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商業地產的租金收入整體穩步提升,但內地房企與港企表現差異化。內地房企經過前期野蠻、粗放發展后,規模上擴張迅速。
起步較早的港企在擴張速度上相對緩慢,租金收入增速小幅慢跑。然而港企較早進入商業地產,在商業地產上的開發運營能力、資金周轉能力以及融資能力更具有優勢,租金收入單位坪效高于內地企業。
1、地段優越
標桿項目租金坪效高
從這三種股權性質的企業中挑選了比較有代表的上市企業華潤置地、龍湖地產、恒隆地產進行分析。
華潤置地
作為紅色央企的華潤,商業地產的核心優勢在于其母公司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作為標桿產品的深圳萬象城其坪效高達12.51元/平方米,其產品線主要包括高端購物中心“萬象城”系列,中高端“萬象匯”。
龍湖地產
龍湖的商業地產大部分是布局于二線城市,且日坪效較高,達到2.96元/平方米,略低于恒隆。公司從事商業運營已經超過15年,運營能力較為成熟,且產品線大部分位于區域中心。作為天街產品線標桿項目的重慶北城天街日坪效可達9.11元/平方米,遠高于其他項目。在商業地產中龍湖憑借著區域聚焦的戰略,使運營較為成熟的“天街模式”實現不斷復制。
恒隆地產
恒隆的商業地產在一線、二線城市的日坪效分別為13.3、3.4元/平方米,高于龍湖地產與華潤置地。這主要得益于恒隆廣場的項目地段以及設計標準比較優越,且出租率整體較高,其中位于上海的恒隆廣場位于“中華商業第一街”的南京西路上,日坪效達到16.77元/平方米,濟南恒隆廣場坐落于津門兩大商業“金街”和平路與濱江道的黃金交匯地,其日坪效達到4.2元/平方米。
2、港資企業低融資成本
更易打造精品高坪效目
港資企業項目相對精品,其融資成本較低,項目擁有更多時間來打磨。據測算,2016年恒隆的平均融資成本在2%左右,而華潤和龍湖的平均融資成本分別為4.23%和4.92%,也就是說,華潤和龍湖培育一年商業項目所花費的資金成本相當于恒隆培育2.1年和2.5年,因此港資企業更有能力在商業地產上精耕細作,其產品更加精細化,提升項目坪效。
3、百舸爭流
內地房企發力商業地產
雖然在租金的單位坪效上港資企業占據優勢,但是從租金收入的增速看,內地企業表現明顯優于港資企業。部分內地企業租金收入增速迅猛,而多數港資企業增速遲緩。主要由于內地房地產市場已經步入白銀時代,未來物業價值上升空間較小,內地土地價格居高不下,導致港資企業較少參與內地土地競拍,部分企業甚至開始拋售內地物業。而內地企業投資態度恰恰相反,投資商業地產的力度逐漸加大,部分企業制定商業地產發展目標。
例如2017年6月,卓越競得南京地塊,總建筑面積近17萬平方米,其中商辦地上建筑物面積不低于項目地上總建筑面積的25%;正榮商業計劃在2020年實現開業20-30家購物中心的目標。內地房企發力商業地產,未來在商業地產表現有望全面超越港資企業。
圖表:4家內地與香港房企租金變動情況