讀是個體行為,但創造閱讀氛圍是社會行為——常州正在加快建成“15分鐘讀書圈”。數月前,以“高樓層、高顏值”姿態亮相新世紀的半山書局剛一開張,就聚集了超高人氣。一時間,這里成了各路文青的“打卡”圣地。
走進半山書局,你看到的是躍層空間里高低錯落的鋼結構廊道、高大室內綠植掩映中的后工業LOFT風、橫跨兩層高達12米的半山書墻豐富著空間層次;14樓生活美學書籍搭配創意家居、繪畫陶藝;15樓人文經濟類書籍和各式文創手作;16樓設有小劇場;更有36間分布在四個樓層的獨立書房成為連廊……移步換景,書香中氤氳著探索與想象。
據半山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共采購了10萬冊圖書,自5月28日開業至6月13日的17天里,就售出了近2萬冊書籍,其中人文類占59%。此前,書店方做好了開業后“沒有客流,賣不出書”的心理準備,畢竟在全國實體書店銷售全面滑坡、網絡購書勢如破竹的現實面前,半山的架構和布局只是在表達豐滿的理想。可常州人對閱讀的熱情,讓人始料未及。剛開業時,由于人流量大,為了給進店讀者以舒適的環境、更好的服務,店方一度推出排隊、限流等應急方案。
無獨有偶,坐落于吾悅廣場三樓的大眾書局,店內陳設著大量仿制的青銅器,水池上方照壁上雕刻著春秋時期的龍形浮雕,處處顯示出常州“龍城”的文化特色;春秋的城池、文化的珍藏,讓市民感受到古代文明與現代文化的沿襲;雅致禪意的“黃金屋”架構,將年代的沉積與時代的穿越完美融合。
同樣位于吾悅廣場的書式生活,從裝修到內容都突破常規,螺旋上升的樓梯、觸手可及卻無法跨越的隔斷、大而高深的中庭、多道入口……1000多平方米內,不僅配有兒童區和成人區書籍,更是一個咖啡、花藝、茶點、畫室、劇場的復合文化消費空間。
稍做總結不難發現,上述書店的共同特點,是讓書籍成為將顧客引進店堂的誘因。書店真正賺錢的不一定是書,可能是文創產品、可能是咖啡、可能是甜品,也可能是在這里舉辦活動的場地費、參會費,總之是跟書的氣質相融合的多元化經營。換個角度來說,也可以將這些書店看作是以書籍為紐帶的百貨商店,所倡導的是場景式體驗消費和有品質的生活方式。
書店多元化轉型,變身文化空間
線上書城的沖擊,讓實體書店不得不謀求轉型。“咖啡+文創”,就是當前不少書店作出的轉型嘗試。其間,還有不少書店做過“邊賣書邊賣服務”的探索。總之,要想吸引消費者走進書店,書店就得提供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我喜歡喝著咖啡,窩在軟軟的沙發里,看自己愛看的書。”昨天下午,在吾悅國際廣場二層的書式生活,正在閱讀區看書的高中生劉敏告訴記者,每逢周末她就會約上三五好友一起來到這樣的書店,隨著心情選擇自己愛看的書。書店的一杯飲品價格在25元至40元左右,劉敏說,這樣的消費水平在市中心并不算高。
“感覺這里不只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活動空間。”熱愛閱讀的張侃說,其實書店也是通過對閱讀環境的重塑,讓讀者更愿意走進書店。如今不少書店為了迎合消費者的讀書習慣,紛紛在裝修風格的設計上下功夫,中式古典、美式奢華、局部日式風格的點綴,贏得了不同讀者的心。
記者走訪發現,市內不少新興書店都設置了飲食區,為讀者提供不同口味的咖啡、甜點、茶品等。不僅如此,有些書店還會組織線下讀書會、簽售會、培訓課等。“在這樣的書店里讀書、聽講座,還可以參加各種形式的讀書會,很有意思,我身邊很多人都是書店的會員。”一位帶著孩子來讀書的家長說道。
采訪中,多位讀者表示,實體書店要想成功,除了盡可能保證書籍的質量,還要努力提升讀者在書店內的體驗感,通過舉辦展覽、講座,為讀者打造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立體空間,讓人充分感受到與好書相遇的快樂。“其實,不管賣什么,都是轉型的探索。真正的多元化,是讓書店成為市民的文化生活空間,進而演變為當地的‘文化新地標’, 讓人們在這里有歸屬感,愿意待下去。”
“泡書店”成新休閑模式
記者了解到,以獨特氛圍為文藝青年稱道的書店很受讀書愛好者的歡迎,也成為他們讀書休閑的新場地。每周兩個甚至三個晚上,白領金女士都會準時來到市區一家創意書店看書, “這里是一個屬于書迷的文化空間,大家可以在一起淘書、交流,讓熱愛閱讀的人之間距離變得更近。 ”
金女士說,相比上網閱讀,她還是比較喜歡手中捧著書閱讀的感覺。平時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書,會到書店翻一翻,如果喜歡,就會買下來。“逛書店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休閑方式,坐在一個獨特的空間里看書,感覺生活節奏變慢了,人也沉淀下來,泡書店讓我收獲了更多快樂,并且城市生活也需要這樣的休閑空間。”
“‘詩書伴·氣自華’是我們的核心理念,我們倡導讓閱讀回歸生活,就是要為讀者構筑一個集閱讀體驗、講座沙龍、藝術展覽、咖啡美食、創意禮品于一體的多元城市文化空間。” 書式生活吾悅國際店相關負責人介紹,店內推出的“年費會員制”閱讀服務模式,除了為讀者提供傳統書店看書和買書的功能,還可以借書,同時參加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和志同道合的書友交流,讓閱讀成為一種新的休閑和生活模式。
“除周一,每天一場的沙龍活動是會員的世界:周二讀書會,任誰都可以在15分鐘內分享一本自己喜愛的書,讓你與智者同行、與智者為友;周三創業者沙龍常常滿座;周四、周五,會員免費的英語沙龍和電影評析,讓你體驗不一樣的快樂;周末兩天的中英文繪本故事則是孩子們的最美時光。”
“這類書店的狀態更像是關于文化的綜合店,而非純粹書店。”業內人士表示,轉型后的實體書店在陳設和內涵上都更多融入了生活元素,店內布局更易讓人產生交流、情感和聯結。在店內的不同角落,常見一對夫婦或閨蜜伴茶聊天,孩子們在親子書房或取書翻閱、或繪畫手工,讀書會中書友們盡情暢談……所有文藝家庭理想中的日常自然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